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 贝多芬百年祭,课堂互动探究,知能优化演练,第2课 贝多芬百年祭,基础自主学案,美文佳作欣赏,诗海探珠,诗海探珠,听流人水调子 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描写听筝而引起的感慨。 首句写景,描绘了孤舟、微月、枫林三个意象,构成极凄清的意境,为筝曲的演奏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次句描写筝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相连,使之融成一境。“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分付”和“与”,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加之“分付”双声与“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顿显言有尽而意无穷。,第三句以写景起笔,但更在兼形筝声。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听觉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连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末句写弹者激越弦断、听者情绪不已。“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收与”使三句的“雨”与此句“泪”构成譬喻关系,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全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有益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不显露。,【思考】 首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基础自主学案,三、词语辨析 (1)唐突突兀 唐突:冒犯;亵渎。突兀:突然变化的;高耸的。 例:他跨了一步,踌躇地停了下来,感到忽然把韩云程拉住,显得有点儿_。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_而起。,唐突,突兀,(2)蔑视藐视 蔑视:看不起,轻视。藐视:认为某种事物很卑贱、渺小、没有价值或令人厌恶,从而对它加以轻视,加以嘲笑。 例:她_那些只看过简写本的人。 我们不再_她了。,蔑视,藐视,(3)受用消受 受用:受益。消受:禁受;忍受;享受(多用于否定)。 例:您提供的帮助让我终生_不尽。 这些宝贝我也无福_。,受用,消受,四、词语释义 蔑视:_。 不羁:_。 滑稽诙谐:_。 缠绵悱侧: _ _ 。 津津有味: _。,看不起;轻视,不受约束,形容说话有风趣,引人发笑,形容兴趣浓厚的样子,沁人心脾:_。 追本溯源:_。 如醉如狂:_。,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生动,耐人寻味,比喻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萧伯纳(18561950),英国著名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生于都柏林。一生共写作剧本五十多部、小说五部以及其他著作多种,题材极其广泛,涉及历史、哲理、时政等。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剧本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事业康蒂坦魔鬼的门徒人与超人巴巴拉上校真相毕露;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黑女求神记等。,萧伯纳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在青年时期,他就希望成为男中音,为明星报撰写了不少音乐评沦。音乐拉近了萧伯纳与贝多芬的心灵距离。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萧伯纳发现了贝多芬钢琴曲与众不同的个性,被贝多芬音乐的强大力量深深吸引。1927年,是贝多芬逝世100年,萧伯纳为自己崇拜的音乐家写下了这篇文章。,2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1927年为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萧伯纳曾担任过英国星报的音乐评论记者,在音乐上有一定的造诣。贝多芬百年祭是他为伦敦广播时报写的音乐评论。这篇音乐评论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西方,人们对贝多芬的理解,真可谓见仁见智。雕塑大师罗丹称颂他的音乐庄严、肃穆、崇高;罗曼罗兰推崇他“用苦难铸成欢乐”的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精神;而在萧伯纳这位20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坛最杰出的斗士的笔下,贝多芬则成了“反抗性的化身”,这一论点发前人所未发,颇有见地。,言为心声,正是由于感受的深切,作者才能把贝多芬的反抗精神表达得深刻、透辟,写得大气包举、激荡人心。贝多芬有一句名言:发自内心才能深入内心。这应不仅是对音乐创作而言。,(2)相关知识 贝多芬的音乐 雕塑大师罗丹称赞贝多芬的音乐是庄严、肃穆而崇高的,大作家罗曼罗兰推崇贝多芬“用苦难铸成欢乐”的乐观、顽强的精神;而萧伯纳则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赞美贝多芬,展现了贝多芬及其音乐的特质。,萧伯纳的戏剧 萧伯纳完成了51部戏剧,成为莎士比亚以后最伟大的英国戏剧家。他在易卜生的影响下,反对王尔德为代表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创作和倡导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对20世纪英国和世界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剧作有:被萧伯纳称为“机械的闹剧和真实的污秽的混合物”的薄情郎和巴巴拉上校,希腊神话改编的皮格马利翁、“不愉快的”戏剧华伦夫人的事业、“愉快的”戏剧武器与人等3部,唯一的悲剧圣女贞德和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苹果车等等。,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在萧伯纳的眼中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 唐突神灵,蔑视天地,只有反抗性,奔腾澎湃的灵魂,狂风怒号般的力量。散乱无章,嘲讽,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不把设计方式本身作为目的。,有能力设计最好的方式。他那激动人心的品质、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他的音乐让人清醒,是最有深度的音乐。贝多芬的一生是在孤独和不幸的痛苦中度过的,生活的艰难和厄运磨炼了贝多芬的精神和意志,在生活的重压下,贝多芬没有逃避,而是直面人生,与生活抗争,与命运抗争,完全可以说是萧伯纳笔下的硬汉性格人物。