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3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5页 / 共73页
第6页 / 共73页
第7页 / 共73页
第8页 / 共73页
第9页 / 共73页
第1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猪 瘟 (Classical Swine Fever, Hog Cholera),急性猪瘟的特点是高热稽留和组织器官的广泛出血、坏死变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自188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首先发现. 1984年,国际兽疫局(OIE)规定了该病为法定报告的重要疫病之一。 据1935年的调查报告,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猪瘟发生,经济损失巨大。,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病 原,属于黄病毒科(F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 。病毒核酸为单股RNA,为二十面体球状病毒,有囊膜,含类脂质,对乙醚、氯仿和脱氧胆酸盐敏感。,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之间,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存在抗原性交叉和交叉保护作用。 HCV不同毒株间存在显著抗原差异,根据对单抗的反应可将HCV分为两个抗原群,但未发现抗原群与毒力之间的关系。 易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中和的野毒株,毒力都比较弱。 区分强弱毒的单抗,猪瘟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但有部分变异 猪瘟病毒野毒株毒力差异很大,分强、中、低和无毒株 强毒株引起死亡率高的急性猪瘟 中强毒株产生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低毒株感染胎儿可引起轻微临诊症状或亚临诊感染,但胚胎感染或初生猪感染可导致死亡和免疫失败 无毒力毒株引起高度病毒血症,无症状,持续感染 有些毒株毒力不稳定,会发生改变,病毒分布遍及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自然感染只侵害猪,引起全身性败血性感染。,稳定性,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在50 可存活3天,在37 可存活7天但不能存活15天,-70 可存活多年而不明显丧失感染性。病毒在尸体、血、尿腐败后2 3天内灭活,骨髓中的病毒即使在腐败情况下,仍能保持毒力达15天。最经济有效的消毒药为12%烧碱、5%石灰乳、5%氨水。,病毒的培养,猪瘟病毒可以在猪源的原代和传代细胞系上生长,本病毒用细胞培养时以出芽的方式陆续释放,在多数情况下,不出现细胞病变。因猪瘟病毒不能致细胞病变,故通常应用荧光抗体技术以检出细胞培养物内的病毒。,流行病学,易感动物: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猪(包括家猪、野猪),不分年龄、性别、品种。,传染源,主要病猪和带毒猪低毒力的毒株感染妊娠母猪,如产出外表健康的仔猪,则缺乏免疫应答,终生带毒排毒,感染途径,易感猪和病猪的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自然感染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经鼻腔粘膜)和眼结膜,皮肤或去势时的伤口猪吃入病毒后从口腔粘膜进入组织,最初在扁桃体内被发现,以后侵入白细胞进入淋巴结,直到24小时后才在血流中出现。,流行特点,无季节性,初次传入易感猪群,首先最急性,1 3周,出现多数急性病例,以后则多为亚急性或少数慢性病猪。病程稍长者,常发生继发感染,发生“肺型”或“肠型”猪瘟。,症 状,自然感染潜伏期5-7d,短的2d,长的21d。 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 急性型:由强毒引起,病初仅有几头显示症状,呆滞,行动迟缓,拱背怕冷,少食,体温升高41.0-42.0左右 ,持续不退。