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传统中国社会是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村落。村 落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在长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逐渐 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乡土文化、家族文化与礼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村落文 化。传统村落文化具有区域性认同、家族文化主导、礼治大于法治等特点。这些特点,使传 统村落文化在村级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具体而言,传统村落文化有如下作用:一是维系村庄共同体。由乡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 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及礼俗文化中的人情礼俗组成的纽带,将传统乡村社会构建为牢固的 村庄共同体。村庄共同体的内向性、封闭性很强,一般村民不愿也不能脱离这个共同体,而 外来人也难以融入这一共同体。在这种村庄内部团结、和睦,而对外提防、疏离的传统村落 文化中,村庄共同体得以维系。二是维系村落自治。传统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在州 县级以下没有任何类型的正式政府机构存在,村落社会实行自治。造成村落社会自治的原因, 除了农村地域辽阔、中央财政不足、地方官员匮乏外,如果从文化角度上看,则是村落具备 了自治的文化基础。在传统村落社会,长老、族长和与皇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士绅等传 统村落权威,能够借助于传统村落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调解村落社会纠纷,维持村落社会 秩序。由于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它所造成的村落自治状态也更为长久。这也正是在中国 历史上政治风云变幻,而村落社会却难为所动的深层原因。 当前中国农村普遍采用村民自治的方式,村民自治具有浓厚的现代民主政治特色,与传 统社会的村落自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会受到村落文化的 影响。一种外部性的制度“嵌入”村落社会后,村民自治势必会受固有村落社会特性的制约, 村落文化便是其中因素之一。村民自治是在一个村落共同体内、由村民自我管理,与政府的 外部性管理不同。这种自我管理主要借助于基于共同体内部形成的规章和共同认可的权威。 这种共同体更严格地说不是政治共同体,而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因此,文化资 源对于村民自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利用。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传统村落文化也不例外。尽管传统村落文化中不乏有利于当 前村民自治的积极因素,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就其在村级治理中的消极一面看,第 一,传统村落文化中人治色彩浓厚。第二,传统村落文化中村民对权力的敬畏与崇拜意识浓 重。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形成了专制文化,专制文化在村落社会中又促成了族长、 长老以及士绅等传统权威的统治。在这种统治格局中,传统权威在村庄中具有说一不二的力 量,村民则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第三,传统村落文化中家庭意识引发的家族主义严重, 家族主义的封闭性与排外性,是相左于村民自治原则的。 (选自村落文化在当前中国农村村级治理中的作用与重构,有删改) 1下列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村落文化在村级管理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将传统乡村社会构建为牢固的 村庄共同体,二是维系村落自治。 B传统村落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乡土文化、家族文化和礼俗文化,传统村落文化的特 点是区域性认同、家族文化主导、礼治大于法治等。 C传统村落文化是村落中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 色的一种文化,突变性是其形成特点。 D就当前村民自治而言,传统村落文化对它的影响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消极性如 农民对权力的敬畏与崇拜意识浓重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村落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由于实行村落自治,传统 中国社会又“皇权不下县”,因而它和皇权没有联系。 B作为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村落具有非常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一般村民不愿意也不 能脱离村落,同时外来人也难以融入村落。 C当前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村民自治方式,与传统社会的村落自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 在受到村落文化的影响方面则是相同的。 D 当前实行村民自治的村落共同体不仅是政治共同体,而且是生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 因此要更加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利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乡村社会通过乡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礼俗文化中的人 情礼俗构建为牢固的村庄共同体。 B严重的家族文化主义是传统村落文化中的家庭意识引发的,家族主义的封闭性与排外 性是与村民自治原则相违背的。 C传统村落社会中的长老、族长和士绅是权威,他们调解村落社会纠纷,维持村落社会 秩序,村民们则逆来顺受。 D在中国古代,村落能够实行自治,除了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 村落具备了自治的文化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 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 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 ,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 方藩镇 ,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 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幸邺,乃 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 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 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 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 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 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 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 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 拒。四月丁亥朔 ,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 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 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 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 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 其声。至午时,帝崩 ,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 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 可不戒哉! 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 4下列对句子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是时 / 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 夜谋乱 / 事觉被诛 / 庄宗戏从谦曰 / 汝党存乂崇韬负我/ 又教王温反 / 复欲何为乎 / B是时 / 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 禁中夜谋乱事 / 觉被诛 / 庄宗戏从谦曰 / 汝党存乂崇韬负我/ 又教王温反 / 复欲何为乎 / C是时 / 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 夜谋乱 / 事觉被诛 / 庄宗戏从谦曰 / 汝党存乂崇韬负我/ 又教王温 / 反复欲何为乎 / D是时 / 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 禁中夜谋乱事 / 觉被诛 / 庄宗戏从谦曰 / 汝党存乂崇韬负我/ 又教王温 / 反复欲何为乎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 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B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 代末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藩镇。 C朔,古人把每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晦”,农历每月 十五称为“望”,农历每月十六成为“既望”。 D崩,古代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帝王死称 “崩”。诸侯死称 “薨” , 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庄宗既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 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后唐的灭亡。 B唐庄宗宠信伶官,这些伶官也飞扬跋扈,随意侮辱官员,这些官员们在伶官面前敛声 屏气,小心翼翼。也有一些无耻的官员就阿附这些伶官,以图飞黄腾达。 C郭门高本名郭从谦,郭门高是他做优伶用的名字。他善于钻营,认郭崇韬为叔父,又 认庄宗的弟弟李存乂为养父,因此当上了从马直指挥使。 D由于郭门高和郭崇韬以及李存乂的关系,再加上他的部下王温在禁宫中宿卫时图谋作 乱,庄宗和他开玩笑,问他还想干什么。他非常害怕,于是就图谋叛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译文: (2)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4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 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 分) 9诗歌最后两联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 “,。” (2)关雎中起统摄全诗的作用,并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 是:“,。” (3) 鱼我所欲也 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 的句子是: “,。 ” (4)杜牧在阿房宫赋 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5)琵琶行 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借月烘托抒发离别之情。 (6)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 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必须使用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体内 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25 分) 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10 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装 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 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 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牵着她,说过不了几 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疯狂地蔓延。当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