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農業經營與管理(教師手冊) 1第一章 農業之趨勢-習題及答案一、選擇題:( 3 )1. 目前台灣農業從業人口佔台灣總人口的 (1) 10% (2) 15-17% (3) 20% (4) 25%。( 2 )2. 目前台灣農家平均栽培面積有 (1) 0.5 公頃 (2) 1.0 公頃 (3) 1.23公頃 (4) 2.0 公頃。年分農家戶 數總耕地 面積 (ha)每戶平均耕 地面積(ha)農家人口 數總耕地面 積(ha)每人平均耕 地面積(ha)87782136858755. 51.103727761858755.50.2388787407855072. 61.093747157855072.60.2389721161851494. 61.183669166851494.60.2390745812848742. 81.143782682848742.80.2291748317847334. 31.133782489847334.30.2292755454844097. 31.123528331844097.30.2493759716835506. 71.103392676835506.70.2594767316833176. 41.093400036833176.40.2595756366829527. 11.103232592829527.10.2696751338825946. 81.103050483825946.80.2797748276822363. 81.103027627822363.80.2798744147815461. 81.102983560815461.80.2799776724813125. 51.052961874813125.50.272 農業經營與管理(教師手冊)100777473808293. 81.042944336808293.80.27資料來源:農委會農業統計年報(目前農業統計年報僅出版到 101 年度版) ( 3 )3. 目前台灣農地佔總面積的 (1)10% (2)17% (3)23% (4)28%。( 3 )4. 目前台灣兼業農所佔的比例為 (1)60% (2)70% (3)80% (4)90%。 ( 3 )5. 屏東地區利用光波測定水果糖度為那種水果? (1)木瓜 (2)鳳梨 (3)蓮霧 (4)香蕉。 ( 4 )6. 下列何者不是農業生產採用自動化設施之目的? (1)降低生產成本(2)節省勞力 (3)增加工作效率 (4)促進產量增加。( 1 )7. 目前日本農業從業人口佔日本總人口的 (1)5% (2)10% (3)15% (4)20%。 ( 1 )8. 目前世界生產稻米最多的國家為 (1)中國大陸 (2)美國 (3)印度 (4)蘇聯。 ( 1 )9. 目前世界生產菸葉最多的國家為 (1)中國大陸 (2)美國 (3)印度 (4)蘇聯。 ( 3 )10.目前世界生產番茄最多的國家為 (1)印尼 (2)印度 (3)美國 (4)蘇聯。 ( 3 )11.目前世界生產咖啡最多的國家為 (1)印尼 (2)哥倫比亞 (3)巴西 (4)蘇聯。( 2 )12.下列何者是大農制國家?(1)台灣 (2)美國 (3)日本 (4)韓國。 ( 4 )13.下列何者非農業所謂的三生一體?(1)生活 (2)生產 (3)生態 (4)生命。 ( 3 )14.目前農業生產總值佔全國國民生產毛額的 (1)1.5% (2)2.5% (3) 3.5% (4) 4.5%。 ( 4 )15.下列何者不是目前畜牧產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1)口蹄疫問題 (2)廢棄物問題 (3)污廢水問題 (4)飼料成本太高。( 3 )16.每年魚類供給數量以那個國家為多?(1)美國 (2)日本 (3)中國大陸 (4)韓國。( 1 )17.每年肉類供給數量以那個國家為多?(1)美國 (2)紐西蘭 (3)中國大陸 (4)韓國。農業經營與管理(教師手冊) 3( 3 )18.每年穀類供給數量以那個國家為多?(1)巴西 (2)日本 (3)中國大陸 (4)荷蘭。二、問答題:1. 土地利用型農業及設施利用型農業在農業經營上要考慮那些因素? 