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 实 施 意 见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逐步完善以家庭责任 医生为服务与管理主体,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依托,基层医疗机构 为平台,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协作为支撑,部门与社区各方 力量协同为保障的家庭医生制度。通过推行健康签约服务,实施网 格化管理,与城乡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 续、综合、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障 水平。根据市办公室、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局、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管理局 ,现就推进我县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 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在我县现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上,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政府履行提供基本卫生服务职能的平台,建立 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制度,使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 病的基本诊疗需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解决,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 与利用。通过健康签约服务,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1)按照服务 400 户家庭,2000 居民配备 1 个家庭医生服务 责任团队的标准。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签约实、服务好”标准,签约 服务覆盖所有居民。 (三)全科医生对重点人群以家庭为单位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 普通医生对普通人群以家庭为单位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乡村医生 做好本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诊疗、配合乡镇卫生院 做好分诊及本村居民签约工作。 (四)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构建县、 乡、村协同服务体系,提供就诊、预约导医、双向转诊医疗服务, 实现综合、连续、全程性的健康管理。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框架。 家庭责任医生(包括全科医生、普通医生、乡村医生)制度以 家庭医生为主体、团队为依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技术与资源为 支撑、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由家庭医 生对签约服务对象提供全程的健康管理。 1.1.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全科医生+团队+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依托团队 (护士、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指导医生等组成) 和服务平台(乡、县医疗卫生机构) ,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以困 难群众为优先,积极引导居民与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建立签约关系, 逐步提高签约居民的依从性,引导居民优先利用家庭医生诊疗服务, 使家庭医生切实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 普通医生+团队+平台:在全科医生配备不足的情况下,由乡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普通医生依托团队和服务平台,面对 全人群将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整合,根据居民健 康状况和需求,指导帮助签约服务对象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完善健 康管理模式和规范,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与优势, 提供综合性、防治结合、全程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普通医 生) 、乡村医生依托团队和服务平台,面对本村全人群指导帮助签 约服务对象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及分诊指导。 2.2.配强家庭医生队伍。配强家庭医生队伍。按照每个团队服务 400 户家庭,2000 人 标准,每万人配备有 5 个团队的要求,采取引进、培养等方式加快 家庭医生队伍建设,为城乡居民配备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通过团队 合作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根据我县实际,在现有家庭医生不足的现 状下,可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师通过对口帮扶、多点执业等形 式参加服务团队,满足服务需求。 (二)推行居民健康网格化管理和医疗协同。 实行“四级平台、四级服务”的模式,按照 400 户家庭,2000 人为单位,设置一个服务网格,每个网格区域配备 1 个“3+X”签 约服务责任团队(3 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护士和预防 保健人员;X 指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指导医生、计生专干等人员) 。具 体的网格设置街道+社区+团队+居民模式,在农村以行政村为参照, 设置网格。签约服务团队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为目的, 全面掌握本网格内的人口、家庭、单位、年龄谱、疾病谱等情况, 做好居民健康管理,与网格内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分片包干、责任 到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按照签约居 民所在地选择一家县级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疗机构)签约,按照 居民自身健康需求与就医习惯等因素选择一家市级医疗机构(包括 中医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 1.1.县级平台。县级平台。县级医疗机构要设立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组织,负 责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对接,负责本辖区家庭责任医生的业 务培训和指导帮扶等工作,要在预约转诊、技术共享、业务培训和 指导帮扶等方面全面支持签约服务工作。 2.2.乡级平台。乡级平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签约 服务的工作平台,负责本单位和辖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组建,明 确家庭医生的目标责任,全力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3.3. 村(社区)级平台。村(社区)级平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村(社区)计生 专干、社工、志愿者组成团队和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健康 干预、基本医疗、分诊导医服务。 (三)实行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 为规范开展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家庭责任医生为城乡 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特色健康服务等以“契约” 形式作进一步明确,通过签约式服务,以“预约门诊-基层首诊-双 向转诊”为主要路径,有效实现“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 1.1.建立补偿机制。建立补偿机制。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渠道解决。签约医生或签约医生团队 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 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 健康管理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保门诊统筹 资金(含新农合)构成;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经费、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资金构成。