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总结,2008-11,乃,一、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译为“就”。,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 君乃亡赵走燕。,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译为“却”“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译为“才”,兵乃出 臣乃敢上璧 度我置军中,公乃入,二、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三、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嬴乃夷门抱关者也。,焉,一、兼词。“于之”“于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非曰能之,愿学焉。,三、语气助词。,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二、代词。,以予故,咸以愚辱焉。,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四、疑问代词。,且焉置土石?,“因”意义和用法总结,(一)动词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顺着。 因势利导。 沿袭。因遗策。 (二)副词。于是。相如因持璧却立 (三)介词。介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因河为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接着。加之以饥馑,因之 以师旅。,然,一、通“燃”,二、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不以为然。成然之。,三、代词。“这样,如此”,四、连词。“可是”,“但是”。,不然,籍何以至此?河东凶亦然。糅使之然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五、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填然鼓之。若听茶声然。 森然欲搏人,(一)语气助词“乎”用法总结,1、有疑而问,表疑问语气。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用于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否定。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不亦说乎?,、用于测度问,同“其”、“无乃”、“得无”相呼应,且语气比较委婉。日食饮得无衰乎?无乃后乎?,、用于表示感叹已矣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嗟乎!,(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用作词尾 的样子、 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则”用法总结,(一)作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用在前分句,相当于“假使”“如果”;用在后分句,相当于“那么”“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表示并列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用,意思相对,结构向似,表示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不是两词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4、表示转折关系。用在后分句,译为“可是”“却”;后分句,译为“虽然”“倒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二)用作副词,判断句中,可译为“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死则徙尔。 此则寡人之罪也。,“也”用法总结,“也”字基本用法有两种:一种用在句末表示确定语气;一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 (一)用在句末,表确定语气。 1、判断句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用于祈使句、感叹句的句末。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疑问句句末,加强疑问语气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二)句中,表停顿、舒缓并兼有提示下文的作用。 师道之不传也久也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者”用法总结,一、特殊的指示代词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词组后,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 的人, 的事物, 的情况。 愚者笑之,智者哀焉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用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几样东西。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二、语气助词 1、判断句中,表停顿 。亚父者,范增也。 2、表假设语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加强疑问语气。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放在“今、昔”等时间词后,表停顿。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以”作连词用法总结,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 ,“而且“ ,“并且“等,或省去。夫夷以近 险以远 (二)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三)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 “来“ “用来“ “以致“等。作师说以贻之。 无物以相之 (四)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五)表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以”作介词用法总结,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的身份”等。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以时入山林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于”用法与意义,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寄蜉蝣于天地 托遗响于悲风,在,从,介词,被,在,在,介词,给,“于”用法总结,“于”是介词,总是跟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形容词后,表示比较。译为:比良曰:“长于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译为:被 不拘于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既”用法总结,1、副词。表示动作的完结,可译为:以后、已经、完全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2、连词。表并列关系 既来之,则安之,适,1、动词,到(某地)去。彼且奚适也。,2、嫁。始适还家门,3、符合,适合。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享有。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副词。正巧。恰在这个时候。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下,1、形容词。下面的,下级的。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低。下臣不幸,2、动词。降下、走下。不过数仞而下下视其辙不耻下问,3、攻克,攻下。下江陵,使,1、使唤、驱使。人皆得以吏使之。,2、主使。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3、派,命令。秦王使使者告赵王。,5、让,命令。又可使天下之民斫直,4、出使。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6、使者。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穷,1、阻塞不通。岂效穷途之哭。,到尽头。欲穷其源。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2、走投无路。困厄。穷且益坚。,3、不能显贵。穷则独善其身。,4、极,尽。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用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为”意义和用法总结。,“为”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这里主要介绍虚词的用法。,(一)介词。 1、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 如姬为公子泣。 2、替,给。公为我献之。为击破沛公军。 3、为着,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因为。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5、表被动,可译为“被”。为天下笑。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何辞为?,当,1、对着,面对。当风而立。,抵挡。螳臂当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掌管。当室者死。,2、当在时候。当春乃发生。,3、应当。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4、将。今当远离,临表涕零。,谢,1、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辞。乃令张良留谢。谢绝宾客。闭门谢客。,3、告,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4、衰退,凋谢。花开花谢。,5、感激,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且”用法总结,(一)连词。 1、表并列。“又”。 河水清且涟猗。 2、表递进。“而且,况且”。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表让步。“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二)副词。 1、将要。火且尽。年且九十。 2、姑且,暂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三)助词。句首,犹“夫”,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