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0页
第2页 / 共110页
第3页 / 共110页
第4页 / 共110页
第5页 / 共110页
第6页 / 共110页
第7页 / 共110页
第8页 / 共110页
第9页 / 共1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神分裂症的 药物治疗进展,汤士林,概 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复杂的常见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 药物治疗水平目前仍然处于 对症性/治标 经验性,精神分裂症的 症状及转归,E. Bleuler(1911)的四A症状,联想障碍 情感淡漠 矛盾意向 或意志缺乏 内向性,Schneider(1959)首级症状,11个首级症状 思维鸣响、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躯体影响妄想、思维被夺、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广播、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冲动、被强加的意志、妄想性知觉 首级症状的发生率在70%左右 首级症状的一致性较高,是精神分裂症症状学标准的基本框架,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阳性症状 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 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阴性症状 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 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Crow(1985)的I型和II型,I 型分裂症 以阳性症状为特征 药物疗效好 无认知改变 预后良好 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II 型分裂症 以阴性症状为主 药物疗效差 伴认知损害 预后差 有额叶脑萎缩 多巴胺功能没有特殊改变,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 5轴症状,症状概念的发展,1911年E. Bleuler的四A症状 1959年Schneider的11种首级症状 二十世纪80年代的阳性、阴性症状 二十世纪90年代的5轴症状,症状的精神病理学解释,感觉过滤障碍 难以判断声音和怀疑是否是外界信息摄取不足 对人们通常忽略的内外刺激过度警觉 信息处理障碍 幻觉和妄想是大脑对信息的错误处理 短时记忆相关信息的处理困难 意志或决策障碍 多数时间与进退两难的现象抗争(矛盾意向),Kraepelin(1896)的早发性痴呆,Kraepelin的分类概念基于病程和预后 内在病因 病程导致精神残疾 预后以精神衰退为转归 可以说至今精神分裂症的分类概念仍处于Kraepelin时代,精神分裂症的转归 4个1/4之说,M. Bleuler (1941)对500例15年随访的结局 1/4病人痊愈,社会功能良好 1/4病人少数症状残留,社会功能较好 1/4病人多数症状残留,社会功能损害 1/4病人恶化、衰退,精神分裂症的转归,Hegarty等(1994)对18951992年的320篇有关精神分裂症结局文献的荟萃分析显示,在5.18 万例患者中,只有40.2%结局较好。 结局较好者的年代分布 18951925:27.6% 19261958:34.9% 19581985:48.5%,精神分裂症的缓解和康复,缓解 精神症状的急性改善, 又称临床痊愈 核心症状评分轻度或更低, 并且持续至少6个月 康复 多方面结局(如职业/受教育功能、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能力)的持续性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缓解 不断改善的进程,急性,症状消退,缓解 症状和综合征,康复,严重程度,时间,有效,精神分裂症的缓解 改善的依存性,对于 全部8个症状项目 P1 妄想 P2 概念紊乱 P3 幻觉行为 G9 不寻常思维内容 G5 装相和作态 N1 情感迟钝 N4 社交退缩 N6 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精神分裂症的缓解标准 患者达到严重程度标准,无,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极重度,1,2,3,4,5,6,7,PANSS 评分标准中的 轻度或更轻,时间标准: 至少6个月,部分依从 常见 广泛 难于评估 可能与转归有关 (症状、复发、自杀企图),依从性-缓解之间的相互关系,缓解和康复,症状和转归小结,症状概念发展的4个阶段 四A症状、首级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5轴症状 阴性症状和认知缺陷是回归社会的主要障碍 近半数患者结局不良 药物明显改善患者结局 缓解的新概念 PANSS的8个核心症状评分3分或更低, 并且持续至少6个月 促进患者的功能和自主性恢复,达到康复,抗精神病药的 分类和机制,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 00s,ECT,抗精神病药的开发,抗精神病药:化学结构分类,吩噻嗪类 氯丙嗪、甲硫达嗪、奋乃静等 硫杂蒽类 泰尔登等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 苯甲酰胺类 舒必利等 二苯二氮卓类 氯氮平等 其他 利培酮等,化学结构分类的意义,新药开发 同一基本结构的衍生物 活性化学基团的组合 临床应用 如某个抗精神病药在足够疗程下效果不佳,则可以通过换用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来寻求疗效,抗精神病药:按效价的分类,低效价类:临床应用的剂量高,镇静作用强(舒必利例外), 对心血管和肝脏的毒性较强,而锥体外系反应较弱。如氯丙嗪、甲硫达嗪、泰尔登、氯氮平和舒必利等 高效价类:临床应用的剂量低,镇静作用弱,对心血管和肝脏的毒性较小,而锥体外系反应较强。