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卷类型 :A 卷河北冀州中学2009-201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分钟,分数 :150分) I 卷( 36 分)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语音、字形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 捞(l o)取、症( zhang)结、爆冷门、仗义执言、穷且益艰B 胥( x)吏、拎(l ng)起、倒记时、推托责任、长嘘短叹C.涔( c?n)涔、着( zh o)陆、执牛耳、盘根错结、兵连祸节D. 檄(x )文、揩(k i)拭、仪杖队、洗耳躬听、乐不可知2. 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不是雕琢镂饰,呈其返璞归真的自然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而被称为“字字本色”,被尊为“本色派”之首。B. 今年端午,人们在河里赛龙舟,岸上的人就更多了,真是重足而立,一边观看,一边喊加油。C. 周朴园是造成雷雨悲剧结局的始作俑者,因此雷雨的批判矛头也直指周朴园这个罪魁祸首。D. 以发泄和煽情为主流的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学生往往不自觉的去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预计于2015 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B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C面对复杂的当前国内就业形势,应届大学生应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新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破除固有的就业思维模式,解放思想。D造成霜冻灾害的罪魁祸首并不是由水汽凝结成的白色晶体霜,而是与白霜同时发 生的零下低温,最终使农作物细胞死亡的结果。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热爱语文吧! 因为是语文给了我们聆听美的耳朵,发现美的眼睛, 领悟美的头脑。 _,_,_,_,_,_。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的口中娓娓道来语文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下流淌语文带我们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语文迸发着思想的光辉从屈原的诗中吟诵出来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送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ABCD5.下面一段话中标有甲、乙、丙的三处横线上,依次应选用的一组句式是三十九年前甲 现在想起来,自己也常常惊讶那时候自己的大胆;乙却居然敢放言高论,丙。甲: ( 1)我为了赶任务开始写第一篇关于文学的论文。(2)我开始写第一篇关于文学的论文,为了赶任务。乙: ( 1)对于本国的古典文学缺乏系统研究,对于欧洲文学所知有限,而政治思想水平也很低的那时的我。(2)我那时对于本国的古典文学缺乏系统研究,对于欧洲文学所知有限,而政治思想水平也很低。丙: ( 1)真是大胆的事。(2)岂非大胆?A甲( 1)/乙( 2)/丙( 1).B。 甲(2)/ 乙( 1)/丙(2) C甲( 2) /乙( 1)/丙 (2) D。 甲( 1)/乙(2)/ 丙( 1)二、 ( 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 题。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6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 ,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7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12 题郑弘宇巨君,会稽车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城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ku ng) 。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 贶被收捕, 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 ,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阴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后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注督邮:官名。交阯:泛指五岭以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正朔:农历正月初一。迁尉:官名,掌刑狱。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拜访B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平坦C帝请让弘,收上印绶责备D帝省章,遗医占弘病察看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同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1)皆改变名姓,以逮其祸(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1)为贶讼罪(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1)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2)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D(1)因乞骸骨归,未许(2)不如因而厚遇之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译文:(太守)看见(郑弘)后,认为他是奇才,召见他并让他代理督邮一职,推举他为孝廉B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译文:郑弘亲自护送恩师焦贶的遗体及其妻子儿女返回了故乡C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译文:(皇帝)于是允许摆放云母屏风,把他们分隔在屏风两边,从此把这作为定例D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译文:(郑弘)病得很重, (向皇帝)上奏章表示认罪,并且谈论了窦宪的缺点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焦贶冤死,门生、老朋友都害怕被牵连,纷纷躲避,而郑弘抱必死之心,为恩师奔走辩解,最后使冤情得以昭雪。B交阯七郡从海上运输贡品接连发生沉船事故,做大司农的郑弘便下令修建道路,在职两年,省下的利息共三亿元。C每年正月初一,大臣朝见皇帝时,已做太尉的郑弘对曾奖掖自己而现在品级在自己之 下的司空第五伦恭顺而自谦。D郑弘上书弹劾依附权贵窦宪、有贪污等秽行的尚书张林和窦宪的门客贪婪凶残的洛阳令杨光,但是没有奏效。II 卷(114 分)四翻译下面句子( 10 分)13.(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 分)(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 分)(3)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 分)(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2 分)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 分)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1)该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请加以简要概括。(4 分)(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的,请简要分析。(4 分)15 默写(选其中的一个作答)( 5 分)(一)(每一小题1 分,错一个字,得0 分)(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2),此时无声胜有声。(3)鄙贱之人,。(4)扪参历井仰胁息,。(5)执手相看泪眼,。(二)(1)吾所以为此者,。(2)人生如梦,。(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4)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5),百年多病独登台。五、(2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 题。柳有两个季节,特别引起我们对柳树的注意,那就是寒冬乍来和残冬将尽的时节。年复一年,我渐渐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多少年来,人们对于柳树不知作过多少描绘和评价,但意思大抵都侧重在一个字上,那就是“柔” 。诗经小雅采薇中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依依”,就解作“柔也” 。此后,以柳树状柔美、妩媚的景物,寄缠绵悱恻的情怀者,更是数不胜数。如果单讲姿容体态,柳树也着实很柔弱,千丝万缕,轻盈委婉,同刚直、壮烈的情调,确乎是迥然异趣。然而,刚柔相济,在自然景物中,刚与柔并不一定相互抵牾,倒往往相映成趣。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仲春时节到过洛阳龙门,伊阙景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巍峨的东西两山,双双对峙。烟波浩渺的伊水,在两山间汹涌奔流,山苍苍,水茫茫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