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9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考点1点坐标特征 1(2017葫芦岛5题3分)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 ( ) A(3,4) B(3,4) C(3,4) D(4,3),A,A,C,x1,x2且x3,考点3分析判断函数图象 类型一 实际问题分析判断函数图象 6(2017辽阳10题3分)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往B地、A地,两人相遇时停留了4 min,又各自按原速前往目的地,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m)与甲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 A、B之间的距离为1200 m; 乙行走的速度是甲的1.5倍; b960;a34. 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 A B C D,D,7(2016葫芦岛10题3分)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前往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开A城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t(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车的速度为50 km/h;乙车用了3 h到达B城;甲车出发4 h时,乙车追上甲车;乙车出发后经过1 h或3 h两车相距50 km.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导学号 58824021),D,8(2015铁岭10题3分)一辆慢车与一辆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两车在途中相遇后分别按原速同时驶往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s(km)与慢车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60 km;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1.5倍;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甲地60 km;相遇时,快车距甲地320 km.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B,9(2016阜新16题3分)一辆汽车由A地开往B地,它距离B的路程s(km)与行驶时间t(h)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汽车一直快速行驶,那么可以提前_ 小时到达B地,2,10(2015沈阳15题4分)如图,在某个盛水容器内,有一个小水杯,小水杯内有部分水,现在匀速持续地向小水杯内注水,注满小水杯后,继续注水,小水杯内水的高度y(cm)和注水时间x(s)之间的关系满足如图中的图象,则至少需要_ s能把小水杯注满,5,图,图,类型二 几何动点问题分析判断函数图象 11(2017本溪10题3分)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AC90,ABAC4,以点A为中心的正方形EFGH边长为x(x0),EFAB,正方形EFGH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大致能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 ),A,12(2017抚顺10题3分)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一个以点B为顶点的60角绕点B旋转,这个角的两边分别与线段AD的延长线及CD的处长线交于点P、Q,设DPx,DQy,则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导学号 58824022),A,13(2017葫芦岛10题3分)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点P和点Q分别从点B和点C同时出发沿射线BC向右运动,且速度相同,过点Q作QHBD,垂足为H,连接PH,设点P运动的距离为x(0x2),BPH的面积为S,则能反映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 ),A,14(2017营口10题3分)如图,直线l的解析式为yx4,它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m从原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它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C,D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0t4),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CDE(E,O两点分别在CD两侧),若CDE和OAB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则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C,考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坐标特征 【例1】(2018原创)在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a2,a5)在y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 ) A(2,5) B(2,7) C(2,5) D(0,7),D,【分析】根据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可得点P的横坐标为0,列一次方程求出a的值,进而求出纵坐标即可得到P点的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特征主要是点的正负和对称性,(1)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为正,第二象限,横负纵正,第三象限,横纵坐标为负,第四象限,横正纵负;(2)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原点的对称的点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对称轴对应的点符号不变,另一坐标变为相反数,【对应训练】 1(2017贵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3,42m)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导学号 58824023) 2已知点A(1,0)和点B(1,2),将线段AB平移至AB,点A与点A对应,若点A的坐标为(1,3),则点B的坐标为( ) A(3,0) B(3,3)C(3,1) D(1,3),A,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A,D,考点3分析判断函数图象 【例3】(2017西宁)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3 cm,动点M自A点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 cm的速度运动,同时点N自D点出发沿折线DCCB以每秒2 cm的速度运动,到达B点时运动同时停止,设AMN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A,【分析】分两部分计算y的关系式:当点N在DC上时;当点N在CB上时,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点的运动速度表示出面积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即可,1.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或判断函数图象 (1)找起点:结合题干中所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应到图象中找图象开始的点;(2)找转折点:图象在转折点处发生变化;(3)找终点:图象在终点处结束;(4)判断图象趋势:结合起点、转折点、终点判断出函数图象的运动变化趋势;(5)看是否与坐标轴相交:若相交,则此时另外一个量为0.,2根据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分析或判断函数图象 (1)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即根据题干叙述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 (2)找函数关系:根据图中的几何特征以及相关性质和公式等,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或列出对应的函数表达式;,(3)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通常情况下,所求图象为分段函数图象,因此探究自变量变化时一定要确定好取值范围,并注意分情况讨论分析; (4)确定函数图象:将自变量不同时段的函数图象综合起来,结合选项判断正确答案,【对应训练】 1如图,在ABC中,ABAC10,BC12,动点P从A点出发,按AB的方向在AB上移动,动点Q从B点出发,按BC的方向在BC上移动(当P点到达点B时,P点和Q点停止移动,且两点的移动速度相等),记PAx,BPQ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B,2(2017重庆)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车从B地到A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才出发,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_ 分钟到达终点B. (导学号 58824024),7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