可根据签约居民申请 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在充分利用基本 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基础上,探索 签约居民个人付费机制,确保健康签约和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工 作稳步实施。 2.2.签约服务内容。签约服务内容。 (1)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契约对象需求为导向,以居民健康档案 为基础,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 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 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 型糖尿病患 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 理、婚前保健十四项内容。 基本医疗服务:按需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一般常 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开展门诊预约服务,签约居民首诊服务, 如遇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院诊疗的病例,签 约团队要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 健康管理服务: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中西医健康咨 询、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等综合、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个性化服务:签约服务团队可以和居民自行签约个性化服务项 目,辖区签约居民有特需卫生服务的,签约服务团队可通过双方约 定提供个性化服务。 (2)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内容。在健康管理签约内容基 础上,增加签约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包” 。即提供家庭控烟指导、 家庭就诊咨询、家庭药箱服务、家庭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导宣传、 家庭康复指导、家庭健康教育、居家环境健康指导、家庭护理指导、 0-6 岁建立儿童成长档案、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指导等十项健康管理 服务。 3.3.建立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机制。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信息化技 术在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各乡镇要结合辖区工作 进展,建立有序竞争机制,居民可以跨区域可自主选择签约服务团 队,服务协议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其他服务团队签约,实行“经 费伴随任务走”的经费拨付方式。 三、构建支撑体系 (一)加强队伍管理。卫生计生部门要成立以主管领导牵头的 家庭医生管理委员会,医改办、基层科负责具体实施,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科,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家 庭医生。2017 年底前,县级要成立家庭医生协会,加强行业管理, 依法维护会员、医疗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行业管理 指导、自律、协调和监督作用。 (二)加强业务培训。依托县级医疗机构针对辖区内家庭医生 特需技能进行培训;加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专科医生转岗、兼职 培训工作。 (三)建立协作机制。家庭医生服务应与街道、社区行政管理 机构建立协作联动机制,从街道、社区、网格、楼院到每户居民形 成卫生与行政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能。 (四)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机 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签约服务团队 津贴等方式,向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倾斜,体现家庭医生合理 劳动价值,激发家庭医生活力。 (五)强化信息共享。建设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信息 化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家庭医生联动的预约挂号、 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机制,缩短基层病人到大医院就诊时间。 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逐步建立 家庭医生与所负责的家庭电话、微信、咨询、救助呼叫、定位、网 络联系系统,实现患者全程转诊和疾病治疗流程有效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主体, 开展居民健康签约服务工作是整合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资源、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巩固扩大医改成效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分级诊疗、实现有序就医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健康修武、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 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要把居民健康签约和全科医生服 务团队签约服务纳入医改重点任务,加强政府领导,强化部门协作, 明确责任分工,结合本辖区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统筹安排,重点突出,认真组织落实,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以群众喜闻乐 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开展城乡居民签约服务的重大意义,广泛动员 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积极参与签约服务。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服务能力提升和签约服务模式的宣传,增强群众对签约服务团队的 认知度,转变就医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引导有序就医,促 进分级诊疗。 (三)加强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不降低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要加强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中医、康 复、特色专科等医疗科室建设。 (四)完善相关政策。按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的 居民人数,将门诊统筹基金预拨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探索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并被鉴定为 门诊重症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按病种打包支付医疗 费用。按照县、乡、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分级诊疗要求,对 签约对象在就医、转诊、用药、康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完善基 层医疗机构签约慢性病患者“长处方”政策,满足居民常用药品需 求,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下转患者病情需要和医嘱备案采购 非基本药物,保证下转病人在上级医院使用的部分非基本药物能够 继续使用,确保签约服务对象治疗性用药。 (五)加强绩效考核。卫生计生部门负责规范签约服务标准, 建立以签约服务数量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等为核心的 评价考核体系,定期考核并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 鼓励开展第三方机构评估考核。同时,加强对签约服务的技术指导, 为签约服务提供临床知识技能培训和医技检查等技术支持。对“重 形式、轻服务” 、 “重进度、轻质量” 、 “重签约、轻履约”等问题, 要及时纠正。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细则,根据签约率(困难 群众签约率不低于 95%) 、履约率、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 务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