,2文章为纪念贝多芬而作,却以大量的篇幅写到莫扎特等其他音乐家,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提示】 贝多芬性格的独特在文中是通过与其他音乐家尤其是莫扎特等人的对比突现出来的。这种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另外其音乐特点与音乐成就也只有放在整个音乐史上并与其他音乐家比较,才能看得更加准确。例如:谈到贝多芬的灵魂是奔腾澎湃时,与汉德尔、巴哈相比较,突出贝多芬的活力与热情。莫扎特、海顿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但在这里,,似乎都成了贝多芬的铺垫和陪衬。从服饰上把贝多芬等穿“散腿裤”与莫扎特等人穿“紧腿裤”作比较,形象地写出了不同身份的两种人,突出了贝多芬的鲜明个性。没有比较,也就没有个性的显现;没有衬托,也就没有伟大的灵魂。,3作者是如何表现贝多芬的独创精神的? 【提示】 为了让读者清楚地理解贝多芬音乐的特点,作者把他放在音乐史的大背景上来考察,并与莫扎特、海顿等音乐家对比,凸显了贝多芬的独创精神。如第二段写莫扎特从小就梳洗干净、穿着华丽,在王公贵族面前举止大方,小时候曾为了彭巴杜夫人发脾气,而这种事在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贝多芬到老都是未经驯服的熊崽子。,4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描绘音乐的? 【提示】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用于听觉欣赏,要用语言描述非常难,但写好了又能见出真功夫。萧伯纳面向大众写音乐评论,考虑到了通俗性,用了许多比喻,其中有许多深刻而又精彩的比喻句,如第一段中“但是在听过贝多芬的第三里昂诺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热的爵士乐听起来也像少女的祈祷那样温和了”,就形象地突出了贝多芬音乐的伟大力量。,5文章写贝多芬,是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名师点拨】 (1)此文的开头,作者就大气磅礴地写出了贝多芬的抗争式的辉煌,这也正是作者心中“贝多芬精神”的显现。本文恰是找到了“反抗性化身”这个很好的切入口,贝多芬的品格和音乐,才能更完美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2)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 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穿着不讲究,被警察当做流浪汉抓起来。,(3)小中见大,正是这点滴的小事,却把人物的反抗性点染得形象、生动、淋漓尽致。当时的社会,人们的伦理道德中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达官贵人无疑是人们尊崇追随的对象,能为那些人效劳是普通人的荣耀,同时也正是这些达官贵人制造着生活中众多的不幸。贝多芬能这样不调和,不恭顺,不屑于为挤入上层社会,为受人们崇敬而刻意地注重衣着,刻意地献媚讨好,正是反抗社会,,投入到真正艺术之中的具体的显现,是最能展示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领略了一个真实的、真正为艺术献身的艺术大师的风范。,6写贝多芬不能离开他的音乐,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什么?他的音乐与他的个性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名师点拨】 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惊人的活力与激情。 贝多芬有着“奔腾澎湃”的灵魂,这就是贝多芬的活力和激情,这种活力也一样作用于音乐之中,涌现出音乐的无穷的魅力。“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常常并不愿去控制,这个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诙谐之处是在别的作曲家作品里都找不到的。”,音乐的律动,是“奔腾澎湃”的灵魂的再现。不拘泥于传统的风尚,就意味着音乐中有与时代的不协调音,这正是“造成法国革命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可以说贝多芬真正解读了音乐的内涵,把音乐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归根结底,贝多芬的音乐打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缘于他的音乐充满着活力与激情。,技法归纳 1句式特点独特鲜明 本文既有磅礴的气势,又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以下列句子为例: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这个长句既是对贝多芬形象的生动描写,又是对他性格的概括总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大多数轧路机还恭顺地听使唤和不那么调皮呢);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有一次他竟被当做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相信这副躯体竟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2对比手法突出恰当 贝多芬性格的独特在文中是通过与其他音乐家的对比突现出来的。这种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另外其音乐特点与音乐成就也只有放在整个音乐史上并与其他音乐家比较,才能看得更加准确。,素材积累 课文写了几件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穿着不讲究,被警察当做流浪汉抓起来。这些虽是一些平凡的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小中见大,正是这点滴的小事,却把人物的反抗性点染得形象、生动、淋漓尽致。,人们喜爱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在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中,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牡丹不畏权贵和恶势力,备受称赞,人们认为她“不特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为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正如牡丹之歌所歌颂的那样,她真正地表现出“把美丽献给人间”,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德。,美文佳作欣赏,我的母亲季羡林,次短暂的会面,都是由于回家奔丧。最后一次是分离八年以后,又回家奔丧。这次奔的却是母亲的丧。回到老家,母亲已经躺在棺材里,连遗容都没能见上。从此,人天永隔,连回忆里母亲的面影都变得迷离模糊,连在梦中都见不到母亲的真面目了。这样的梦,我生平不知已有多少次。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对享受母亲的爱来说,我注定是一个永恒的悲剧人物了。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