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江三角洲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发展规划长三角经济区的自然环境:长三角经济区的自然环境: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和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之一。 三角洲主要是由长江带来的泥沙冲淤而成,冲积层的厚度,由西向东从几十米 增加到 400 米。直至距今 75006000 年前后,海面变化趋于相对稳定,开始了 现代三角洲的发育。据研究,大致从距今 7500 年时开始,长江三角洲已经历了 6 个发展阶段,先后发育了以红桥、黄桥、金沙、海门及崇明、长兴一横沙等 河口沙坝为主体的一系列亚三角洲,依次由西北而东南呈雁行式排列。其中红 桥、黄桥、金沙、海门等亚三角洲早已连成一片,成为长江北岸沿江平原的组 成部分。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崇明亚三角洲也趋于与北岸相连。按此预测, 长兴、横沙及正初露水面的九段沙等也将最终与北岸并连。 同时,泥沙在河口南北侧堆积亦分别出现河口沙嘴。南侧最早的一道沙嘴向东 南延伸,至杭州湾后与钱塘江北岸沙嘴相接,把一部分浅海合围成潟湖,是为 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沙泥继续堆积,形成湖沼平原,古沙嘴以东的地区,陆地 不断淤涨,形成滨海平原。根据考古和绝对年龄的测定,新三角洲发育以来, 滨海平原以年均 40 米的速度向海推进。 长江三角洲地形可分为 3 部分。 1里下河平原南缘。主要由一系列河口沙坝为主体的亚三角洲并联而成。 2河口沙洲区。由一系列正在发展的河口沙坝组成。 3太湖平原。地形上是一巨大碟形洼地,洼地底部即属老三角洲部分的湖沼平 原。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发展基础与背景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发展基础与背景一、发展基础与背景一、发展基础与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一) )优势条件优势条件区位条件优越。区位条件优越。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12.12,-0.02,-0.16%)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自然禀赋优良。自然禀赋优良。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淡水资源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雄厚。经济基础雄厚。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体制比较完善。体制比较完善。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城镇体系完整。城镇体系完整。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突出。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特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内城镇密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 60%,具备了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科教文化发达。科教文化发达。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科教名城和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南通、徐州、淮安、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力资源优势(2747.130,-22.76,-0.82%)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地域相邻,文化相融,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密切,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 (二二) )机遇和挑战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三角地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方兴未艾,亚太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我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快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发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这些都为长三角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同时,区域内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交织在一起,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发展困难加大,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区域内各城市发展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区域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套与衔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产业层次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水平和服务功能有待提升;外贸依存度偏高,贸易结构还需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国际竞争力尚需提高;土地、能源匮乏,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还不到位,改革攻坚的任务仍然繁重。这些都给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节选自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一)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 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 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 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 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二) )战略定位战略定位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 设,打造在亚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 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我国参与全球合作与对外交 流中发挥主体作用。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围绕培育区域 性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努 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 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的层次和水平,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 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努力提升南 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走新型城市化道 路,全面加快现代化、一体化进程,形成以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为主体,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 界级城市群。( (三三)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坚定信心,齐心 协力,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的各项政策措施,把扩大内需与经济增长、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和提高开放水 平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到 2015 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 升;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 值能耗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 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2000 元(核心区 100000 元),服务业比重达到 48%(核心区 50%),城镇化水平达到 67%(核心区 70%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 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5%(核心区 3%)。到 2020 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重要领域科技创新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经济发 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具 特色的空间格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接近或达到世界 先进水平,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实 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达到 110000 元(核心区 130000 元),服务业比重达到 53%(核心区 55%), 城镇化水平达到 72%(核心区 75%左右)。(节选自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