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5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5页 / 共75页
第6页 / 共75页
第7页 / 共75页
第8页 / 共75页
第9页 / 共75页
第1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决定,相对独立性,生产活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非对抗性,人民群众,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决定力量,群众观点,群众路线,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含义和内容,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辩证关系,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从性质上说,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1区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成书于元末明初的小说三国演义,描写汉末、三国的战争,多次出现“火药”“炮响”;但事实上,火药直到唐初才被发明,用于战争又迟至于宋、元,汉末、三国是不可能有“火药”“炮响”的。这说明( ) 社会意识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文学作品源于主观想象,不必拘泥于史实 超越现实的语言能精准应验发展的现实 文学创作总是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印记 A B C D,【解析】 文学作品源于客观世界,排除;说法错误,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映可能是如实反映,也可能是歪曲反映,故排除。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 C,2不能笼统地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分。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解析】 题干未涉及社会制度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变革,A、C不选;题干材料主要强调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而不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不选,D正确。 【答案】 D,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主要表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最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特点: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 (3)意义:有助于发挥正确的社会意识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继承历史上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 B C D,【解析】 个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回报,故错误;“心态”影响商业活动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体现,也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故正确;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是错误的;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故正确。 【答案】 D,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考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5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1)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解决方式: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两对基本矛盾的内容及关系,(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辨别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革 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B C D,【解析】 劳动者是生产力当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要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上层建筑,其运行顺序应该是: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因此排序正确的是。只涉及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不符合。 【答案】 A,(2016江苏卷)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析】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故A错误。B与题意不符。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改革的性质,故D错误。“确权”主要是明确农村农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使用权,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以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C正确。 【答案】 C,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1)区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引用了后汉书中“简除烦苛,禁察非法”的句子,来表明政府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决心,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政府这样做意在 ( ) 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调整生产方式,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 B C D,【解析】 政府改革的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故符合题意入选;不符合题意。 【答案】 B,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考点三 认识社会历史的主体,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注意关于人民群众观点的几个误区 (1)人民群众不等于劳动群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说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 (2)人民群众不是一个永恒范畴 人民群众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的构成成分会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2016江苏卷)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解析】 我们呼唤工匠精神,不仅需要职业英雄,更需要激发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热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正确。A、B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C表述错误,故排除。 【答案】 D,2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依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指在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观点是灵魂,群众路线是对群众观点的具体落实,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016全国新课标卷)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 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B C D,【解析】 本题强调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讴歌劳动者”的原因,即从人民群众这一角度入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应选;均是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的,并不符合题目要求,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 B,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