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1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3页 / 共111页
第4页 / 共111页
第5页 / 共111页
第6页 / 共111页
第7页 / 共111页
第8页 / 共111页
第9页 / 共111页
第1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货币供求及平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思考:你为什么需要钱?,货币的价值,在商品货币制度下,如金本位制度,金作为商品的价值直接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挂钩。 金与其他商品的交换比价由它们作为商品的价格决定。 而在现代信用货币下,货币本身不是商品,那么它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换而言之,货币和商品之间的比价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已经知道,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产量都是由对于该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决定的 同样的,货币作为一种独特的商品,其价值和数量也是由需求和供给确定的。 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总量和价值也是由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是由商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决定的,但是信用货币不是商品,不能带来任何效用,那么它的需求又是由什么决定的?,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来保存的财富的数量 人们对于货币为什么会有需求? 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和对于一般商品的需求是有本质不同的。 它是由货币的特殊性:唯一的交易媒介决定的 对于货币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本质来源于对于商品和其他资产的需求,只有货币才能自由的交换其他商品和资产 因此对于货币的需求主要来源于对于货币的“交易需求”,即人们必须持有一定的货币来交换其他商品和资产而产生的需求。,校园卡,假如我们把广西财经学院视作一个小国家,那么校园卡就是这个国家内通用的货币,从食堂到超市,几乎校内内所有的支付都可以使用校园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校园卡的“货币性”甚至超过了人民币。因为某些食堂只接受校园卡而不接受人民币支付方式 假如学校规定校园内只能使用校园卡,不能使用人民币,那么校园卡货币就成为了“广西财经学院”内的唯一货币。,校园卡管制,假如学校发出如下通知: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我国科教兴的基本国策,为了推进21世纪我国现代化大学建设,与当今国际先进大学接轨,提前实现“电子化校区”战略第一步,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旨。 广西财经学院制定规则如下: 1、校园卡是校内内唯一流通货币,所有营业点不再接受人民币 2、校园卡只有学生和教职工可以办理,而且遗失不补 3、每月每卡充值金额上限为300元 请思考一下,可能引发的后果,校园卡管制事件分析,校园卡本来只是一种校内流通的特殊交易媒介即所谓的货币。 它的价值原本是稳定的,因为它于人民币之间具有自由的兑换性,兑换价值当然是1:1 但是校园卡的管制使得这种货币的供给发生了变化,原来是无限制的供给变成了有限制的供给。产生了货币的供给不足现象。 由于校内对于校园卡这种货币的交易需求是巨大的,原有的供给无法满足需求,这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校园卡的升值。 某老师由于在学校的时间少,用不完每月300元额度,他聪明的将多余的充值权以高价转卖给学生,从中牟利。,“校园卡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无管制),1,P(校园卡中1元:人民币1元),Q(卡内充值总额),货币供给,货币需求,4000万,在1:1的比价上,校园卡充值额 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货币供给量 无穷大。,对于校园卡货币的需求 来自其交易需求,并且 由于替代品的存在,是 富有弹性的,校园卡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管制后),1.05,P(校园卡中1元:人民币1元),Q(卡内充值总额),货币供给,货币需求,3000万,4000万,1,校园卡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特殊性在于它一般是掌握在货币发行当局的 在现实世界中的货币供给量是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的,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发行量控制了货币的数量。 因此,就如同校园卡货币的供给量是受到校方控制的那样,货币的供给量也是受到中央银行控制的。,校园卡事件(续),区政府采取为扶持教育产业,为培养我国四化建设的未来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制定如下措施: 1、对于广西财经学院范围内的商店和餐饮部门实行补贴和价格管制 2、所有价格比校外同类商品便宜10 3、只接受校园卡支付。 在校园卡实行管制的同时,请问以上措施可能导致的后果,校园卡可以打折购买商品实际上导致了对于校园卡货币的需求进一步上升。 这会导致校园卡货币的价值进一步上升 甚至出现校园卡的黑市和倒卖现象,校园卡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管制后),1.05,P(校园卡中1元:人民币1元),Q(卡内充值总额),货币供给,原有货币需求,3000万,1.12,新的货币需求,学习内容,一 货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二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三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四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五 中国的货币需求,一 货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1、有支付能力的需求2、人们有能力得到或持有,(一)、货币需求的概念,货币需求: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货币需求的特点: 是个存量概念; 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不仅指现金,而且包括存款货币; 既包括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二)货币需求的分类,货币 需求,实际 货币 需求,名义 货币 需求,微观 货币 需求,宏观 货币 需求,从企业、个人或家庭等微观主体角度进行考察,分析微观主体持币需求。,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个人或家庭、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货币持有量。,各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所持有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三)、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1、宏观角度 1)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越大,对货币的需要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2)市场商品供求结构变化。商品供给一方面决定于产出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又受制于人们对它的需求,只有真正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供给,才会产生真实的货币需求。商品供求结构在经常发生变化,因而货币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3)价格水平。对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付总是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进行的,价格水平越高,需要的货币就越多;反之,则越少。4)收入的分配结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实际上是各部门因对其所分配到的社会产品或收入进行支配的需要而发生的。收入在各部门分配的结构,必然决定货币总需求中各部分需求的比重或结构。,5)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单位货币所实现或完成的交易量就越多,完成一定的交易量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少;反之,货币流通速度越慢,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 6)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 。