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1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5页 / 共71页
第6页 / 共71页
第7页 / 共71页
第8页 / 共71页
第9页 / 共71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nternal Structures of the Brain Stem (一),脑干内部结构,概述: 1脑干的内部结构较脊髓复杂,但还是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脑干的灰质主要包括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和网状结构核三类。 3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合成神经核,断续地存在于脑干中。,4由于脊髓中央管在脑干扩大为第四脑室,脑干的灰质分布于室底称室底灰质。 5脑干的白质为上、下行传导束,分为中缝白质和周边白质两部份。 6网状结构位于中缝白质与周边白质的交界区。,(一)脑神经核 第-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 脑神经核按性质分为感觉核(终止核)和运动核(起始核)两种。 其成分分为七种: 一般躯体运动核: 支配自肌节演化的骨骼肌,即舌肌和眼球外肌 特殊内脏运动核: 支配由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即咀嚼肌、表情肌、软腭和咽喉肌等。,一般内脏运动核: 支配头、颈、胸、腹部的平滑肌、腺体和心肌。 一般内脏感觉核: 接受脏器和心血管的初级感觉传入。 特殊内脏感觉核: 接受初级味觉纤维传入; 一般躯体感觉核: 接受头面部皮肤及口、鼻腔粘膜的初级感觉纤维; 特殊躯体感觉核: 接手内耳初级听觉和平衡觉纤维传入。,功能相同的脑神经核,在脑干内有规律地排列成纵行的细胞柱,称脑神经核机能柱。 同一机能柱内的脑神经核多是不连续的。 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实为一个机能柱,均为孤束核。 故每侧脑干实为6个脑神经功能柱。,它们在脑干中有一定的排列关系: 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 运动柱位于界沟的内侧 内脏相关的机能柱靠近界沟 躯体相关的机能柱远离界沟,1.躯体运动柱:somatic motor column (SM) 此柱紧邻正中线,自上而下有4个核团: 动眼神经核(oculomotor nucleus) 滑车神经核(trochlear nucleus) 展神经核(abducens nucleus) 舌下神经核(hypoglossal nucleus),(1)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阶段,中脑水管腹侧。 支配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直肌。动眼神经核发出的纤维经大脑脚底内侧出脑,组成动眼神经。 (2)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阶段,中脑水管腹侧,其发出纤维向后绕导水管周围灰质,在脑干背面出脑,支配上斜肌。,(3)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中下部,面神经丘深方。发出纤维行向腹侧,在延髓脑桥沟内出脑,构成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4)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舌下神经三角的深方。发出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根丝,在橄榄后沟出脑,支配全部的舌肌。,2. 特殊内脏运动柱: special visceral motor column(SVM) 位于一般躯体运动柱腹外侧,自上而下有4个核团: 三叉神经运动核(motor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面神经核(facial nucleus) 疑核(nucleus ambiguous) 副神经核(spinal accessory nucleus)。,(1)三叉神经运动核: 位于脑桥中部,发出纤维行向腹外侧,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腭帆张肌、鼓膜张肌。,(2)面神经核: 位于脑桥下部,上橄榄核背外侧。面神经核发出的纤维行向背内侧,从内侧绕展神经核背方,行向腹外侧,经延髓脑桥沟出脑。支配面肌、颈阔肌、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和二腹肌后腹。,(3)疑核: 位于延髓橄榄上部和内侧丘系交叉平面,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下橄榄核之间。发出纤维自上而下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脑根,分别支配茎突咽肌(舌咽神经),软腭、咽、喉、食管上部的骨骼肌(迷走神经)。,(4)副神经核: 位于锥体交叉到4、5颈髓节段的前角背外侧。发出纤维从外侧索走出,在前后根之间,以一系列根丝浅出,在椎管内上行,汇为副神经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3. 一般内脏运动柱: general visceral motor column(GVM) 位于躯体运动柱的外侧,靠近界沟,自上而下有4个核团: 动眼神经副核(accessory oculomotor nucleus) 上泌涎核(superior salivatory nucleus) 下泌涎核(inferior salivatory nucleus) 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nucleus of vagus nerve)。,(1)动眼神经副核:又称E-W核,位于上丘动眼神经核背内侧。发出纤维加入动眼神经,止于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2)上泌涎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经核尾侧部。发出纤维加入面神经,经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支配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3)下泌涎核:位于延髓橄榄上部,迷走神经背核头端附近。发出纤维加入舌咽神经,经耳状神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位于延髓内侧丘系交叉至橄榄中部平面,迷走神经三角深面。发出纤维加入迷走神经,经其分支到达效应器官旁或内的副交感神经节,换元后支配颈、胸、腹腔大部分脏器的活动。,4. 内脏感觉柱: general visceral afferent column(GVA) 为单一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位于界沟外侧,毗邻一般内脏运动柱。上达脑桥下部,下达内侧丘系交叉平面。此核包括上部的味觉核和下部的一般内脏感觉核。分别接受来自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的初级味觉纤维和来自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传入的初级一般内脏感觉纤维。