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单元解读内容: 一、单元教学内容。 二、单元教材分析。 三、单元教学目标。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五、单元体现的主要数学思想。 六、教学建议。,第一单元 逛公园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探索“十几减9” 的算法。,巩固“十几减9” 的算法。,一、教学内容,(共3个信息窗),有几个男生?,还剩几个气球?,探索“十几减8” 的口算方法。,探索“十几减7” 的口算方法。,湖边游玩P 6,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 水 ?,探索“十几减6” 的口算方法。,探索“十几减3” 的口算方法。,注意:本信息窗还承载着“十几减5、4、2”的口算方法的教学,所以当红点和绿点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迁移完成“十几减5、4、2”的计算方法的探索学习。,喂海豚P 9,小亮还剩几条鱼?,小新还剩几条鱼?,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的知识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重视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规定的熟练程度(每分钟810题),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教材分析:,1、知识与技能: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借助学具操作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用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重难点突破方法:教学时应鼓励算法多样性,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摆一摆或画一画,通过直观帮助学生思考并利用操作将思考过程表现出来,为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积累感性经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操作的过程;最后指导学生用算式记录思考的过程。,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五、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类比思想类推思想,1、活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式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如“开火车”、“找朋友”等) 5、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六、教学建议:,第二单元 下雨了 认识钟表,一、教学内容,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青和小林分别是什么时间到家的?,解决初步认识钟面, 认读“整时”。,解决的是“半时”的 认读方法。,探索“几时刚过”、 “快到几时”的 认读方法。,老师的关爱 P18,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本单元是教学时间的起始单元,但是大多数学生已经积累了在钟表上看时间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分辨长针和短针,能说出钟面上是几点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和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等有关时间方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和“分针”。 2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钟表模型,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分针、时针的规律,正确探究出“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的认读方法。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整时”和“半时” 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难点突破方法: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突破难点。,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五、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 2、重视学生的亲身经验,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中学习。 3、充分利用教材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六、教学建议:,第三单元 丰收了 100以内数的认识,玉米有多少个?,辣椒有多少个?,一、教学内容,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学习数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百”及100以内的数位顺序。,农家乐P 23,(共3个信息窗),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小玉和小强谁摘的多?,比较三人摘石榴的个数, 你发现了什么?,探索十位上不同的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学习用“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 “少的多”等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索十位上相同的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摘石榴 P28,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收南瓜 P32,探索“整十数加整 十数”的口算方法。,探索“整十数加一 位数”的口算方法。,学习“几十几减几十(十位相同)”、 “几十几减几(个位相同)” 的口算方法。,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二、教材分析:,一、知识与技能 1. 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 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十位相同)”、“几十几减几(个位相同)”的题目。 4.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得多”、“少一些”、“最多”等词语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三、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认识100以内的数提高数数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2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有步骤的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感受数的含义,进一步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2、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及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2、理解数位的意义。,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难点: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2、理解数位的意义。,难点突破方法:关于难点(1)的教学,教师除以信息窗1第一个红点安排的(在计数器上从28拨到31)为突破口外,还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同桌的两生轮流数数的方法来突破这个教学的难点。关于难点(2)的教学,可以按照24页红点的安排,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小棒摆数,用标有计数单位的计数器表示数、并根据计数器读数和写数等一系列活动来理解数位的意义。使学生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知道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五、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加强观察,注重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3、加强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4、重视发挥评价的作用。,六、教学建议:,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小朋友正在从1写到100,另一个小朋友问:“一共写出了多少个9”?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对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P 35,重点:用列举法解决问题。,难点:能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列举。,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 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设计意图有: 1、一是学习列举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二是促进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3、三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体现数学的价值。,二、教材分析:,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形成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聪明才智,发展智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三、教学目标:,第四单元 牧童 认识图形,一、教学内容,牧童与牛 P37,学习直观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圆。,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学习从物体表面 抽象出平面图形。,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平面几何图形的起始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是今后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及其特征的重要基础。,二、教材分析:,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在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描一描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实物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重难点突破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在“比一比、画一画、描一描、剪一剪”等探究活动中,感受“体”上有“面” ,“面”附于“体”,突破难点。,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五、数学思想:,分类的数学思想,1、贴近学生生活,创设趣味情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2、借助活动经验,组织数学活动,在经验唤醒与重组中直观认识图形。 3、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主构建新知。 4、依据教学目标全面回顾,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六、教学建议:,综合与实践 趣味拼摆,本实践活动的内容是“趣味拼摆”,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与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让学生利用火柴棒、回形针、小棒等操作材料,结合自己的想象,拼摆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以此来巩固、深化、拓展对平面图形特征及100以内数的认识。,1、在用操作材料进行拼摆的活动中,深化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与10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熟练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进行操作、大小比较与估计等。 2、在拼摆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在估一估、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数感。 3、在拼摆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并通过与 同伴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活动目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拼摆图案,然后观察图案发现数学信息,感受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活动重点、难点:,第五单元 绿色行动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