信用制度和信用工具越发达,对货币的需要量将越少。,7)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及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素。如:人口密集地区,货币需求量就大,人口的就业水平提高,货币需求就会增加;生产周期长的部门占整个产业部门的比重大,资金周转慢,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大;社会分工越细,进入市场的中间产品越多,经营单位也越多,货币需求就越大;交通、通讯等技术条件越好、货币支付所需的时间越短,货币周转速度越快,对货币的需要量就越少,等等。,2、微观角度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收入的数量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二是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货币需求量与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的长短成正比,2)收入的分配结构。在收入量既定时,收入的分配结构不同,将影响持币者的消费与储蓄行为,由此对交易和贮藏的货币需求发生一定影响。如:一个家庭或个人,原来以工薪为主要收入来源,后又加进了额外劳动报酬等其他收入,使其收入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可能使他原来的货币需求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如减少用于购置商品的货币需求,增价加用于预防或投资谋利的货币需求等;又如:一个企业的收入分配中,当改变了原有的上交税金、支付职员报酬、支付股息、提高公积金等各部分比例后,其货币需求也受到相应的影响。,3)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这一般是市场供求状态的反映,即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趋于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越于下降。这种市场供求状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预期而产生的。如:商品供应短缺,会使人们产生物价上涨预期,要求以实物代替货币,用于贮藏的货币需求减少。,4)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银行存款利率、债券利率、股票收益率等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存在,使持有货币产生了机会成本,利率和各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就越不划算,因而会减少货币需求;反之,货币需求会增加。,5)心理和习惯等因素。如人们的消费倾向上升时,对应于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就会上升;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习惯于运用支票账户来完成其收付活动时,货币周转速度就会提高,货币需求量就会减少。,一般而言,人们的心理活动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下: 第一,预期市场利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增加;反之减少。 第二,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增加。 第三,预期投资收益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增加。 第四,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增加,则货币需求增加。,二、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从重商主义开始,西方许多经济学者就探讨了货币需求的问题。重商主义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詹姆斯斯图亚特(1713-1780)首先指出:一国的流通只能吸收一定的货币量,这个货币需要量由用来支付债务和购买东西的两部分构成。19世纪70-80年代,现代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先驱瓦尔拉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货币需求概念,并探讨了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及货币需求同物价的关系。,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就是传统货币数量说。早期的货币数量说并不是把货币需求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而是研究名义国民收入及物价是如何决定的。随着货币数量论的发展,其作为货币需求理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已经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更是被直接当作一种货币需求理论来阐述的,并得到了西方经济学者的普遍接受。传统货币数量说主要有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两种。,传统货币数量论,早期的传统货币数量论研究的是名义国民收入和物价的关系,不是直接研究货币需求。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和赋税论中均关注过货币的多少对经济的影响;亚当斯密认为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每年所流通的商品价值量;约翰穆勒认为货币只不过是便利交换的工具,货币的价值由其供求决定。 一般认为,欧文费雪1911年货币的购买力中提出的交易方程式是货币数量论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它原本是一个恒等式,在一定条件下反映了货币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体现了宏观货币需求量。 Irving Fisher, 1867-1947,(一)、现金交易说,费雪1911年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现金交易方程式费雪交易方程式: MV=PT M代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数量 V代表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P代表所有交易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 T代表一定时期内商品或劳务的总交易量。 即:一定期时期内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和价值总和。,由于所有的商品或劳务的总交易量资料不容易获得,而且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总产出。所以交易方程式通常写成如下形式:MV=PY (1) 其中:Y:以不变价格表示的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即总产出。PY: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费雪的假定:,1、货币流通速度V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由于经济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内才对流通速度产生轻微影响,因此,V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可视为不变的常数。,2、工资和价格是完全有弹性的。通过工资和物价的灵活变动,总产出Y总是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故短期内交易方程式中的Y保持不变。,费雪的结论:,价格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比例变化。即:货币数量M的变动将导致物价P的同比例、同方向的变动。货币数量的变动是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是果。将(1)式两端同除V,则:M= (1/V )PY (2)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M等于货币需求量Md, 则: Md = (1/V )PY (3) 这就是传统货币数量说导出的货币需求函数。,费雪的货币数量理论表明: 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货币需求决定于:1、名义收入水平PT导致的交易水平2、经济中影响人们的交易方式,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V的制度因素。 货币数量论的不足之处: 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媒介,人们持有它还可能是作为一种财富的组成形式。要是从后者出发,就不应该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一个稳定的量,换言之、货币流通速度未必是常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