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摘摘 要要 在信息化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在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还要有先进的文化作为企业精神内涵。建塑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更是这个时代赋予当代企业的时代课题。事实证明,一个优秀企业有必要也必须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促进企业发展,否则将削弱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即使在短时间取得不错效益,但最终仍会在激烈竞争中趋于劣势,最终导致昙花一现。关键字关键字: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存在问题及措施l(一)中外企业文化的起源及内涵.21.1 国外企业文化的起源.21.2 企业文化的内涵2(二)企业文化提出的背景及特点42.1 企业文化提出的背景.42.2 企业文化的特点42.3 企业文化构成.62.3.1 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6(三)企业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历程.7(四)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84.1 企业文化流于表象化84.2 企业文化缺乏鲜明的个性和创新9一、加强企业文化深入研究,将企业文化与信息社会相融合,形成一体化潮流。.9二、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重视文化的创新,推动企业文化个性化发展。.9三、加强企业家企业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营造以人为本的气氛。.12l(一)中外企业文化的起源及内涵1.1 国外企业文化的起源企业文化首先提出是 1980 年秋在美国的商业周刊上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应用出现在人们面前。严格的说应该是在六七十年代日本较超前使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起飞的奇迹引起了美国学者的震惊,他通过对美日企业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开始注意到文化差异对美日企业发展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对美日企业发展的比较,美国人从理论层次上总结了那些在日本企业中行之有效地方法,可以说,企业文化源于美国,根在日本。1.2 企业文化的内涵中华国入世以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来离不开企业文化,如今企业文化已成为倍受关注的人们话题。古今中外,专家、学者对企业文化各持不同的见解,在国外有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见解:1.威廉.大内,1981, ;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客户政策的宗旨2.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1981, 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特雷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1982, 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 ) ;3.埃德加沙因,1985, 企业文化与领导 ) ;企业文化是由一些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企业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的结合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它们行之有效,是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法4.约翰科特,1992,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在国内,魏杰,2002, 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而众多学者也给企业文化下了一个一般的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l中逐步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论,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价值观,企业道德以及行为规范。虽然, 虽然,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关于企业文化的一些基本内涵还是明确的。中国学术界根据下定义的辩证逻辑原则把企业文化概念概述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对环境挑战所作的应战,包括企业的应战过程和结果,是企业在应战过程及结果中所努力培育实际,体现出来的文明取胜的竞争意识,以及认的其他全部本质力量。总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念。例如,沃尔玛的营销文化,戴尔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等等。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说:“世界 500 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个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二)企业文化提出的背景及特点2.1 企业文化提出的背景企业文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的,其背景是:1.科学技术进步,企业职工构成的变化,智能型职工比重增大。在大生产时代,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以及其为辅,职工基本上以体力劳动为主,即劳动密集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机器化、自动化程度提高,依靠体力劳动的比重下降,进行智力劳动的职工比重提高,所以只能用新的办法既注重培育企业文化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企业管理中的软要素作用增大。企业管理不仅要管物,重视机器设备等硬件作用,而更重要的是需要以人为中心,要依靠让人,尊重人,把人看作是最重要的财富,公正地待人,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的自尊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积极性,由于对调动职工积极性等软要素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从而就出现了企业文化热。3.企业文化经营领域扩大,以及多角化,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加,竞争激烈,l经营风险大,企业外部的压力大。面对经营领域扩大,竞争对手增多等压力使经营者意识到只有全体职工同心同德,风雨同舟,才能形成共同价值观,才能共担风险,因而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经营文化,竞争文化。4.企业经营国际化,促进企业文化产生。实施跨国经营,经营规模大,地理位置分散,各子公司在所在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这种下情况下,跨国公司要求吧分散在各东道国的子公司的经营观点、经营态度、经营方法统一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因此,在跨国公司你,企业文化也应用而生。2.2 企业文化的特点1.隐形性。企业物质文化具有显形性,而精神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的价值观,隐形地以理想、信念、观念、道德追求等积淀在人们的心灵上,然后的产生力量。这种隐形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思想和企业文化工作要做到人们的心灵中,以潜移默化上的方式作用于人们心田,并形成相对的定势,支配职工的行为,以精神反作用于物质,产生改造企业的物质力量。2.科学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规律的客观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管理,正确指导全体职工的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具有社会文化和富有企业特色文化的结合,反映着企业全体成员从事各项工作的精神风貌。