,5. 一般躯体感觉柱: general somatic afferent column(GSA) 位于内脏感觉柱的腹外侧。自上而下为3个核团: 三叉神经中脑核 (mesencephalic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三叉神经脑桥核 (pontine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 三叉神经脊束核 (spinal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1)三叉神经脑桥核: 位于脑桥中部,三叉神经运动核外侧。三叉神经感觉传入纤维,入脑后,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一侧三叉神经脑桥核接受同侧上行支中大量传递触觉冲动的终止。,(2)三叉神经脊束核: 上达脑桥中上部,下达第1、2颈髓节段与后角相续。该核的外侧与三叉神经脊束相贴,并接受此束的终止 。三叉神经脊束是三叉神经感觉根下行纤维汇聚而成,大部分为传递痛温觉的纤维。来自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在三叉神经脊束的背缘加入。三叉神经脊束向下与脊髓的背外侧束相续。,(3)三叉神经中脑核: 从三叉神经脑桥核上端至上丘平面。接受咀嚼肌的本体感觉冲动。,6. 特殊躯体感觉柱: special somatic afferent column(SSA) 位于躯体感觉柱外侧,延髓上部和脑桥下部平面,菱形窝前庭区深面。 蜗神经核(cochlear nuclei) 前庭神经核(vestibular nuclei),(1)蜗神经核: 由蜗神经背侧核和腹侧核组成,分别位于小脑下脚的背外侧和腹外侧。蜗神经核接受蜗神经初级听觉纤维。 (2)前庭神经核: 由前庭上核、下核、外侧核和内侧核组成。此核接受前庭神经传入的初级平衡觉纤维。,(二)非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与脑神经不直接相关,作为脑干低级中枢或上下行通路的中继核,与各部分脑部与脊髓有广泛的联系。,1. 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1)薄束核和楔束核: 分别位于延髓下部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深面。 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纤维终止。 发出的纤维绕中央灰质形成内弓状纤维,在中央管腹侧的中线上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2)下橄榄核: 位于延髓上部,橄榄的深面,在水平切面上呈袋口向内的囊形灰质团块。发出的橄榄小脑纤维越边,与脊髓小脑后束共同组成小脑下脚。下橄榄核主要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脑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3)楔束副核: 位于楔束核背外侧,接受同侧颈髓和上胸髓的后根粗纤维,发出纤维组成楔小脑束,参与小脑下脚,止于同侧小脑皮质。,2. 脑桥的非脑神经核: (1)上橄榄核: 位于脑桥中下部的被盖内。包括内外侧上橄榄核和斜方体核(散在于斜方体纤维内)。此核主要接受双侧蜗神经腹核的纤维,发出上行纤维加入两侧外侧丘系。,(2)脑桥核: 位于脑桥基底部。接受来自同侧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纤维,特别是运动前区、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和高级躯体感觉区(第5区)的纤维,即皮质脑桥束。发出的脑桥小脑纤维越过中线,组成粗大的小脑中脚进入对侧小脑。脑桥核是大脑皮质运动信息的主要中继核。,3. 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1)下丘: 在中脑下部背侧,是听觉通路中的重要中继核。发出纤维到达上丘,与上丘的纤维共同构成顶盖脊髓束、顶盖被盖束,完成头和眼球转向声源的反射性调节。,(2)上丘: 位于中脑上部背侧,主要接受来自视束、上丘臂的直接投射。 通常认为上丘为一反射中枢,能够对不同模式的传入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其上、下行投射,参与大脑皮质眼外肌运动中枢对眼球快速垂直和水平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协调眼、头对声、光等刺激的定向运动。,(3)顶盖前区:或称顶盖前核,位于中脑和间脑的交界处,导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为对光反射中枢。,(4)红核: 位于中脑上丘至间脑尾侧水平,黑质的背内侧。其传入的联系主要有:来自小脑的投射;来自大脑皮质的投射(主要由第一躯体运动区和第一躯体感觉区发出)。红核的传出联系主要有:红核脊髓束,终止于颈髓节段的中间带和前角外侧部,参与对躯体运动的调控。,(5)黑质: 位于中脑脚底和被盖之间。分为黑质网状部和致密部。黑质是参与基底核调节随意运动的关键结构,其致密部还参与中脑对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投射。,(三)上、下行纤维束: 上行纤维束:(四个丘系) (1)内侧丘系: 位置与走行: 起自薄束核和楔束核经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在延髓位于中线两旁脑桥位于被盖腹侧边缘中脑移向被盖腹外侧边缘,红核的外侧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功能: 主要传递对侧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2)脊髓丘脑束: 位置与走行: 脊髓的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进入脑干后合并成脊髓丘脑束延髓位于下橄榄核背外方脑桥和中脑部位于内侧丘系背外方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功能: 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3)外侧丘系: 位置与走行: 起于双侧上橄榄核及对侧蜗神经背、腹侧核在脑桥中、下部被盖腹侧部横行交叉,构成斜方体在脑桥中、下部,上橄榄核的外侧,转折向上,形成外侧丘系 脑桥行于被盖腹外侧边缘 中脑止于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核。 功能:传导双耳的听觉。,(4)三叉丘系: 位置与走行: 起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交叉越边至对侧上行三叉丘系与内侧丘系伴行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功能: 传导对侧头面部的浅、深感觉。,(5)脊髓小脑前束和脊髓小脑后束: 此两束从脊髓上行,位于延髓外侧周边部。 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脊髓小脑前束上行至脑桥上部经小脑上脚进入小脑。,(6)内侧纵束: 主要由前庭神经核发出,部分越边到对侧, 沿中线两侧上行其上行纤维到达眼球外肌运动核,下行纤维到达颈髓节段的中间带和前角内侧部。内侧纵束完成眼球慢性运动和头部姿势之间的协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