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 7100 字 环境管理转型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以下是 一篇关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必要性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 鉴。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开展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取得积 极进展,对构建公平的、 绿色化的市场发挥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 实践的深人,许多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露。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更 为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更为精细、科学的实施路径,还 需要环境法治、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一、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必要性1、环境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 设.党的十六大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国家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十八大以来,国家 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部署更多、更有力。十八大提出加强政务诚 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 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 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提出 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2013 年 1 月,国务院颁布征信业管理条例并于 2013 年 3 月 15 日起施行, 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法治进展。2014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这是今后全国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规划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 用建设纳人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归类于社会诚信建设.这就明确了环 境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信用评价是推动环境管理转型的重要手段环境管理转型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目标的重要路径和基本保障。环境管 理转型要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注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推动企业切实承担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就 需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就要将环境行为与市场信用有机融合。环境 信用评价就是实现这一融合的纽带和桥梁。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是环境管理转型的重要支点 和着力点。通过环境信用评价,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守法情况、 污染防治情况、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都能在一个统一的框 架内,得到全面体现,有利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其他市场主体 和公众综合判断企业环境保护的行为和成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从而能够督促和引导企业改善环境管理绩效。3、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为环境政策法规提供保障和支撑随着环境管理的推进,环境政策法规的作用日益突出,特别 是法律和经济手段具有稳定性、普适性,相对于行政手段的随意性 和易反弹更具优势,对构建绿色化市场秩序作用显着。目前,国家加大了环境立法、执法力度,特别是新环境保 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强化了企业等生产者的法律责 任,大幅度提高了违法成本。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在于企业等各 方面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循。必须对企业的守法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 判断和评价,这就要求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并将企业环境守法 情况作为主要内容,优待守法者、惩戒违法者。同时,一系列以市 场机制为重点的环境经济政策也出台实施,逐步建立了基于企业环 境行为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环境经济政策涉及面广,包括财政、税 收、金融、价格等诸多经济领域,主管部门和机构也较多,要使政 策取得实效,就必须在这些领域之间构建相对统一、便于运用的沟 通媒介。企业环境信用就是最为有效的媒介之一,可以用统一的标 准、统一的格式来表征企业环境行为,便于不同部门理解,针对性、 可操作性都很强。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进展1、绿色信贷政策催生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提起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就不能不提及绿色信贷政策。这是 国家许多环境经济政策中知名度最高的政策之一。绿色信贷政策的 一个核心问题,是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判定。环保部门掌握的企业环 境违法行为信息,往往成为判定的分水岭。因此,自 2006 年起,原环保总局就与中国人民银行初步建立 信息共享机制,将环境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征信系统。2007 年,原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 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绿色信贷政策全面实施。该意见规定各级 环保部门应当按照环保总局与人民银行制定的统一标准,提供可纳 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企业环境违法、环保审批、环 保认证、清洁生产审计、环保先进奖励等信息,也规定人民银行及其 分支行要将环保信息纳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各级银行 监管部门要督促商业银行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审查条件, 严格审批、严格管理.至此,以 环 境守法(违法)信息为核心的企业 环境信用,在环保部门与银行机构之间形成了共识,得到有序推动, 并初步形成了机制。这也推动环保部门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反思, 如何在金融之外的领域运用环境信用信息,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被广泛关注和研究。2、国家重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建设进 人 十二五以来,国家层面的诸多重要文件都对企业环境 信用制度建设作出部署。2011 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 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从国家 层面为该项工作的启动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013 年 12 月 18 日,环保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 监会,发 布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标志着企业环境 信用评价工作开始着陆,进入实施层面。