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 90 分钟分值: 10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每小题3 分)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人的感情世界。朱自清调动艺术表现手段,将蓄积已久、 不吐不快的情感诉诸文字,郁积之情得以畅释、转移。在创作上,他热衷于自然。他把自然 人性化、人格化。他能与自然交流对话,情趣盎然、物我两忘,达到“以我观物,故不知何 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执着于山水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大特征,唯有 在那里,才能解脱名缰利锁,潇洒自在。即便是表现“颇不宁静”,“荷”亦“像亭亭的舞 女的裙” , 这些描写既展示了作者运用比喻等技巧,也写出了作者在此境中的感受静 谧的荷塘边, 勾起了作者对冰清玉洁、特立独行的品格的自我期待,特有的景、 物、光、色、 味的浸漫诱惑下, 他的灵魂潜入到另一世界那是一个由真与美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和谐 纯净的世界;那里没有纷争,远离尘嚣,无物的困扰,无权的左右,那是朱先生苦苦追寻的 “士”的家园。 朱自清在你我中讲:“我依着时光老人的引导,一步步去温寻已失的自己, 要成 为一个自由的世界民,这条路非走不可。”为什么非要走这“忆之路”?因为现实“只 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暂时只有逃避一 法”。为何“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一个具有仁爱思想的“士”,当然是“不能 或不愿参加”到屠杀者的行列。他逃避法之一, 便是“忆之路”,而忆的结果则是对自己的 解剖: “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 , 范畴终于只是范畴,此外 也只能是廉价的新瓶装旧酒的伤感。”社会形势的前逼后追、日常琐事塞实了他的心房,一 颗“士”心几乎被吞没,精神家园濒于沦丧。 那么,神游荷塘,仿佛梦魂归家园, 漂泊的“士” 魂回到了心室, 心灵复苏了。 这是陈酿的“旧酒”从死封的“新瓶”中潜溢出来,弥漫朱先 生周身,熏香、微醉。尽管这醉意是微微的、淡淡的、暂时的,但足以慰藉他的心。 既然朱先生坚守的是“士”的品格,怎样理解他早期参加的文学革命活动呢?这是一个 青年儒士的积极用世的态度,“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的体现。这与阮籍、 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年轻时不是一致的吗?然而将近而立之年的朱先生,所志的 “道”已被摧毁殆尽,“学而优”亦不能“仕”;在现实中他不可能“达”,也就无法“兼 济天下”; 他连“独善”的起码条件也不具备,没有“士”的基本生活保障,没有自在的生 存空间,没有自由自主的权利,任凭他怎样坚守而现实无“士”的立身之地。于是,他在艺 术的真实中为苦闷的灵魂寻了一方宁静的乡土月下荷塘,从而获得了心灵的真实感和解 脱感。 ( 节选自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1下列关于朱自清的“士”的回归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在真与美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和谐纯净的静谧荷塘中,朱自清对冰清玉洁、特立独 行的品格的自我期待。 B是朱自清在与自然交流对话中,达到“无我之境”,像古代文人一样,在山水自然 中挣脱名利,潇洒自在。 C是在“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的现实中,不使精神家园在“忆之路”上濒于沦丧, 他选择的唯一逃避之法。 D朱自清在艺术的真实中为自己苦闷的灵魂寻找的一方宁静的乡土,以期获得心灵的 2 真实感和解脱感。 答案: C 解析: “忆之路”,表述为“唯一逃避之法”不对,原文是“他逃避法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展示人的情感世界是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朱自清将积蓄已久、不吐不快的情感, 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B“颇不宁静”的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充溢着美感,这既是他的真实感受,也是 他营造出的“士”的家园。 C朱自清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世界民”,“不能或不愿参加”到屠杀者的行列,他就 得非走那条“忆之路”不可。 D社会形势的逼迫使朱自清的“士”心完全消失,他只能神游荷塘,让漂泊的“士” 魂回到心室,心灵得以复苏。 答案: D 解析: “完全消失”错,原文是“一颗士心几乎被吞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早期参加文学革命活动,体现了一个青年儒士积极用世的态度,与他坚守的 “士”的品格并不矛盾。 B将近而立之年的朱自清无法坚守“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与现实中没有“士”的 基本生活保障密切相关。 C正如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年轻时一样,青年时的朱自清志于道,但现实 中他所志的“道”已被摧毁殆尽。 D在前逼后追的社会现实中,而立之年的朱自清既不能致“仕”,又不可能“达”, 甚至“独善”都无法做到。 答案: C 解析: “道被摧毁殆尽”是在其而立之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14 分) 草木故园 彭家河 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 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 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于是,乡 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 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 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 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 才合围得住。 