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禽病流行的特点 与控制的策略,1、相关新闻背景,2001年5月25日,欧盟宣布重新对中国肉鸡开关;有14家企业获准对欧盟出口,其中,山东有10家。, 6月6日、8日,韩国、日本相继对中国肉鸡禁运;, 7月 我国接受日本兽医考察团的检查;俄罗斯恢复了对我国鸡肉的进口;,8月8日日本韩国先后恢复了对中国鸡肉的进口;,9月我国迎接欧盟兽医考察团的检查,,10月底日本再次对我国部分肉鸡出口企业禁运;,1、相关新闻背景, 2002年1月25日欧盟以禽流感等为由,禁止中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口;, 1月28日日本宣布以后要加强从中国进口肉品的检疫检查;,3月15日俄国农业部兽医总局签署命令,暂停进口中国猪肉、牛肉和禽肉;,4月1日经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俄国又宣布恢复进口中国禽肉,4月3日瑞士联邦卫生局宣布,即日起部分取消进口中国家禽禁令。如果符合某些严格条件,,2、目前中国禽病控制的现状,2、1世纪之交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2.1.1 死亡率高,主要是传染病和管理不善,据估计我国每年因各类禽病导致家禽的死亡率高达1520,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2.1.2 禽病的种类多,传染病的危害最大,据不完全统计,对养禽业造成危害的疫病已达80多种,而以传染病为最多,约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国际兽医局将世界上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分为A类疾病、B类疾病和其他疾病,A类疾病共有15个,其中,被列入的禽病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2.1.3 新发生的禽病种类增多,禽圆环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禽流感、肾型和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病毒性关节炎、包涵体肝炎、产蛋下降综合症、雏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新城疫、鸭法氏囊病、鹅副粘病毒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红眼病、禽白血病J亚群、禽衣原体病、肉鸡腹水综合症和隐孢子虫病等,2、1世纪之交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超强毒型 (VVMDV),超超强毒型 (VVMDV),中毒型 (经典型),2.1.4老疾病,新形式,在免疫条件下的非典型流行形式,免疫鸡群中ND强毒感染和持续循环感染,产蛋鸡不明原因产蛋下降,死淘率不同程度升高,呼吸道综合症加重,少数鸡有ND症状与病变。,病原体的变异和进化(毒力增强型),MDV :,强毒型(VMDV),2、1世纪之交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NDV:,中发型和速发型 30年代90年代初期,速发型(VVNDV、VNNDV) 90年代中后期,病原体的变异和进化(临床症状变化型),IBV:,呼吸型 80年代以前,肾型 80年代至今,肾型、腺胃型、脑肌型 90年代至今,IBDV:,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4-6周龄鸡最易感。 80年代以前,早可提前到3-4日龄,晚可推迟到25周龄的鸡照常发病。90年代至今,2、1世纪之交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病原体的变异和进化(宿主改变型),NDV:,EDSV:,2、1世纪之交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AIV:,2.1.5 多因素疾病复合型疾病:致病因子的协同作用,MG、E.COLI、IBV、NDV、LPAIV等。,2.1.6混合感染和复合症使疾病更为复杂化,2.1.7 耐药性增强,2、1世纪之交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2.1.8 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球虫病、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隐孢子虫病等原虫病的危害加大。,2.1.9 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常见的老免疫抑制性疾病:MD、IBD,近年来新的免疫抑制性疾病:J亚群禽白血病(AL)、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RE)、传染性贫血因子 (CIA)、矮小综合症(REV)、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等。,2.1.10 营养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有增多的趋势,2、1世纪之交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2.2.1 家禽疾病病原学的研究广泛深入,家禽发病的病原学致病因子主要是病毒、细菌、霉形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目前对病原学的研究在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和血清学方法研究病原的基本特性的同时,在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也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索。