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频考点背诵内容 一、气候,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分布p33-34 2、非地带性性 分布及成因p35 3、气候类型的判读p35 4、气温的影响因素(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洋流) 5、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洋流),高频考点背诵内容 一、气候,4、气温的影响因素(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洋流) 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 大气环流:从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和湿润 地形:海拔高气温低;山地对冷空气阻挡;盆地散热慢。 海陆:沿海(海洋)冬暖夏凉,温差小;内陆(陆地)冬冷夏热,温差大。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 5、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洋流),高频考点背诵内容 一、气候,5、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洋流) 大气环流: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少雨;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雨;从低纬吹向高纬的风,多雨;从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少雨。 地形: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背风坡,气流下沉,少雨。 海陆:沿海,水汽丰富,多雨。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少雨。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高频考点背诵内容 二、天气系统,1、类型: 冷锋、暖锋、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 2、冷锋、暖锋与天气(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常见锋面天气 p38表格内 3、冷锋、暖锋的判断p41 4、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水平气流、垂直气流、天气、典型天气p39表格 5、锋面气旋:气旋东侧为暖锋、气旋西侧为冷锋。,高频考点背诵内容 三、水环境,1、水循环的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p49 水循环的类型:海上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陆上水循环p49 2、河流的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p50 3、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水位(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p50 4、分析河流的水系特征:流向、流程、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p50 5、洋流的性质:寒流、暖流p54 6、洋流的分布规律:(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8/0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p55 7、洋流的影响:(渔场、气候、航行、污染)p55,8、分析沼泽的成因:(降水多;凌汛)大量积水;蒸发微弱;冻土,下渗少;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9、分析干旱(缺水)的成因: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10、分析河流航运价值: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流速慢;无冰期(短);含沙量小;支流多;流程长。流经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等。 11、分析水能丰富: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落差大; 12、分析渔场的成因: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13、海运的因素(海运航线的评价): 盐度:吃水深度(盐度的影响因素:纬度降水量与蒸发量、河流、洋流、地形封闭性) 海雾:能见度(寒暖流交汇处、寒流暖湿空气移动到冷海面, 暖流与冷空气相遇等;) 风速 风向 暗礁 海冰和冰山 洋流和潮汐,14、河流综合整治和开发p169 练习册 分析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 综合整治和开发(方向)措施:防洪、航运、发电(高耗能工业)、灌溉、水产、旅游 。,15、修建大坝的影响: 修建水库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 泥沙淤积在库区,下游的含沙量减少。 库区: 水位抬高、淹没耕地、诱发地质灾害、土壤盐碱化、植被增多、气候湿润 下游: 水位季节变化减少、含沙量减少、海水入侵、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鱼量减少,16、过度引水使到下游环境的变化: 水量减少的影响;土地肥力下降;鱼失去铒料;海岸线遭到侵蚀;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量减少,气候变干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水倒灌(流程变短,湖泊面积减小,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等),高频考点背诵内容 四、地表形态,1、三大岩石的成因,冷却凝固,风化,搬运,变质,重熔再生,高频考点背诵内容 四、地表形态,2、地壳物质循环图:3进1出岩浆;3出1进岩浆岩;2进2出沉积岩、变质岩 区别地壳和岩石圈的概念 3、分析地貌成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作用(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 4、地质构造的类型: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5、地质构造的判读方法及构造地貌p64 6、板块构造:板块名称、范围、边界类型和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及例子p65 7、外力作用:p60,高频考点背诵内容 四、地表形态,8、判读地形类型: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 p4地图册 9、描述地表形态的特征: 以XX地形为主(地形组成,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势xx高xx地、起伏状况;海拔高(低),五 陆地环境差异性,温带,草原带,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1、熟记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植被类型),水平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级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地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低纬和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热量为主,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中纬度地区,水分为主,大体沿等高 线方向延伸,自山麓向山顶,海拔较高的山地,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延伸方向:,更替方向:,2、地理环境的地带分异规律列表归纳法记忆,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相似。,山麓自然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的相对高度越大,纬度越低自然带谱的丰富,温度越高,自然带分布越高,世界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成因(地方性分异),六、人口、城市,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根据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如封建社会是高高低模式,工业化初期是高低高模式,后工业化期是低低低。 根据国家类型,一般地,发达国家都是低低低模式,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模式,少数发展中国家古巴、中国属于低低低型。 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2、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1)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突显;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3)人口政策: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因素为主 6.人口迁移的影响,7.城市外部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 8.城市内部结构模式:同心圆、扇形、多核心,9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区位,外缘,繁忙,大,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外缘,最大,10。城市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地租水平 11.地租水平的影响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 12.城市等级与城市的作用、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之间的关系,低,高,小,小,近,大,大,远,多,少,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地,河谷低地:山区城市的分布地,气温:中低纬度(温和),降水:沿海地区(湿润),供水:临河分布,水运:水运起点或终点、两河汇合处、河口位置,军事防卫,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位于主要交通线上,政治、军事、宗教、农业基础、 科技、旅游,工业革命后各类新兴工业城市,13、 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14.城市化的标志,2530以下,低3070,较高;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70以上,高;主要在发达国家,缓慢迅速缓慢,甚至停滞,缓慢快继续增大,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郊区城市化,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15.城市化进程,16. 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城市功能区用地;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城市交通和住房条件。,七 、交通运输,高,好,差,消耗小、平衡安全、管理方便,管道,远程、贵重、急需、小宗,高耗、投资成本高,差,差,快,航空,短途、小宗、,短途运输成本低,好,好,较慢,公路,投资大、占地广,好,差,较快,铁路,大宗远程,低,差,差,慢,低高,大小,水运,选择依据,成本,连续性,灵活性,运速,运价,运量,特点,运输 方式,1、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 P61图,液态、气态粉末状,腹地条件,海岸线曲折,有优良 港湾,水深,港宽, 不冻,不淤。背风 坡,风浪小,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自然条件,依托城市,水陆联运,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发达。有xx城市作为依托。,2、港口区位,决定点的位置,陆地交通,影响点的兴衰,3.公路、铁路线修建的区位分析 社会经济: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增加出海通道、缓解交通压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自然条件:选择平原地形但要少占耕地,在山地应沿等高线修筑, “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避开沼泽地,避免跨越河流。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开凿隧道时从背斜部位穿越。避免沿线有暴雨、大风、冻土、积雪等不利的气候。 技术因素: 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海运航线的评价:参考前面水环境13 河运条件的评价:参考前面水环境10,八、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