2014 年 12 月,环保部政法 司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就提高合作效率达成共识,一项具体举 措就是首先实现环境保护部一级环境执法信息的实时传送,这为环 境信用评价及其运用打下了很好的数据基础。2015 年,从国家层面看,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进人加速期。其 中一个关键动力在于新环保法明确规定环保部门应当将企业事 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 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同年 4 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 划,要 求 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 制,环保、银行、证券,#险等方面要加强协作联动,于 2017 年年 底前分级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这为环境信用评价设立了更 为明确的目标、路径和时间表。环保部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着手推进信用体系建设。2015 年 5 月 6 日,环保部就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 见(草案)征求意见。3、地方持续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探索实践实际上,一些地方较早就开展了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及其运 用的探索实践。以江苏为例,自 2000 年起,江苏省部分地区就积极 开展信息公开化,探索开展企业行为评价,对企业环保信用采用五 色评价,从优到劣分别为绿、蓝、黄、红、黑。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全面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一是 梳理全省约 150 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并录入信用评价系统企业库, 使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信息能够服务于工商审批和绿色贷款;二是整理 了全省 914 家国控重点企业名单并加入参评企业库,用于辅助环保 信用评价工作;三是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全面按照企业环境信用评 价等级差别化地收取污水处理费。江苏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得到较为充分的运用,是推动 这项工作不断走上深化的内生动力。例如,2009 年起,南通市探索 实施差别水价政策,对环保信用评级为红色、黑色的企业,污水处 理费每立方米分别加收 0. 3 元、0. 5 元。2014 年 8 月,南通市进一 步提高红色 黑色企业污水处理费标准,红色企业加收标准由每立方 米 0.3 元提高到 0.6 元;黑色企业加收标准由每立方米 0. 5 元提高到 1 元。此外,江苏一些地方不断拓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 2015 年,无锡市公布 2014 年评价结果,参评企业数量为 3463 家, 其中 48 家被评为 红色 黑色企业,被要求进行环保整改,同时其中 部分企业的上市融资被暂缓。从其他地方看,2013 年 12 月环保部等四部门企业环境信 用评价办 法 (试行)发布后,地方环保部门反映较为强烈,普遍 认为这是回归环境管理本质的一个重要抓手。特别是一些工作基础 好的地区,借助该办法的发布,将本地区的工作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做法,一些地方拓展了评价领域,创新了评价 路径。例如,2015 年,福建省对 93 家环评机构及其环评人员开展 信用评定,60 家环评机构被评定为守信,33 家环评机构被评定为一 般失信和 严重失信,两人被评定为 不良环评人员;甘肃省同步推进企 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和环境信用等级评价,2014 年共有 503 家工业企 业率先采取一考双评,全面落实了评级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地方不仅推动环境信用评价落地生根,其中一些先行先试的思 路和做法,也为国家政策措施甚至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了实 践基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为什么要推行 环境信用评价?评价的实质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对于这些基本问 题,环保系统和社会各界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甚至误解等不同程度的 问题。例如,许多环保部门长期习惯于依靠行政管制,认为环境信 用评价不是正道,是细枝末节,发挥不了太大作用;有的环保部门虽然 肯定环境信用评价的作用,但是只看做一个简单、普通的管理手段, 甚至仅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没有充分理解评价工作的实质、目标。 其他部门也尚未意识到环境信用评价对市场公平的重要意义,新闻 媒体和社会公众对评价工作的关注度也并不高。这些认识问题的存 在,对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的长期发展构成了根本性的制约。二是机制问题。环境信用评价如何评?在哪些领域运用、如何 运用?对评价结果如何跟踪、监督、评定?如何实现守信激励、失信 惩戒?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根子都是机制问题,有 些甚至是体制问题。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对制度机制的重视不足、 投入不够、建设不快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环保部门还停留在 评价多少企业、评价得到什么结果、结果提供给什么部门等比较表 面的层次上。如果机制问题不解决,环境信用评级工作发出的政策 信号不强,对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预期引导不力,对环境保护和社会 信用建设的促进作用就十分有限,一定时间后就必然出现政策递减 效应,这项工作的难度将不断增大。三是保障问题。应将哪些经实践证明对环境信用评价有效的 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如何有效运用大数据、互联+等新技术推动环 境信用评价?如何培养环境信用评价的人才和市场机构?政府部门和 市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投入较为有限。例如,关于法治化的问题, 将好的做法程序化、制度化、长效化,是环境信用评价生命力的关 键,但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也不够直接、有力。再如, 技术、人才、市场机构是环境信用评价发展的基本要素,为其他领 域也提供了借鉴经验,但是其与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尚未做到有机融 合。三、进一步深化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对策建议1、强化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要解决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基本问题,确定核 心目标、施工图、时间表等基本要素。在顶层设计中,关键要处酶 几个关系。一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是环境保护的大问题, 也必然是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的大问题。环境信用评价不是要拖累经 济发展,而是要让经济发展更为健康,更为绿色化,是以环境保护优 化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二是环保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关系。这是上 述第一个关系的延伸和细化。环境信用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建 设,发于环保领域,用于金融、财税、产业等各相关领域,终于市 场机制的完善,需要打通各领域之间的隔膜,形成连通器,这是保 持环境信用评价生命力的基本要求。三是环境信用评价与其他环境 管理手段的关系。既不能忽视环境信用 国评价在推动环境信息公开 与公众参与、落实各市场主体环境保护责任方面的独特作用,也不 能以环境信用评价取代其他环境监管手段,而应该以环境信用评价 作为新的切人点和管理视角,将相对分散的环境管理信息有机整合, 促进各项环境监管形成合力.2、推进法规建设环境保护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地 方的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