如氟哌啶醇、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等,效价分类的意义,有助于描述药物副作用与剂量的关系 临床可以根据此特点选择药物,高、低效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比较, 药物临床作用 低效价(高剂量)类 高效价(低剂量)类 抗精神病作用 较强 强 镇静作用 强 较弱 对心血管的副作用 较强 较弱 对肝脏的副作用 较强 较弱 致EPS的作用 较弱 较强 有效量 较大 较小 ,怎样理解效价,效价是产生同量效应所需剂量的大小,而不是判断相同剂量所产生效应的强弱 抗精神病药的效价是相对于氟哌啶醇而言,是指达到D2受体相同阻滞程度所需剂量大小 效价(potency)和效能(efficacy)的区别 效价可以用等效剂量来描述,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依据: 促进多巴胺释放的苯丙胺等的致精神病作用 阻断多巴胺的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有治疗作用 典型药的临床疗效与阻断D2受体的效价成正比 反证: 典型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不如阳性症状有效 氯氮平疗效好,但对D2受体阻断作用小,多巴胺假说的修正,原发性前额叶DA功能降低引起阴性症状继发性皮质下DA系统脱抑制、DA功能亢进 引起阳性症状,典型抗精神病药D2受体阻断作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又称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主要阻滞 D2、M1、 H1 和 1 受体,多巴胺通路,多巴胺通路与典型抗精神病药,黑质纹状体通路EPS 中脑边缘通路抗精神病作用 中脑皮质通路复杂的作用(阴性症状) 结节漏斗通路催乳素分泌,典型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小结,阻滞多巴胺受体(D2)抗精神病作用(中脑边缘投射) 典型药的临床效价与D2受体阻滞程度相关 主要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药源性阴性症状作用(中脑皮质投射)锥体外系副作用(黑质纹状体投射)催乳素升高作用(结节漏斗投射),典型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小结,阻滞乙酰胆碱受体(M1) 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嗜睡等副作用 阻滞组胺受体(H1) 体重增加、嗜睡等副作用 阻滞去甲肾上腺素受体(1) 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典型抗精神病药与TCA,均具有H1、 M1和 1 受体阻断作用。如果合用可以加重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头晕、嗜睡、低血压、体重增加等,精神分裂症的5-HT假说,1954年提出:致幻剂LSD等是5-HT2受体激动剂,导致幻觉 1988年修正为:5-HT功能亢进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及缺损症状有关,5-HT2A受体,5-HT2A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作用位点 阴性症状与5-HT2A功能亢进可能有关 阻滞5-HT2A可以减少EPS 致幻剂LSD与5-HT2A有高度选择性结合 阻滞5-HT2A可以增高5-HT1A兴奋性,改善抑郁及焦虑,5-HT与DA的相互作用 5-HT抑制DA释放,利培酮5-HT2A-D2受体阻断作用(SDA),阻滞前额叶皮质5-HT2A可以增加DA释放,改善阴性症状 阻滞基底节5-HT2A可以增加DA释放,减少EPS 中脑边缘DA通路缺乏5-HT投射,SDA不抵消该部位的DA受体阻滞,抗精神病药的神经解剖基础,氯氮平多受体阻断作用,氯氮平多受体阻断作用,氯氮平阻滞D1、D2、D4、5-HT2A、5-HT2C、5-HT3、M1、1和H1等 9 种受体(1995年) 目前研究显示氯氮平阻滞至少 14 种受体,除上述 9 种受体外,还有D3、5-HT1A、5-HT6、5-HT7、2 (2000年),多巴胺受体与抗精神病药的临床效应,D1受体阻滞对抗EPS、抑制TD D2受体阻滞抗阳性症状、止吐,引起EPS、泌乳 D3受体阻滞抗阳性症状 D4受体阻滞抗阳性症状,与抗精神病药EPS有关的受体,导致EPS 黑质纹状体通路D2受体阻滞 对抗EPS M1 、 D1、5-HT2A 阻断作用,抗精神病药剂量与受体结合率的关系,D2受体的阻滞 达到70%起治疗作用 达到80-90%则出现EPS 氟哌啶醇单次剂量 5 mg时, D2受体的阻滞可达到70%,故目前推荐的氟哌啶醇治疗剂量为 6-10 mg/d,抗精神病药受体阻滞作用与临床效应,受体 治疗作用 副作用D1 抑制TD D2 抗阳性症状、止吐 EPS、泌乳 D4 抗阳性症状 1 镇静 低血压、性障碍2 抗抑郁 性功能障碍 5HT1a 抗抑郁、抗焦虑 5HT1b 镇静、抗躁狂 5HT2 抗阴性症状、抗EPS 体重增加(5HT2c)5HT3 改善认知、抑制呕吐 H1 镇静、抗焦虑 镇静、体重增加M1 抗EPS 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抗精神病药的受体阻断作用,抗精神病药的受体作用特点小结,典型抗精神病药 主要阻滞D2、M1、1和H1受体(DA阻滞剂)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氯氮平阻滞D1、D2、D4、5-HT2A、5-HT2C、5-HT3、M1、1和H1等多个受体(多受体阻滞剂) 利培酮主要阻滞D2 和 5-HT2A ( SDA),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分类,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又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或称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其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 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代表药为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等,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分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其主要药理作用 多受体阻断作用(SDA+NLP),代表药氯氮平 5-HT2A-D2受体阻断作用(SDA),代表药利培酮 治疗剂量不产生或很少产生锥体外系症状和催乳素水平升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特点,在传统药物D2受体阻滞作用基础上增加了5-HT2A受体阻滞作用 与传统药物相比,有较高效能、对阴性症状有效 能改善认知功能 较低剂量下不产生EPS,长期使用少有TD 催乳素水平升高不明显或一过性,非典型的新解释快速解离,亲和力=k(解离)/k(结合) 抗精神病药与D2受体的结合率基本相似,但它们与受体的解离速率是不同的 氯氮平、奥氮平及奎硫平之所以与D2受体的亲和力低,是由于这些药物解离速度较快 解离速度排序为: 奎硫平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