,体温上升的同时,白细胞减少,发病初期一周之内,正常猪14500个/mm3,小猪12000 25000个/mm3,由于造血系统侵害,白细胞下降至10000个以下/ mm3 ,有的达到3000个以下/ mm3 。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淋巴细胞比例下降。,眼结膜炎,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 公猪阴茎鞘积尿,肿胀,挤压有尿液挤出,灰白、恶臭。 大便先干后稀,病初呈粒状,可带粘液、血液。后拉稀,有粘液或脓液。,部分猪四肢内侧、胸下、腹下、阴户皮肤出现紫绀和出血 少数出现惊厥,数小时或数天死亡。,慢性型:分3个期,早期为急性期,症状与急性猪瘟类似,几周后好转,体温恢复正常或稍高,但白细胞仍然较少,此时为第二期,后期重现食欲不振,精神委顿,体温再次升高,死前才下降。病情时好时坏,体温时高时低,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迟发型:是先天感染猪瘟病毒,特别是在胚胎感染低毒HCV,小猪不能产生对HCV的中和抗体,产生免疫耐受,死亡率不高。往往可以存活6个月以上。若作为后备母猪,可能产生死胎、木乃伊胎、流产。,温和型:(又称“无名高热”或“非典型性猪瘟”)症状缓和,死亡率低。呼吸系统症状、神经症状,大猪症状轻,死亡率低,小猪症状较重,易死亡。体温升高,皮肤有坏死,发育停止,部分出现关节肿大。,猪瘟 猪的颌下、腹下、四肢内侧皮肤呈暗紫色出血,皮肤出血,繁殖障碍型母猪所产的死胎、木乃伊胎,病 变,最急性型往往看不到明显病理变化,仅见皮肤、粘膜、浆膜少量出血 急性和亚急性型猪瘟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皮肤、粘膜、浆膜广泛出血, 淋巴结,体积肿大,切面出血,猪丹毒大片出血,而猪瘟淋巴结周边及中央条纹出血,生发中心在中央,故中央血管少,而周边髓质疏松,血管丰富,故易出血。 最早咽喉和颈部淋巴结出血、肿胀。,脾脏不肿大,颜色不变,脾周边或尖端有黑色病灶,为出血性梗死。 泌尿系统肾:与猪丹毒(大红肾、肿、颜色深,密密麻麻出血点)比较,不肿,颜色淡,表现贫血在此基础上,有大小、数量不等出血点。猪瘟出血:肾皮质、髓质、肾粘膜出血。丹毒出血:肾皮质出血,猪丹毒杆菌侵害肾小球。膀胱:少数针尖大出血点。,呼吸系统咽喉喉头,会咽软骨粘膜表面有出血点。扁桃体有炎症,后期坏死,胆囊粘膜出血、坏死、溃疡 慢性猪瘟的典型症状盲肠、结肠、回盲口附近粘膜和溃疡,表面有痂样覆盖,中央凹,周围凸起,形成扣状溃疡,而且形成轮状坏死。,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引起胎儿木乃伊化,死产和畸形。 死产胎儿主要是全身性皮下水肿,腹水和胸水,胎儿的器官发育不良。,脑炎病理变化:主要在脑、脑膜,实质有出血现象,显微变化,可呈非化脓性脑炎。 脑血管充血,脑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称“套现象”。 神经细胞发生水肿、变性、崩解、神经纤维表现水肿,称“髓鞘肿胀”。 小胶质细胞增生。,肋骨骺增宽亚急性猪瘟,病程较长,不出现败血性病理变化。骨的病变值得注意:主要发生在胸下肋骨连合处,骺线明显地增厚。断奶后不久的小猪,发生猪瘟,如病程较长,猪磷,钙代谢发生紊乱,骨质形成受到影响,尤其5 9肋骨与肋软骨之间的骨骺线增宽(变疏松)。,淋巴结周边出血,心外膜出血,肾苍白,表面小点出血,肾门淋巴结周边出血,肾表面和切面,肾盂,输尿管出血,肾盂乳头出血,膀胱黏膜出血,膀胱黏膜出血形成血肿,喉头黏膜出血,扁桃体出血溃疡,猪瘟 会厌软骨出血点和出血斑。这是猪瘟的典型病变,胃出血及扣状肿,胃黏膜出血,盲结肠扣状肿,猪瘟 脾脏梗死,是最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化,脑膜出血,慢性型猪瘟:肋软骨连合处骨骺线增厚,繁殖障碍型母猪所产死胎肾发育不良、凹凸不平,诊 断,临诊注意鉴别诊断,特别注意有无继发,实验室检查: 继发,可作其他微生物学检查。 血液检查:病初白细胞减少,后期白细胞增多,核左移,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脑切片:非化脓性脑炎,免疫学检查 琼扩试验:猪瘟血清检查未知抗原,60%检出率。 荧光抗体法:直接或间接法,检查切片(冰冻)或涂片检查细胞浆中有无荧光。 酶标试验I)组化法白细胞中包涵体;I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猪瘟强毒和弱毒在兔体内的交互免疫试验疑似猪瘟抗凝血5ml,或临死猪淋巴结,注射兔后,10天后,猪瘟兔化毒1:20(or 1:40 )耳静脉注射,测体温(6小时一次,连续3天),对照试验,只打猪瘟兔化毒,试验组兔无体温反应,对照组有体温反应猪瘟;试验组兔有体温反应,对照组有体温反应非猪瘟。