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史学史之,杜佑通典,题解,通典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共二百卷,唐杜佑撰。代宗大历年间至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编纂,经三十余年。所记史实,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食货12卷,选举6卷,职官22卷,礼100卷,乐7卷,兵15卷,刑8卷,州郡14卷,边防16卷 (一说兵刑为一门共八门),(一)杜佑简介,杜佑(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父杜希望,官至鄯州都督、陇右节度留后。佑以门荫入仕,历任江淮青苗使、容管经略使、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辟海滨荒地为良田,积米至五十万斛。参与两税法的推行,受到杨炎的重视,也受到卢杞的打击。,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杜佑入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德宗去世,摄冢宰(宰相),顺宗、宪宗二朝,均以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唐宪宗元和初,拜司徒,岐国公。杜佑以年老,屡次请求致仕,元和七年(812)六月,始获准以守太保致仕。十一月病卒。赠太傅,谥号安简。 历官玄肃代德顺宪六朝,(二)通典成书的原因,史馆收集了大量史料 杜佑个人的勤奋(“佑资嗜学,虽贵犹夜分读书”) 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促使杜佑思索焦虑,想尽一切办法来拯救唐帝国的颓势(通典序云:“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旧唐书杜佑传载杜佑的话:“略观历代众贤论著,多陈紊失之弊,或阙匡拯之方,臣既庸浅,宁详损益至于往昔是非,可为来今龟镜,布在方册,也粗研寻。”),(二)通典成书的原因,史志的“局限当代,原委不明”的缺点 刘秩撰写的政典不完备政典: 35卷(刘知几之子刘秩撰)(黄帝唐天宝末),(三)通典的内容,通典共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一说兵刑为一门共八门) 同时,通典对于有史以来的赋役制度、官僚制度、封建礼乐、兵制、刑法、政治地理、对外关系等,都能每事以类相从,分门析目,原始述终。对于历代制度的沿革废置,和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各种代表人物的议论得失,也无不备载。,(四)通典的创新及特点,改变了书志类目的编排次序,开以“食货”为首的先例 创立了典制体通史 设序,议论阐发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改进史书自注的方法 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史料,改变了书志类目的编排次序,开以“食货”为首的先例,治道之平在乎行教化,行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通典自序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刘晏理财“常以养民(爱民)为先”和杨炎两税法改革影响了杜佑,创立了典制体通史,由纪传体史书中的志发展而成,弥补史志的“局限当代,原委不明”的缺点,设序,议论阐发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三种不同表述形式:在有关卷后记中记述“群士议论”;在同卷正文中,记制度沿革和录“群士议论”杂而有之;正文记制度沿革,录“群士议论”附于正文之下,设序,议论阐发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凡义有经典文字其理深奥者,则于其后说之以发明,皆云说约曰;凡义有先儒各执其理,并有通据而未明者,则议之,皆云议曰;凡先儒各执其义,所引据有优劣者则评之,皆云评曰,他皆同此。 通典卷42礼2,改进史书自注的方法,分为5类: 释音义 举典故 补史事 明互见 考史料,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史料,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想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原原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非徒资记问者可比。考唐以前之掌故者,茲编其渊海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礼典保留三国六朝人的文章,(五)通典的史学思想,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将施有政”与“经世致用”的思想 从事著述讲求合乎逻辑 批判天命论,重人事,进步的社会历史观,历史进化论:“汉、隋、大唐三代莫俦”(职官典)“酌古之要,通今之宜,既弊而思变”(食货典)“古今既异,形势亦殊”(州郡典)重经济“农者,国之本也”(食货典),“将施有政”与“经世致用”的思想,杜佑编撰通典的目的还在于使天下学者、士人读后有所启迪,使他们能知天下事实,通达人间情理,与帝王一起共同来关心国家的命运。杜佑编辑的史书是一本教科书,它帮助、指导士大夫们入仕、为政,从而达到“将施有政”。“将施有政,有乂(读易)邦家”(进通典表)“征诸人事,将施有政”(通典自序),从事著述讲求合乎逻辑,“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 (通典自序),批判天命论,重人事,少及 “天意”,多叙人事。 批判李百药等人天命论观点,指出他们的缺点。,(六)通典的影响,创立了典制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极大 从三通到九通再到十通,“十通”,十通 书名 作者 卷数 1 通典 唐杜佑 200 2 通志 宋郑樵 200 3 文献通考 元马端临 348 4 续通典 清嵇璜、刘墉等 150 5 续通志 清嵇璜、刘墉等 640 6 续文献通考 清张廷玉 250 7 清朝通典 清嵇璜、刘墉等 100 8 清朝通志 清嵇璜、刘墉等 126 9 清朝文献通考 清张廷玉 300 10 清朝续文献通考 近代刘锦藻 40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