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的探讨,李 文2008、07、19,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一、以学定教,细化目标,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及其首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海峡两岸,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区域地理复习目标的确定,除了要依据课标、考试说明和教材,一定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二、整合教材,强化对比,新高考的命题依据: 不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不求覆盖率); 不再追求遵纲循本(不从教材取材); 不再寻求记忆具体知识和方法; 。,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大洲:亚洲、南北美洲; 地区:东南亚、中亚、西欧、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 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中国分区: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港澳台、福建地理。,分区地理的复习要善于“抓大放小” 。,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就某一个具体区域而言,复习内容要从所选的区域地理实际出发,不求面面俱到。,要特别注意各区域典型的地理现象和突出的社会与经济问题。,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学习区域时,要进行区域之间的比较。,近年来区域地理命题的另一趋向是:区域对比仍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三、知能建构,迁移应用,新高考的一个重要趋势:由果溯因,调用中学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地图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地形特征,海拔,地形类型及其结构,地面起伏,主要地形的分布,地势,其他:典型的地貌形态等,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四、精选习题,规范培养,以学定教 整合教材 知能建构 规范培养,分析概括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也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高级阶段。,必修3区域地理要从区域条件、问题、区域发展方向、策略这一新的视角重新构组教学内容框架。,谢谢!,自然地理特征重点:地形、地势、气候类型、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成因等。, 36(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08年全国卷) 36(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9(3)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08年全国卷) 该国南部海域属于 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07年全国卷) 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06年全国卷) 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05年全国卷) 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04年全国卷)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08全国卷),(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