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赏析,制作:刘树梅,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掌握生字“芙”,“蓉”,“壶”。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3、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自学指导(一),1、解诗题,知作者。 2、诵读古诗。 (1)学生自读 (2)组内交流 (3)反馈,作者简介,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与李白、孟浩然、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自学指导(二),学习古诗体会意境,批注自己的感受。 1、自由朗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 3、组内交流 。 4、汇报展示。,诵读全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句解,芙 蓉 楼 送 辛 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1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角。 2辛渐:作者王昌龄的朋友。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去洛阳时所作。,3寒雨:秋雨。心中惆怅、孤独,才觉雨寒 。秋雨一般有忧愁之感。 4连江:满江。洒满江面。有苍茫之意。 5夜入吴:夜晚镇江下起了秋雨。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 6平明: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楚山孤:意为友人离去后自己如楚山般孤寂 、孤独。 “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说:昨夜镇江下了一场绵绵秋雨,凄风冷雨让人倍感忧伤;天刚亮,就送别好朋友回洛阳,远望你将行经的楚地,使我感到楚山孤影般的孤独。,句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冰心:指人的品德美好 。心象冰一样晶莹剔透,一样纯洁。 4玉壶:在古语中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洒壶、月亮、灯、滴漏等。在此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1洛阳:辛渐是诗人的同乡,同为洛阳人。 2如相问:如,如果。相问:问起(我),向某人打听(我)。,“洛阳”二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洒壶、月亮、灯、滴漏等。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全诗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作业: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背诵默写古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