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辅导课程十一,第六章 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第一节 焦虑的一般情况,3,本章学习目标,理解自我防御机制在应对焦虑中的作用。 掌握基本的防御机制的类型与种类。,4,本章学习建议,学习本章之前,要先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以及弗洛伊德对心理治疗的基本看法。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基本的防御机制的类型与种类,包括压抑、抑制、否认、投射、移置、倒退、自居、补偿、反向形成、合理化等。,5,一 心理的焦虑,有些心理学家企图对恐惧和焦虑这两种主观感觉加以区别,认为恐惧是特殊的,而焦虑是一般的。一个人在就医或参赛时会变得激动和不安,这种表现是恐惧;如果一个人总是感到惊恐、烦恼和紧张,但又常常不能说出原因,这种情况就称作无名的焦虑。,6,二 精神分析对焦虑的解释,焦虑的最先根源来自新生儿最早对内部的及外在的刺激无能对付。因为婴儿对外界新世界无能控制,面临一种对危险无能为力的弥漫性的感觉。这种精神创伤条件造成的情境称之为原始焦虑(primary anxiety)。 从对自我造成威胁的情况来分析,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有三种类别。即三种造成威胁的根源是:(1)外界环境;(2)本我;(3)超我。三种焦虑也与这些根源有关。,7, 现实性焦虑 感知到外界环境中真实的危险和(或)害怕这种危险,这种情绪反应称为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realistic or objective anxiety)。这些危险如:毒蛇、野兽、自然灾害、考试等,这是害怕的同义词。它能减弱一个人有效地对付危险源的能力。当威胁的来源消除时,现实性焦虑也减轻或消失了。这种焦虑有助于自我的保存。,8, 神经性焦虑 如果本我冲动的要求上升到意识中,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不许可的。对这种威胁所出现的情绪反应就是神经症性焦虑(neurotic anxiety)。焦虑的产生就是由于自我不能控制本我本能而产生的害怕。小孩子很快就学会知道性或攻击破坏的要求的公开释放就会受到父母或其他社会人士的惩罚和申斥。由此可见,神经症性焦虑最先是作为现实性焦虑来感知的,因为惩罚和申斥也是来自外部的威胁。自我防御机能从中调度和部署儿童的本我冲动,从而可以用一般的害怕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本我的本能性冲动威胁到自强的控制能力时,神经症性焦虑才会产生。,9, 道德性焦虑 当自我受到超我惩罚的威胁时,这种情绪反应就是道德性焦虑(moral anxiety)。本我趋于积极地表现那些不道德的思想或行为时,超强就以羞耻、罪恶感来警告,并进行自我谴责,宣判有罪。道德性焦虑指引行为符合个人的良心与社会标准。因此最后的发展使超我产生社会焦虑,即为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或伙伴不容许的行为和态度所产生的各种情绪反应。弗洛伊德进而相信,发自内部因我的焦成最后扩展到对死亡的害怕及对死后惩罚的预见。这也是宗教的死后受罚思想的来源之一。,第六章 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第二节 自我防御机制,11,自我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又称防卫机制。弗洛伊德提出,自我防御机制意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本我和自我的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我。在正常情况下,自我以合理方式消除焦虑而未能得逞时,既必须改换以非理性方法表达这一目的。焦虑的主要心理动力效能是促使个体设法解决不被允许的本能冲动,使它们得到间接的满足而又不为意识所知悉。,12,一般说来,防御机制具有下述三个共同特征:(1)借助防御机制可以减弱、回避或克服消极的情绪状态,如冲突、挫折、焦虑、紧张等;(2)大多数防御机制涉及对现实的歪曲,凭借这一点来运用防御机制,个体或不理会感情,或无视环境,或错误地将某些特征归因于并不具备这些特征的他人,或向一个人表达本应向另一个人表达的感情等;(3)个体在使用防御机制时通常是并未意识到的,如果他能意识到他在歪曲现实的话,那么这些歪曲在减弱、回避或克服消极情绪状态时便不起作用了。,13,一 压抑,压抑指把不能被允许的念头、情感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无意识中去。这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任何其他防御机制的产生,都必须先有压抑作用(压抑到无意识中)。非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只有否定这一机制才能肯定其他机制。,14,压抑有三个重要的特征:(1)压抑激发选择性遗忘。