,病毒核酸基因组序列或主要免疫原基因序列的测定,使人们能较清楚地认识到病原发生遗传变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预测疾病的演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编码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的推导,为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的确定和进行特异性诊断试剂或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途径和依据等。,2.2 中国禽病的控制现状,2.2 中国禽病的控制现状,2.2.2 家禽疾病诊断技术发展进步较大,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禽流感琼脂扩散(AGP)、血凝抑制试验(HI)、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RTPCR);,HI和NI方法特异性高,准确性好,现已制备了H1H15、N1N9的标准诊断和分型抗原及血清;,利用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核蛋白(NP)代替全病毒制成的AGP诊断试剂,既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及抗原的生物安全性,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工艺;,2.2.2家禽疾病诊断技术发展进步较大,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的淋巴白血病ELISA诊断试剂、河南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IBD胶体金诊断试纸条、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传染性鼻炎ELISA诊断试剂和PCR诊断试剂等,,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深圳匹基生物工程公司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完成的荧光PCR方法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达国际先进水平,它与国际标准方法鸡胚病毒分离相比,不仅无须作鸡胚病毒分离培养,而且诊断时间也由原来最短的21天缩短为4个小时。,2.2 中国禽病的控制现状,2.2.3新型家禽疫苗不断问世,家禽疫病免疫预防不断加强,在常规疫苗的发展中,细菌、病毒培养技术的创新,是疫苗发展的首要基础,1881年德国Pasteur首创禽霍乱弱毒疫苗,1930年前建立了使用鸡胚的病毒培养技术,以后研制成功并广泛使用鸡胚培养的新城疫疫苗、鸡痘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等一系列疫苗。,1949年又获得病毒能够在离体的细胞培养物中繁殖的突破,即病毒的细胞培养技术,五十年代以来,又研制成功马立克氏病疫苗、传染性囊病疫苗等细胞培养疫苗。,2.2 中国禽病的控制现状,其次,免疫佐剂技术的创新,也是家禽常规疫苗发展的重要基础,1925年法国兽医免疫学家拉蒙(Gaston Ramon),首先观察到一些物质的佐剂作用。,1926年Glenny最先应用铝佐剂,1951年弗氏(Freund)研制成弗氏佐剂,使佐剂研究不断发展。,首先应用于家禽疫苗的免疫佐剂是氢氧化铝,进入70-80年代后白油Span佐剂作为乳化剂制成的油乳佐剂,逐步取代了延用已久的氢氧化铝佐剂,成为当前家禽疫苗常用而有效的佐剂之一,油乳剂苗,2.2.3新型家禽疫苗不断问世,家禽疫病免疫预防不断加强,其次,免疫佐剂技术的创新,也是家禽常规疫苗发展的重要基础,至1989年,我国青年学者沈志强研究员首先以具有广谱生物学活性的天然物质蜂胶为免疫佐剂,研制成功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并制定了动物免疫佐剂用蜂胶的国家质量标准,随后又研制成功鸡新城疫蜂胶疫苗和减蛋综合症蜂胶疫苗等50多种畜禽用蜂胶疫苗系列产品,为家禽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2.3新型家禽疫苗不断问世,家禽疫病免疫预防不断加强,沈氏蜂胶苗,其次,免疫佐剂技术的创新,也是家禽常规疫苗发展的重要基础,2.2.3新型家禽疫苗不断问世,家禽疫病免疫预防不断加强,沈氏蜂胶苗,家禽疫苗的发展史划分为三个时期,二、传统疫苗期,一、古典疫苗时期,三、基因工程疫苗时期,2.2.4家禽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化,眼观和显微镜下组织器官细胞水平上研究,微生物与免疫学细胞水平上研究,分子生物学及电子显微镜下分子水平上进行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2.2.3新型家禽疫苗不断问世,家禽疫病免疫预防不断加强,2.3 中国禽病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3.1非标准化的养禽模式,使禽病控制成为空中楼阁,家禽生产单位所有制形式多样,规模大中小散并存,设施工艺水平高、低、简同在,生物安全防疫体系不健全,疫苗、兽药、饲料滥用严重,导致疫病难以控制,产品无法满足“高品质、安全、无公害”的食品消费追求。,2.3.2种禽进口百花齐放,进口疫病层出不穷。,EDSV、JALV、CIA、HPAI、REV等。,2.3.3家禽及其产品的国内流通畅通无阻,疫病传播一日千里。,2.3.4法制不健全,政出多门,有法难依。