答:(1)土地利用型農業:可以藉著機械化擴大經營面積,降低生產成本及達到最低經營規模之要求;技術上要朝向省工、效率化的經 營方式,才可能提高生產面積、產值及經濟效益。大規模生產易產生同質化產品,因此產品差異化甚為重要。(2)設施利用型農業:由於土地面積有限,單位面積投入的設施費用及勞力亦較高,因此經營上應選擇具有高經濟效益的種類,增 加複作指數或朝向立體化生產,甚至以產期調節及調節市場供應期來進行生產,需注意產品之附加價值、行銷通路與行銷策略,以市場及消費者導向之經營方式及差異化產品,才能真正提高經營效率、產值及經營利潤。2. 地區農業發展的目標為何?答:地區農業發展有三個重要目標,為(1)提高農家所得及確保有適度的休閒。(2)提高實質的所得水準及福祉,創造具有健康、安全、便利、快適、有利、文化的生活環境(3)創造具有融合性的農村社會關係。其主要項目有:(1)使專業農家與兼業農家能藉著農地利用權 的流通及計畫性的集團土地利用,以提高所得。(2)以適地適產達到利益專門化,利用生產規模擴大化與複合化、集約化,達到利益調整,即是家族成員專門化、經營複合化或經營專門化、地區複 合化。(3)在混住的地區內,協調農民及非農民間的問題。(4)因應生產過剩、生產不足的失衡問題,強化產地間的競爭力。(5)在農地流通及地區複合化形成後,調整農家與農業生產組識間的利益問題。農民個人及農民團體也需建立一些共識,如(1)農民本身具有自主性、創意性及互助性。(2)建立專業、兼業農家共存共榮的觀念及 體系。(3)促進地區農業的共同與互助精神,調整經營內或經營間關4 農業經營與管理(教師手冊)係,以提高地區生產力。 3. 本省推動地區農業發展方案的理念為何? 答:過去政府為了增進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所得,改善農村環境,加速農業,於民國 62-68 年實施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有開始倡設農 業生產專業區之構想;因為專業性不足,區域性不顯著,作物生產變動頻繁,專業區難以名實相符。68 年七月推行提高農民所得加強農村建設方案,完成各地區農業區發展規劃。74 年提倡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方案,推動農地利用綜合規劃執行計畫。81年推行農業綜合調整方案之地區農業發展方案,以上方案均顯示政府地有發展地區農業的理想,但執行重點目標及措施常因時空環境而異。民國 81 年推行農業綜合調整方案之地區農業發展方案,其理念如下:(1)以縣為單位,根據縣市的農業資源及特性作長期發展規劃。(2)以地為對象,根據地區農業之環境特性、發展目標及生 產潛力,規劃各種農業生產區域,以推動適地適作且具有地區特色之農業。(3)規劃是由下而上,輔導是由上而下,由縣市依需要自行規劃,擬定長期發展計畫。地區農業的發展若能在政府的正確及彈性的農業政策指導下,地區農業有因地制宜、彈性或適地適作的經營策略,發展出屬 於地區農業特色的產品,可以減少外來農產品的威脅,更能為地區帶來繁榮及進步。因此發展地區農業成為末來必然的趨勢, 一鄉一特產是發展地區農業的寫照,但基本上地區農業強調的則比一鄉一特產有更多的內涵。4. 過去政府推行農業有那些對重要的施政政策? 答:過去政府重要農業施政方案其重要實施計畫及方案說明如下:(1) 民國六十一年實施加速農村重要措施計畫,以加速推廣綜 合技術栽培、倡導農業生產專業區與改革農產運銷制度為目標。(2) 民國六十八年推行提高農民所得加強農村建設方案。農業經營與管理(教師手冊) 5(3) 民國七十一年推行加強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4) 民國七十二年台灣省政府提出培養八萬農業建設大軍,以培育 專業核心農家,從事現代化農業生產,並培養農業接棒人。(5) 民國七十四至八十年實施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方案,提出加速農業升級的重要措施。此方案之政策目標為(A)提高農民所得,縮短農民非農所所得差距 (B)維持適度農業成長率,確保糧食供應安全 (C)改善農村環境,增進農民福利。