这种遗忘不像由于正常遗忘过程引起的记忆消失,如衰退、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等,而是用来从意识中选择性地消除使个体感到冲突、焦虑、紧张的记忆或有关事件。(2)被压抑的材料并未真正消除,而是贮存在无意识中,以后由于某些原因,或与此材料有关的消极情感被克服,一度被压抑的材料便又会回到意识中来,而用不着再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压抑回归效应。(3)压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压抑,即对来自本我中那些原有的思想进行压抑,因为个体在意识到这些思想的存在之前,这些思想便已进入无意识之中,个体似乎并未感知到这些思想。另一种压抑是纯粹的压抑,包括个体有意识地认知过的材料,或来自个体一生中痛苦悲伤的回忆,被压抑入无意识之中。,15,二 抑制,在抑制中,个人避免冲突、焦虑、紧张的办法是不去想它们。由于在一般人身上不去想那些冲突、焦虑、紧张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抑制的策略是使人去想可以替代紧张等念头的其他非紧张的事。在这个意义上说,抑制具有回避思索或注意转移的特点。抑制与压抑不同,在抑制中,引起紧张等的思想是可以得到的,但却加以忽视,并为其他思想所阻断;而在压抑中,引起紧张等的思想是完全不可以得到的。指出这一区别的目的在于,抑制不像其他大多数防御机制,它是在个体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抑制的。这就像有些人所说,“这是很烦恼的,因此我就不再去想它”,然后去想或干其他事情作为转移。如果重复地这样做,回避反应便可成为习惯,从而可以无意识地加以使用。,16,三 否认,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因为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感到恐惧的人可以不注意引起恐惧的真正本质而把它解释为激动,或者把失败的消极含义和后果解释成有价值的学习经历等等,这可以看作是否认的表现。一个明知自己患了癌症的病人否认自己的疾病,或一个心爱的人业已死去,但家人却相信他还活着并即将回家等等,这也可以看作是否认的表现。否认的防御作用可使个体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至于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否认不同于压抑,在否认中个体选择性地注意和再解释,而不是从意识中抹去经验。,17,四 投射,指自我将真实的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于客观或别人。例如,“我想同他要好”也许是句真话,但它会引起焦虑和紧张,于是变换成“他想同我要好”。同样,“这次考试不及格是因为我实在做不出”虽然也是句真话,但却被换成“这些题目书本上没讲过”,“老师没给我们重点复习过”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把引起焦虑或紧张的事实压抑下去并把它们转嫁给他人。弗洛伊德认为社会偏见等现象都是来自投射作用。,18,自我防御机制可以把我们自己的错误、失误归咎于他人,也可以把自己的欲望、态度转移到别人身上。因此在表现上可能是“借题发挥”,也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可能是以“五十步笑百步”。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所描写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多为这一类的自我防御机制(当然也包括有某些其他机制)。伊索寓言中,狗叼骨头过桥,见桥下水影以为另一只狗来抢骨头,于是吠咬一声而骨头落水。水中反映的正是他自己的影子,想抢夺骨头的愿望在倒影中现展出来,这正是投射的例子。,第六章 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第二节 自我防御机制,20,有三种投射,,归因投射。在归因投射中,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具有一种承认它就会引起焦虑的特征,于是把它归因于他人。 例如,意识到害怕的人将恐惧投射于他人。使用这种投射的人意识到这种感情,但并不意识到在运用投射。,21,,补偿投射。在补偿投射中,个体把自己的特征转嫁于他人,认为他人同自己一样也具有该特征,以此减轻心理负担。 例如,感觉害怕的人把他人也看作是感觉害怕的,感觉敌意的人把他人也看作是有敌意的。,22,,相似的或经典的投射。在该投射中,个体虽然并未意识到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但却将该特性投射于他人。弗洛伊德把这种投射视作压抑的辅助物。,23,例如,一个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有抑郁的特征,却将该特征投射于他人:“我没有那种坏品质,他却有。”