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4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5页 / 共74页
第6页 / 共74页
第7页 / 共74页
第8页 / 共74页
第9页 / 共74页
第1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宗白华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论文中指出的:“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同时,他也指出:“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向,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 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三 魏晋六朝文论,一、概述鲁迅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已进入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的含义有: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孝武本纪:“而上向儒术,招贤良,赵绾(音挽)、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这里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都是重要的标志。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的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渭之笔。吟咏风谣,流 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縠(音胡,绉纱)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1、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 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3、(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就现存佚文看来,论 及种文体,对各种文体追溯其起源,考察其演变,并举出一些作品加以讨论,比曹丕和陆机又进了一步。 4、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了,(梁)任昉(音访)的文章缘起分为题,虽不免琐碎,但由此可见文体辨析的细致程度。 5、文心雕龙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共分大类。,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提到过,“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 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 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的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总的看来,魏晋六朝文论的总体特点在于: 1、与周秦文学批评中言志的观念不同,六朝文学批评以:“诗缘情”为旗帜。 2、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六朝文学批评是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是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升华,又是文学创作的导引。如果说周秦文学批评多为阐释学批评,两汉文学批评是经学批评的话,六朝文学批评已经具备了文学批评的现代意义。,3、文学批评不再是哲学、经学、史学的附庸,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学科。文学批评又与同时代的学术文化相互渗透,如与玄学、道教、佛教等的关系非常紧密,共同推动了六朝文学批评的繁荣。 4、文学批评家与文学批评理论专著崛起。周秦汉代文学批评往往是片言只语,不成系统。六朝文学批评出现了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等一大批文学批评专著。 5、“建安七子”之崛起与魏晋风骨之张扬,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将文学流派及其文学批评的鲜明旗帜推上了文坛。典论论文开中国文学流派、文学集团研究之先声,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典论论文 1、作家作品: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沛国谯(音桥)(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创立魏国,史称魏文帝。有魏文帝集。文学理论文章主要有典论论文,还有与吴质书等。 关于典论论文。“典者,常也,法也”。典论,按作者原意即是讨论各种文体的法则。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在曹丕以前,虽有专篇的文学论文:如诗大序、斑固离骚序、两都赋序、王逸楚辞章句序等,但大都只是就一部书、一篇文章、或就一种文体立论的;而典论论文则是讨论多种文体和评论多位作家,并且论述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以及文章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因此,被称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专篇论文。,2、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幹,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音路,良马)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已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吕氏春秋曰:君子必审诸己,然后任人。而作论文。 王粲长於辞赋,徐幹时有齐气【1】,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於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1】唐人李善解释这句话说:“言齐俗文体舒缓,而徐干亦有斯累,汉书地理志曰:故齐诗曰:“子之还兮,遭我乎猛之间兮。”此亦舒缓之体也。”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虔注:“吴公子札来观周乐,乐工为之歌齐,有太和之意,其诗用刺,词约而义微,体疏而不切,故日大风。” ,舆地广记卷一说:“山东之人,性缓尚儒,仗气任侠。”,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於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於饥寒,富贵则流於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於上,体貌衰於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幹著论,成一家言。,3、典论论文中的文学理论,(1)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 他所讲的“文以气为主”之“气”,是指作家的气质;“气之清浊有体”之“气”,是指作家的才性。由于作家气质、才性不同,因而构成文章或音乐的特点也各异。 文体与文气的关系,即文体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曹丕以气品评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这在文学风格理论上,是一大创举。 他所讲的“清浊有体”,即是论文学作品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风格特点。 相对说来,曹丕论风格时强调作家的先天禀赋,忽视了社会习染对作家风格形成的作用,有一定的片面性。,(2)文体论 曹丕论文体特点时,提出“本同而末异”的论题。“本同”指文章的性质相同,“末异”指文章体式、风格特点不同。这同儒家所倡导的“德为本”、“文为末”的论点相比,高出一筹。 曹丕把文体分为四科八体,概括起来即有韵之文铭、诔、诗、赋和无韵之笔奏议、书论两大类。在文体区分中提出“诗赋欲丽”,它反映了人们对文学、对诗赋特点认识的提高,显示了从先秦到魏晋文学观念上的更新,突出了时代特点。,(3)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 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关于文学作品价值和作用的理论。并把文学地位和作用提到了空前高的程度。 首先,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他所称“文章”:一是指诗、赋、散文,二是指理论著作,如徐干的中论和他的典论。 其次,他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即“盛大”的事业,是永垂不朽、留名千古的事业。 第三,曹丕把文章同人之生死、荣乐加以比较,说明人的寿命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而文章的功能是无穷的;说明文章比人的寿命、荣乐更为重要,引起人们对文学事业的重视。,曹丕在文论上的功绩是把文学从经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强调了文学的价值与作用。由于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所以他认为“寸阴”比“尺壁”更为重要,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希望有志之士抓紧时间从事写作。“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说明了“立言”的重要性。 重视学术著作,是汉代以来士人传统的风气,而曹丕把纯文学的诗、赋地位提得如此之高,不能不说是建安时代文学创作上的新气象;亦是文学“自觉”、文学观念逐渐明确的表现,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一文中写道:“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4)文学批评论 在文学批评上,曹丕把品人与评文结合起来,对当时文坛上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对建安七子进行了评价。 他从“文人相轻”立论,指出文人中存在着不良现象: (1)“贵远贱近,向声背实”,“贵远”者认为古比今好,这是复古、守旧思想的反映。“贱近”者的实质是“文人相轻”的表现,也是“崇己”、“抑人”的表现。后来葛洪发扬曹丕之论,在抱朴子的钧世与尚博等篇中对“贵远”而“贱今”的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2)“闇于自见,谓己为贤”,等等。其表现为,以已之长,相轻人之短。他认为博毅与班固二人文才,只不过是“伯仲”之间而巴,而班固却看不起傅毅。这是文人相轻的一种表现。 以上种种事例,都说明当时文坛在文学批评上,存在着“闇于自见”、“谓己为贤”的不良风气。,三、陆机与文赋,1、陆机生平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其祖父陆逊为吴国丞相,父抗为吴国大司马。陆机出生于江东望族,胸怀大志,企望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正当他潜心读书时(二十岁)晋灭了吴;于是闭门不出读书十年。晋太康末年,他与弟陆云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拜遏了文坛领袖张华,得到张的赏识,由张引荐结识不少名流与权贵,从此步入仕途。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其后转入司马氏内部争权夺位斗争,一代名士,被诬陷惨遭杀身之祸。 原有陆士衡集四十七卷,佚。清严可均收其遗文入全晋文卷九十六至九十九。丁福保收其诗入全晋诗眷三。晋书卷五十四有传。,2、文赋简介 陆机文赋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的一块丰碑,它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陆机以赋的形式论文学创作,这是一大创举,开创了以赋论文学创作的先河。 从内容与结构讲,文赋可分为八大部分: 一自然段是序言,提出中心论题:意与物的关系,说明写文赋的目的在于论述作文的“利害之所由”,这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二至五自然段,论创作前的构思准备以及文思来时的乐趣。 六自然段,论述了文体与作家风格的关系以及自然景物多变同文体多样的关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