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 (一) 关于教育的种种界说 1、 孟子尽心上:最早使用教育一词。 (二) 教育的定义 1、 广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2、 狭义:学校教育 (三)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 1、 教育者: 2、 受教育者: 3、 教育影响: 二、二、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一)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简称:学制 (二) 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 西方: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2、 中国:a 壬寅学制:1902 年最早颁布 b 癸卯学制:1904 年最早实施 c 壬戌学制:1922 年六三三学制时间最长影响 最大 (三)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发展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祝超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三、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趋势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趋势 (一) 古代教育 1、 原始形态的教育 2、 古代学校教育 A 夏代:设库、序、学、校以教之 B 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术) C 东周:私学兴盛 D 隋唐:科举制 E 清代:兴办学堂 F 古埃及:古王国末期宫廷教育;中王国职官学校;文士学校以吏为师,以僧为师 E 古印度:婆罗门教人分四等教育 G 古希腊: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 H 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世俗教育骑士教育、宫廷学校 (二) 现代教育 1、 现代学校教育 2、 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A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终身教育理论 3、 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A 教育终身化 B 教育平民化 C 教育民主化 D 教育多元化 E 教育技术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一、古代教育思想古代教育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 2、 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作者:乐正克)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 3、亚里士多德:教育应遵循自然 4、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育 (或雄辩术原理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独立 1、英国培根:首倡教育学独立 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发展第一人 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 4、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 (二)规范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3、凯洛夫:苏联教育教育学 (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四部分) 三、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三、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 (一)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二)教育理论异彩纷呈 1、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 2、赞可夫:实用教育理论 3、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4、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三)祝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日益紧密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生产力第一节教育与生产力 一、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一)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二) 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三)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二、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一)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二)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 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三、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在当代的体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在当代的体现 (一)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二) 教育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人力资本理论:1960 年 12 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二)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三)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四)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 二、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 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二) 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人才 (三) 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四) 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第三节教育与文化第三节教育与文化 一、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二、二、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 (一) 学校文化的含义与构成 1、 学校文化:1932 年美国华勒教育社会学最早使用词。 2、 学校文化的构成 A 观念文化: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B 规范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C 物质文化:学校环境、教学设施 (二) 学校文化的特性与功能 1、 学校文化的特性 A 一种组织文化 b 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c 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d 本身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2、 学校文化的功能 A 导向 B 凝聚 C 规范 (三) 学校文化的形成 1、 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2、 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3、 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4、 良好行为改造和积累的过程第四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四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二) 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三) 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 (四) 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 二、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一) 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 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三、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祝超第五节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五节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一) 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 (二) 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三)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 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 二、二、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一) 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二) 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三) 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四) 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系 (五) 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金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六) 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三、三、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最佳社会化生活方式的 教育的历史变化。 1、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变化 2、教育现代化是基于教育传统的现代化 3、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教育成果 4、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1、观念现代化 2、目标现代化 3、内容现代化 4、方法现代化 5、教师现代化 6、管理现代化 7、设备现代化 8、制度现代化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一、一、人的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人的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 (一) 人的本质 1、 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 2、 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 3、 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二) 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 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3、 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二、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 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二)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顺序性:皮亚杰(个体认知发展:感知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前世俗 水平、世俗、后世俗)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 2、 阶段性:乳儿期(一岁以下) 、婴儿期(1 岁到 3 岁) 、幼儿期(3 岁到 7 岁) 、儿童期(7 岁到 12 岁) 、少年期 (12 岁到 15 岁) 、青年初期(15 岁到 18 岁) 3、 不平衡性:发展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 互补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5、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的根据 三、三、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 1、 遗传决定论:英国高尔登、美国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2、 环境决定论:美国华生人的发展是后天环境决定的。 3、 二因素论:美国吴伟士、德国施太伦遗传是长,环境是宽,发展就是长乘宽。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一、一、遗传及其作用遗传及其作用 1、 发展的生物前提 2、 形成个别差异的可能性 3、 成熟机制制约人的发展水平和阶段:美国格塞提出“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楼实验证明 4、 不宜夸大遗传因素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二、二、环境及其作用环境及其作用 1、 把遗传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2、 决定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 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三、三、学校教育及其作用学校教育及其作用 一一一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 2、 有专门训练的老师来进行教育 3、 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一一一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 对个体作出社会性规范 2、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一)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二)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一) 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二) 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第四章教育目的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作用教育目的的概念和作用 (一) 概念: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 求。 1、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前者是总要求,后者是具体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 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前者是总体要求,后者是某一阶段的具体要求。 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前者是政策角度,后者是学术角度。 (二) 教育目的的作用 1、 导向 2、 激励 3、 评价 二、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一) 两种对立的观点 1、 个体本位论:中国孟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