据说,这种反应是使用投射这一术语最常见的含义。,24,五 移置,移置是指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感、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 移置可以分为两种。,25,(1)客体移置。,个体把原本要向一个人或物表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物上。 一般情况下,客体移置发生在当不可能向原来的人或物表达情感时,于是需要转向另一个人或物来表达情感。客体移置的防御功能有两个,一是不向具有危险性的初级目标表示侵犯,于是也就避免了被报复的威胁,二是在客体移置中,情感和内驱力会导致“泻药效应”,即在避免危险的同时也减弱了内驱力。,26,(2)内驱力移置。,一个人将一种与情感有关的能量转移成另一种情感,于是表达了与原先不同的情感。与客体移置不同,内驱力移置是情感不变但目标变了。 移置作为自我防御机制,其实质是改换冲动的方向,以另一目标进行代替,有时移置作用也可以把对象指向自己本身,这时就会出现抑郁或自我轻视的感觉和举止。,27,六 倒退,倒退指个体面临冲突、焦虑和紧张时,有可能返回到其早期发展的安全阶段,借以避免目前的冲突、焦虑和紧张。,28,倒退可以分为两种,(1)客观性倒退。一个希冀从某人或某物中得到满足但结果受挫的人,便可返回到先前获得满足的人或物那里去获得满足。 (2)内驱力倒退。一个试图使某种内驱力得到满足而受挫的人可以通过另一种内驱力的满足来得到满足。,29,七 自居作用,自居作用指个体无意识中取他人之长归为己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解焦虑。,30,防御性自居作用有两个目的: (l)如果满足某种需要对一个人来说难以实现的话,这个人则以能够追求并满足这种需要的另一个人自居,从而替代性地满足了这种需要。 (2)以一个自己感到害怕的人自居,从心理上借助其力量来减弱自己的受威胁感。,31,八 补偿,补偿指一个真正的或想象的躯体或心理缺陷可通过代偿而得到超乎寻常的纠正。当个体认为他在某一方面较弱时,便通过对该薄弱环节施加额外的努力来克服自卑感和相应的焦虑。,32,补偿是一种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过程。补偿的防御作用在阿德勒的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我们生活风格的许多方面是由克服真正的或想象的弱点来决定的。,33,九 反向形成,反向形成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即自我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有意识地做出相反方向的举动。,34,这种自卫过程分二步进行:第一,压抑不得体的冲动;第二,把其反面表露于意识水平。“矫枉过正”、“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都可视为反向形成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如果有可能使具有威胁性的因而受到压抑的材料回到意识中来,则可体会与那些受到压抑材料引起的各种行为恰恰相反的行为。,35,十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但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36,例如,一个学生上学迟到了,于是就说,“我迟到是因为家里闹钟坏了,不响了。”父母打骂了孩子后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这些都是合理化防御机制的表现。,37,合理化有两种表现,(1)酸葡萄心理,代表是伊索寓言中小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即把个人渴望得到但又不能获得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 (2)甜柠檬心理,即凡是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如果自己得不到葡萄,目前只有柠檬,就认定柠檬是甜的。,38,十一 升华,是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升华作用可使自我改变冲动的目的和对象而并不抑制它们的麦现。一般总是把原有的冲动或欲望转向比较崇高的方向,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意义和价值。这样就可让人尽力施展而大显身手了。,39,是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升华作用可使自我改变冲动的目的和对象而并不抑制它们的麦现。一般总是把原有的冲动或欲望转向比较崇高的方向,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意义和价值。这样就可让人尽力施展而大显身手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