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口市第一中学海口市第一中学 20172017 届高三届高三 1111 月月考试卷语文(月月考试卷语文(B B 卷)卷)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 ,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 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 ,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在清宫书画收藏中, “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 。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 ,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 ,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 ,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所谓“四美” ,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 蜀川胜概图 九歌图 。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 “四美”重新团聚。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 ,并命名曰“四美具” ,御题“四美具”赞 ,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据秘殿珠林 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 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 74 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 (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行而发展。B. 清代宫廷书画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鉴藏家的归入,也有臣民的进贡。C. 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颇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D. 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书画藏品散失了很多, “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失。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书画收藏有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官藏在很多朝代曾出现过兴盛时期,而最为壮观的则是清朝。B. 乾隆认为快雪时晴帖 中秋帖 伯远帖的重聚意义重大,因为这三帖既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 ,也都曾是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珍品。C. 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如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 ,清代的“三希”和“四美” 。D. .乾隆年间,皇室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 “四美”正是在这次行动中陆续归入内府,重新团聚,被存放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完全。B. 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C. 秘殿珠林 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 74 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鉴定。D. 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答案】1. D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D 项, “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失”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由“然靖康之变 ,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可知,是“全部散失” ,而不是“大量散失” 。A 项对应信息在在第一段,B 项对应信息在第二段,C 项对应信息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由原文可知这三项正确。2. 试题分析:C 项, “藏品,如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 ”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由“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 宣和画谱 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可知, 宣和画谱 宣和书谱不是藏品,是记录藏品的书。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 A 项正确,根据第三段内容可知 B 项和 D 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本题将选项内容放回到原文中,仔细比对,就会知道 C 项错误。3. 试题分析:D 项, “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无中生有。A 项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得出结论,这两句是在强调对存世作品收集的完全、完整,引导学生注意不是单纯指数量上的多少。B 项根据第二段开头“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注意理解“聚” “散”的含义,根据语境, “聚”对应“官藏” , “散”对应“私藏” ,而“递”有“轮流、更替”义。 “聚”与“散”是相对的, “官藏”与“私藏”亦是相对的,因为藏品的总数是一定的。C 项根据最后一段“其成果体现在”得出结论, “其”指代的是前一句话。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高祖同讳,故称字。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城内史。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方作著作佐郎。 ”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 ”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 ”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 ”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书。八年,迁领军将军。十一年,转右仆射,仍转左仆射。十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追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选自宋书卷五二,列传十二。有删减)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B.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C.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D.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名讳”是出现在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礼仪文化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能直呼其名,也称作君避名讳。B. “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的的平民、百姓。文中桓玄将司马显父子称作“司马庶人” ,毫无贬低之意。C. “迁”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有时候也表示官职的平调。D. “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大权。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谢景仁博闻强记,擅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B. 义熙五年,宋高祖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刘毅坚决劝阻高祖。谢景仁支持高祖的主张,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C. 谢景仁待人接物的方式,深深感动了宋高祖。在平定了京邑,入住石头城之后,宋高祖当着众人的面,称赞谢景仁不愧为名门之后。D. 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只有谢景仁不去。所以,在此期间谢景仁不被重用,三十岁方为著作佐郎。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答案】4. C 5. B 6. D 7. (1)最终安稳地坐着,吃饱了,然后才前去应诏。高祖对此很感激,常常称赞景仁(不愧)为太傅谢安的孙子。(2)虽然功劳伟大震撼古人,然而恩泽刑罚还远未使天下信服,应当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 (继续消灭残余,巩固应该保护的) ,广泛树立声威大略。【解析】4. 试题分析:“言”和“散从”均做前句的谓语。【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言”和“散从”均做前句的谓语。5. 试题分析:“毫无贬低之意”错,有贬低之意。【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