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举抒情、喻理、言志三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 3、丰富学生自然文化底蕴,(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人类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2、人类社会只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类学说。因为人类来自于自然,所以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渴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仕子处境困窘时,会有归隐泉林的意愿,这就有如落叶归根、游子思乡,痛极呼母般自然。自然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二)文学中的自然,历代文学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文学就是人学,既然人类以大地自然为母,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会有大量自然场景的融入。,请看:,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每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无不有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之作。可以说每一个文人雅士,都用一颗敏感的心,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并借以传情达意。,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反过来也可说,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思想情意分为情、理、志三个方面,那么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三种抒情方式就正好对应人类的三种主要情意。也就说,人类的情意都可与景交相辉映。,1、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特点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1)古诗文,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诗人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提问:诗人心情如何?是如何表现这心情的。这样表现心情与直抒胸臆比有何好处?,明确: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更具体形象可感,避免了苍白的抒情。,(2)现代文:飘落心灵的秋叶(附于学生资料) 提问:1、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第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是怎样悟出的?,明确:第二段:枯黄的树叶,扬扬洒洒,飘落在地,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给你生存的暗示。梧桐叶与自己的命运十分相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却启示我“应该振作起来”,这种启示使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2、借物喻理,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态以喻之;或是作者见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 以下作品选择性鉴赏,重点鉴赏其一,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处。其余可只让学生说说其中悟到的道理。,(1)古诗文,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名句格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现代文:叶子的风姿(附于学生资料),3、托物言志作品,对物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以下作品鉴赏时,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作者何种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处。,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三)用景语替代情语的效果总结,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四) 作业,阅读三种抒情方式经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练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