其發展策略為(A)依據民生主義均富理想,促進農業經營結構調整 (B)貫徹第二階段農地改革政策,加速提高土地及勞動生產力(C)調整農業生產,維持國民均衡營養水準。(6) 民國八十一年至八十六年政府推行農業綜合調整方案,本方案之政策目標為其(A)提高農業勞動素質,增進農地利用效率, 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產品附加價值。降低農業產銷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B)增進農民福利,提升農村精神文化,改善農 村生活品質,縮短城鄉生活差距,實現均富理想 (C)確保農業資源永續利用,調和農業與環境關係,維護農業生態環境,豐富綠色資源,發揮農業休閒旅遊功能。(7) 民國八十七年至九十年政府推行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做為二十一世紀的重要施政方向,此計畫之目標在於繼續發展農 業,確保主要糧食供應安全,加速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發展重點及配合措施有(A)建立安全與均衡的糧食生 產制度 (B)發展高度競爭力的農漁牧產品 (C)輔導具有企業經營理念的產銷組織。(D)建立效率與服務的運銷體系 (E)創造安定的農業經營環境 (F)發展政策導向的產業科技 (G)推動兼顧人文與自然的農漁村建設 (H)推動和諧永續的農業經營 (I)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 (J)建立消費者對本土農業的信心及支持 (K)強化互惠互利的國際農業合作。5. 目前台灣農業經營面臨那些困難?答:目前本省農企業技術層面所面臨之問題及困境有6 農業經營與管理(教師手冊)(1) 一般農業經營者平均年齡太大(約55.5歲),對於外界資訊吸取的熱誠及精力均不如從前,經營上均沿襲傳統的生產方式,技術層面無法提升,因此經營成效往往不彰;只會生產而不會銷售,沒有產銷一體的觀念。(2) 一般農業經營者教育程度偏低(大部分是小學畢業及不識字者, 佔77%),在獲取科技與產銷方面的新資訊甚有困難,協調溝通亦屬不易,因此往往不易提升其經營之技術層面 (3) 農業經營技術缺乏整體性或全面性的研究發展,大部分生產技術集中於較易取得或較簡單的技術層次,但許多真正迫切的 需要解決的瓶頸則無法克服,加上一窩蜂的生產現象,導致產期過於集中。整體產業對於上游產業(如種畜、種苗、漁苗、菌種等)及下游產業(如加工業或增加附加價值的服務業等)甚少研發,或有整合性的研發。 (4) 農業生產經營採用單一品種或種類,造成產期及市場供應期過於集中,市場短期無法消化大量產品,加上產銷資訊不健全,均是造成農產品產銷失調的重要癥結所在。(5) 經營者甚少參與在職訓練或專業訓練,獲取資訊的管道也過於狹窄,許多經營理念無法突破傳統的窠臼及困境,以致無法趕 上時代的潮流,並與國外的產業產生競爭。(6) 工商業甚少投入農業及相關產業,農業生產技術及產銷理念均無法密切整合,生產使用沒有規格化的設施及設備,致使農業經營層次更無法全面提升。 (7) 一般經營者對於經營計劃缺乏產業評估及診斷的能力及技術,甚至基本的農場記帳及流程分析均付之闕如。 (8) 過去農業生產過分仰賴政府的輔導及補助,農民組織沒有發揮實質的功能,以致在產銷過程中受到層層剝削,使消費者及生產者同蒙其害。(9) 大部分生產均遷就於自然環境及天候;在收益不佳的情況下,更不易做農業投資,以改善的生產環境及生產技術;一般經營農業經營與管理(教師手冊) 7者缺乏調節產期及市場供應期之技術,因此經常喪失經營獲利之先機。 (10)本土化生產資材非常有限,大部分為未經過改良之原始材料或品種,外來品種挾雜其高品質特色向國內傾銷,許多生產材料(如泥炭土、蛭石、種苗、農藥等)及相關資材(溫室材料、生產設備等)均來自國外,生產上受制於人。(11)農、畜、水產品易受到國外進口及大陸走私之影響,造成市場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