,生物学试验试验组:病料接种猪对照组:抗血清对猪被动免疫,再接种病料(6-24小时),饲养21天后观察,如试验组发病,对照但不发病确诊。,防 制,(一)平时预防措施 自繁自养 加强检疫:市场、屠宰场检疫。 预防接种中国系兔化猪瘟苗,国内、国外进行大量试验研究证明本毒系非常安全,接种各种类型的母猪的产仔数,成活率及初生体重均无不良影响,反复通过猪体传代,未出现返祖现象。,猪肌注兔化毒,3天可产生可靠免疫力。用兔化毒免疫断乳猪,大多数在免疫后1-1.5年,仍有免疫力。注射时间:仔猪:0/60,25-30/55-60,以后春秋一次;后备母猪:引种补一次,配种前30天一次生产母猪:产后10天,发病时的措施:,抓紧时间确诊,隔离淘汰措施、场地、用具、饮水消毒。 紧急预防注射,加大剂量(2 5头剂),200头剂亦无反应,注意换针头。 建立免疫带疫区周围地区的猪应立即全部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形成安全带,防止疫区扩大蔓延。,停止生猪集市和调运 病死猪的处理扑杀的病猪和死猪以深埋为原则,应装在不漏水的容器内运往指定地点,埋在1米以下的深坑内。,消灭猪瘟的经验:猪是唯一的储主,其他动物包括某些昆虫虽有保毒可能,但不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从理论上讲,猪瘟是一种比较容易消灭的疾病。美国花的时间较久,经十余年后猪瘟才停止发生。这些国家消灭猪瘟的主要措施为扑杀病猪,加强检疫,预防接种和其他防制措施。预防接种一般在执行计划的初期采用,疫情已经控制后,就停止使用疫苗,而以检疫,快速诊断、扑杀和其他防疫措施为主。,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 ASF),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其临诊症状从急性、亚急性到慢性,以高热、皮肤发绀、全身内脏器官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猪瘟很难区别。,1921年肯尼亚首先发现,非洲、欧洲、美洲数十个国家有,我国未发现。,病原,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 具有虹彩病毒的外形和痘病毒的内涵 二十面体对称,有囊膜,双股线状DNA,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均不产生中和抗体, 部分毒株可吸附猪红细胞,细胞传代后失去这种特性 可在猪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体外拍样在单核细胞、骨髓细胞和白细胞中复制,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系能培养,对外界抵抗力很强 对脂溶剂和常用消毒药敏感,流行病学,仅发生于猪和野猪,组织器官和血液,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 多种蜱和猪虱可作为传播媒介 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传播迅速,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自然感染潜伏期3-5d,最长28d 临诊症状于猪瘟很难区分 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未见症状突然倒地死亡。优势出现食欲废绝,惊厥。 急性型:无食欲,体温升高,稽留,皮肤出血,白细胞减少,死亡率高。 亚急性型:鼻,耳、腹肋部发绀,有出血斑,咳嗽,后肢无力,眼鼻有分泌物。 慢性型:怀孕母猪流产,腹泻、呕吐、粪便有粘液、血液。,症状,病变,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以内脏的广泛出血为特征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脾色深,脆性大,出血梗死。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肾脏皮质和肾盂出血,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积水,胸水和腹水。,诊 断,症状、病变、流行病学情况初诊 确诊:实验室检查 免疫荧光实验 血凝试验 PCR,防 制,加强检验 生物安全措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