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utoimmune disease,自 身 免 疫 应答,第一节、概述基本概念自身免疫病分类与特征 第二节、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自身免疫病组织损伤机制 第四节、自身免疫病举例,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是由于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是病理性的自身免疫;自身抗体 自身反应性T细胞,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是指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由于自身免疫引起自身组织损伤并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疾病。,一、基 本 概 念,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与特征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1 按自身抗原分布范围分类:器官特异性与非器官特异性 2 原发或继发性自身免疫病 3 按病程分类,3 按病程分类,急性局限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全身性-EB 慢性局限性-重症肌无力、慢性全身性-SLE,(二)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1、 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 2、患者女性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并有遗传倾向; 3、存在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 4 、疾病有重叠现象; 5、病程迁延,发作与缓解交替; 6、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疗效,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不同特点,人类自身免疫病的致病性自身抗原,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免疫细胞前体,中枢耐受,胸腺,骨髓,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凋亡(阴性选择),外周耐受,耐受破坏/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自身耐受的形成和自身免疫病,诱发自身免疫异常的环境因素,1、隐蔽的自身抗原体内某些自身抗原成分(如甲状腺球蛋白、眼的晶体和葡萄膜、脑脊髓、肾上腺和精子等)被称为隐蔽抗原(sequestered antigen)。它们在胚胎期被某些解剖屏障隔绝(或尚未分化和发育),未与免疫系统接触,故针对这些抗原的特异性自身反应性克隆处于无应答状态。在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隐蔽抗原可被释放入血,从而激活相应淋巴细胞克隆,产生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一)、自身抗原出现,免疫隔离部位自身抗原的释放,2、修饰的自身抗原:感染、辐射、药物,自身抗原发生改变,抗体、T细胞攻击,3、共同抗原(分子模拟)* A组溶血性链球菌胞壁抗原或胞浆膜抗原,与人体组织起交叉反应的A组链球菌抗原,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共同抗原引起的交叉反应,4、表位扩展,在AID发生过程中,APC摄取组织损伤的碎片,并可能将自身抗原的隐蔽表位递呈给机体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此现象称为“表位扩展”。决定基扩展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发病相关。,(二)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异常(免疫系统异常),1、中枢耐受机制障碍* 中枢耐受:克隆选择学说* 胸腺功能障碍阴性选择障碍自身反应性T细胞存活自身免疫病* 举例:重症肌无力、SLE、RA、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免疫系统的异常改变,2、外周耐受机制障碍 多克隆刺激剂的旁路激活某些微生物的产物,可直接刺激B、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超抗原自身反应性T细胞活化* TI抗原自身反应性B细胞活化,超抗原激活T细胞示意图,(A)正常 (B)交叉反应旁路激活,(C)加入药物抗原性质改变 旁路激活, 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异常B7分子异常表达提供活化信号2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激活自身免疫病, Th1和Th2细胞功能失衡* Th1功能亢进某些器官特异型自身免疫病(IDDM、MS)* Th2功能亢进某些器官非特异型自身免疫病(SLE) MHC-II类分子异常表达提呈自身抗原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激活自身免疫病, Fas/FasL表达异常 (遗传缺陷)* 表达过少AICD (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障碍自身反应性T细胞清除障碍自身免疫病* 表达过多(胰岛细胞)CTL通过Fas/FasL途径杀伤靶细胞(如胰岛细胞)自身免疫病* 举例:IDDM、多发性硬化、桥本氏甲状腺炎等。,AICD机制抑制T细胞过度活化,CTL表达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活化的CTL表达FasL AAAAAA,Fas-FasL相互作用诱导靶细胞凋亡,6、个体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倾向、MHC关联个体遗传背景从二方面影响其对AID易患性: 机体针对特定(自身)抗原能否产生应答及应答的强度受遗传控制,尤以MHC的作用最为重要,此外,自身反应特异性TCR和BCR表达也与遗传背景有关,如HLA II类分子DR3与重症肌无力;许多免疫分子参与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免疫细胞凋亡或炎症反应,若编码这些分子的基因出现异常,可影响自身耐受的维持,表现为对AID易感性。如补体成分C1q和(或)C4基因缺陷,体内IC含量增加,易发生SLE。, 年龄和性别,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组织损伤机制,自身免疫病组织损伤大多由II、III、IV型超敏反应所致: 1 自身抗体的作用;II 2 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3 T细胞的作用; 4 巨噬细胞、NK细胞的作用,自身免疫应答产物及损伤机制,(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重症肌无力 (三)Graves 病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第四节、临床常见的自身 免疫病举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小血管及结缔组织疾病,好发女性,疾病呈渐进性,缓解与复发交替,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RA) 本病特征以手脚小关节发病,向心对称性发展,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出现抗变性IgG抗体,即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以上两种疾病发病机制属III型超敏反应。,SLE 患者,SLE 患者,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 患者体内存在抗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引起以骨骼肌运动无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IgG型自身抗体。以上两种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均属II型超敏反应,Graves病的发病机制,RA(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学异常类风湿因子(RF) 针对变形IgGFC段的抗体;IgM;几乎没有起致病作用,是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免疫病理因素TH1和M及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是最关键的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体内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 IgM类),形成IC,沉 积于全身小关节滑膜处,引起 小关节红肿、变形僵直、失去运动功能。,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理论上,治疗自身免疫病的理想方法是重新恢复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耐受,但迄今尚未实现这一目标。目前,临床干预措施仅限于缓解或减轻AID患者临床症状。近年来,通过对自身免疫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取得初步进展。,1、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用疫苗和抗生素 2、免疫抑制剂环胞酶素A(CsA) 和FK506。 3、应用细胞因子抗体 4、应用细胞因子受体阻断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