,2.3 中国禽病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食品卫生法(1983),传染病防治法(1989),进出口商品检验法(1989),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法(1992),动物防疫法(1998),兽药管理条例(1987),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1999),2.3.5 兽医体制问题执法主体多元化,执法不严;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三者合一,2.3 中国禽病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欧盟对我国兽医卫生的管理体制持有很大意见 。如我国的养殖和加工出口企业中有不同部门的兽医在实施兽医卫生的监管工作 。,2.3.6 疫苗、兽药、饲料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太多,2.3.7 兽医诊断与决策的能力与水平较低,3、禽病防治中的误区,3.1滥用药品的误区 3.2依赖疫苗的误区 3.3管理不善的误区 3.4消毒不严的误区 3.5混养同饲的误区 3.6死淘鸡处理不当的误区,23,4、禽病的控制策略,4.1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 生物安全是指将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排除在外的安全措施。它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包括了在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或存活)和感染(或危害)良好饲育禽群方面所应采取的一切措施,这些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昆虫、齿动物和野生鸟类。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通过消毒管理,消除内外界环境中的病原数量,消灭环境和中介环节中疫病的传染源。其最大的优点是:对各种病原均有效,这是其他任何手段如疫苗、药物等所不能媲美的。生物安全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很多人宁愿花钱来治疗疾病,而不愿加强生物安全或购买消毒药来控制环境中的病原。科学而严密的生物安全措施能把疫病拒于鸡场之外,或者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把疫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疾病的损失降到最低。,4.1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生物安全是指将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排除在外的安全措施。它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包括了在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或存活)和感染(或危害)良好饲育禽群方面所应采取的一切措施,这些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昆虫、齿动物和野生鸟类。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通过消毒管理,消除内外界环境中的病原数量,消灭环境和中介环节中疫病的传染源。其最大的优点是:对各种病原均有效,这是其他任何手段如疫苗、药物等所不能媲美的。生物安全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很多人宁愿花钱来治疗疾病,而不愿加强生物安全或购买消毒药来控制环境中的病原。科学而严密的生物安全措施能把疫病拒于鸡场之外,或者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把疫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疾病的损失降到最低。,4.1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按照生物安全措施的要求,根据本鸡场的实际情况,培训每一个工作人员,并使之符合要求;采取一定措施,保持适当的抗体滴度;按照饲养指南,尽最大的可能减少应激,建设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鸡舍;提供优质的饲料和饮水等。在这里要特别强调鸡场主管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且能及时督促各个环节的管理人员去彻底贯彻生物安全措施,使之了解这样做的意义所在,让每一个员工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90%的疫病爆发都是人员疏忽造成的,每个员工的个人行为都关系着整个鸡场的命运;因此,要时刻按规程去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不管问题大小,主管人员都要耐心听取并找出解决办法,及时答复,且完善到工作规程中去。,4.1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为确保生物安全,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 尽可能减少来访者的数量,防止野鸟和流窜动物入内;(2)对进入鸡场的人员提供完好的防护服,包括长筒胶靴、工作服和帽子,任何人不得例外;(3)提供洗手的设施和可使用的洗手消毒剂; (4) 确保一切设备,包括上料用具、蛋盘、运雏箱、运鸡笼等,都应在清洗消毒后进入现场;(5) 对所有进厂的车辆进行清洗,并进行有效的消毒;(6) 从可靠的种鸡场购买新鸡;(7) 通过临床检查和死后剖检而定期进行诊断和监测,必要时取样进行实验室检验,以便早发现,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8)排泄物及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