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规律的正确反映,因而具有科学性。3.时代性。 企业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具体化,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象征精神反映,促进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4.具体性。具体性又称个性或特殊性。企业文化既存在于国家的社会文化之中,有共性的一面,又因为各企业的历史、类型、规模、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l因此,企业文化更是强调在管理中要注意到企业的个性特征,应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去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特的精神和风格的具体反映,是企业基本特征的体现。5.系统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和层次结合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在整体上要反映国家、社会与企业利益的正确结合;在内容上要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经营哲学;在层次上有表层文化、幔层文化、深层文化。这些内容和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而具有系统性。6.动态性。企业文化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做一种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动态过程,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原有的素资、历史的积累、现实的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对企业文化产生着影响。同时,随着时代的前进、改革的深入、技术的进步、激烈的竞争、市场的变化、观念的更新、要求企业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徘徊不前,固步自封。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发展,不断以新的观念代替那些过时的旧观念,并向企业全体职工反复宣传和灌输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管理,企业为变化注入新的内容,增强企业新活力。这就是企业为文化的动态性。7. 独特性、难模仿性。任何企业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都有一套教育员工的价值体系。2.3 企业文化构成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阶段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属于经营管理要素中的软要素,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于经营管理中的硬要素起着统帅和决定作用。那么企业文化是有那几个部分构成呢?2.3.1 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1.企业表层文化这是指表露在企业外部的有关文化。如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产品的内在素质和外观的综合反映,而职工形象是以展现员工良好职业道德,较高的文化素养,崇高的精神风貌所进行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这部分的文化直观可见,给人第一印象。2.企业幔层文化l这是介于表层和深层之间的中层文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群体行为和企业制度上,如文明生产战略,科学文明的生产,反映了企业具备很强的文化力,从而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有些企业不重视文明生产,员工野蛮操作,生产现场脏乱等等,严重损害了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吓走了客户,丢掉了市场,因此必须把文明生产提到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应把实施文明生产战略作为企业文化战略的重要方案加以选择,因为幔层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表层文化。3.企业深层文化这是渗透在企业职工心灵中,形成群体之力,决定着企业成功地运行的核心文化,它表现为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目标追求等等,企业员工共同信念是企业文化中的深层文化的具体体现。企业深层文化是支撑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企业生命赖以生存的灵魂,它决定和制约企业的幔层文化和表层文化,培育和建设文本化,更要把重点放在建设企业深层文化上。(三)企业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在我国有不少报刊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历程有很多论述,然而在这方面的观点也很多,孟凡驰中国企业发展历程及趋势的会议座谈中指出,企业文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831984 年开始到 1988 年称之为传播和认识阶段。在这一阶段争论的焦点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即适合性。也就是说外国企业文化适不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和改革,而这个问题的焦点是人们接受不接受它。在这几年里,理论的传播、知识的传播、大家探讨、争论等,都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的。第二阶段为 19898 年到 1991 年称之为低潮徘徊接阶段。企业文化理论这种外来的理论是一种舶来品,当时这种外来理论受到质疑,甚至被认为是自由化的产物,是被划在西化理论范畴中的。几十年争论的焦点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就是几年文化问题没有突破,因为当时企业文化是讲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就是人道,人道就是自由化。而在西方国家,人本主义思潮是根本的两个概念,所以,这段时间争论的主要焦l点在于内容的正确性,就是企业文化是不是正确的东西,还是新型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这就是当时三年的状态,但是并没有影响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的本质,因为低潮只是暂时的。第三阶段为 1992 年2000 年为第三阶段,也称之为知识普及和实践启动的知识普及阶段这几年比较明显,这几年的标志性事件为:一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它把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推到了一个新阶段,而企业文化这个理论和实践应该说是市场经济深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就显得越来越显著。第二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十四报告写进了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写进以后,大家就认为中央有了红头文件了,可以做了,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五中全会,都对企业文化建设做了一些简单的解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动作用,但这些报告中主要把企业文化定位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而怎么应用却定位不像现在这么清晰,全面,科学。第三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在我们党的报告当中,专有一大块来阐述这个问题,建设中国特设的文化。对于建设中国特设的企业文化大家找到了一种理论依据,对实践推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第四个标志性事件,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对企业文化的需求也就越来越显得客观性比较强一些。第四阶段为 2001 年到现在,也称之为普遍实践。普遍实践就是逐渐的自由大面积的走向自觉了,这个里面很重要的几个事件是什么呢?从组织工作来讲,国资委发了好几个文件,要有系统的建设中国资委系统的中国大型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