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 它的身下生长, 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每天晚上, 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儿才肯睡觉,听 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 我爹便把那些粪扣下来堆在一起,作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 灶屋烧锅煮饭。 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 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然而就 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 3 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做出了最后的牺牲。村里要通电了, 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 代了。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 决定砍掉一棵古树。 那树在我家的东面。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 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 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 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拉锯。 在来回的锯齿中,热腾腾 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很快就在树干的两边积了一大堆。看着那两堆细 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半个时辰过后, 那宽大的锯条还卡 在粗壮的树干中间, 仿佛咬在树干上的一排锋利牙齿。周围的大大小小都端着饭碗过来看看, 嘴里啧啧地说:这树真大。长了几千年,难道不大吗?哪个人能活这么久呢? 那棵大柏树在几天后便支离破碎了,中间的树干也成了一段段的木料,这些上好的木 料都先后运出了村, 有的换成了电线, 有的变成了电杆。 那棵大柏树的根也慢慢挖出了一些, 那个巨大的有一人多深的大坑也填平了,种上了胡豆。 每次看到那里长出的开着紫黑小花的 矮矮胡豆,我便想起那个地方曾经站着的巨大的柏树。 房前屋后全都是树和竹子,这些我都心中有数。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 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多年没有回家,这些东西依然清楚。然而,多年没有回家打 扫院坝,不少不知名的草也慢慢侵过屋外的石板,蓬勃向前。 与我的老家一样,李家湾、 蒲家湾、 杨家山的那些院落也慢慢人去屋空。老的去世了, 年轻的外出打工去了,年幼的也跟上年轻的父母进城当了农民工子弟。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 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那些没有砍下的树,那些没有除掉的草,又慢慢地,静静地,把曾 经撕开的伤口一点一点缝合,把曾经的人世悲欢一点一点地掩埋。 回望老家,草木葱茏。 ( 摘编自在川北) 4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两段围绕树叙写老家生活留给“我”的印象。文中既写出了树与人、鸟相处的 状况,也暗示了树对“我家”造成的实际威胁。 B第段中,“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一句,作者从生命体验的角度,表达 了大柏树被村民锯出锯末时“我”内心的惋惜。 C第段中写道,“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 树”,可以看出“我”对老家的记忆非常清晰。 D作者追忆故园草木,饱含深情,对村民远离家园以致故园逐渐荒凉这一现象做了深 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答案: C 解析: A项,“暗示了树对我家造成的实际威胁”说法有误,原文“怕那些大树顺 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等几句表现的是“树”为“我家”挡风;B 项,“内心的惋 惜”不准确,应是“内心的剧痛”;D项,文章并没有“做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 的批评”之意。 5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6 分) (1) 热腾腾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 答: _ _ (2) 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 4 答: _ _ 答案: (1) 锋利的锯子就这样锯下了生命力旺盛的大树,令人心痛。 (2) 村民们的外出就这样使他们的家园日渐荒芜,杂草丛生。 解析: 理解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体会。第(1) 句要注意体会用“热腾 腾”“金黄”“雪亮”这些形容词的意思;第(2) 句要体会“还给”的含义。 6请根据文本,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这句话的含义。(5 分) 答: _ _ 答案: “我”感受到老家草木旺盛的生命力。故园草木的生机勃发,与乡村生活的日 益衰落有密切的关系,村民越来越多地选择走出乡村,把家园还给草木。草木的旺盛,正是 乡村凋零的具体表现。“我”对故园浓浓的依恋之情。故园在我的心中,是一个草木茂盛 的地方,是草和树的乐园;故乡茂盛的草树,是我浓郁的思乡之情,草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 家园。草木的葱茏,能让人油然而生“故园将芜,胡不归?”的人生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语句的深层意蕴。探析关键句的含义,先抓住字面意思,“草木葱 茏”是指草木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再结合语境和文章主旨作答。 三、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 题。 (11 分)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 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行子:出行的人。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晚虹”,亦即傍晚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 B“塞天昏”的“昏”字,表明时间是黄昏时分,首联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