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目录,一、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和特征 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一、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各类刺激信号通过改变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构型,从而引起靶细胞功能改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可理解为跨膜信号传递。,(二)跨膜信号转导的特征: 1.各类刺激信号只改变膜结构中一种或 数种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将细胞外 的信息转变成细胞内的信息,这一信 息引发细胞功能变化。 2.体内需要转导的信号数,接受信号的 靶细胞种类以及引发的功能变化都是 多样的,但它们的转导过程仅限少数 途径。,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一)通过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 转导(三类通道) 1.化学门控通道: 化学物质(递质、激素)膜上 通道型受体蛋白形成通道、允 许离子通过,故称促离子型受体。,2.电压门控通道蛋白改变膜电位通道型蛋白质构型改变通道开、相应离子易化扩散 3.机械门控通道蛋白:存在内耳毛细胞内耳淋巴液振动毛细胞受切向力弯曲通道开离子易化扩散毛细胞兴奋(Ap)沿神经传至听中枢,(二)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1.激素结合膜上G蛋白耦联受体亚单位结合GTPG蛋白(+)2.蛋白(+)(膜效应器酶)腺苷酸环化酶(+)3. (细胞内)ATP cAMP(第二信使),蛋白耦联受体也称促代谢性受体, 效应器酶除腺苷酸环化酶外,还有磷脂酶; 第二信使除cAMP外还有IP3(三磷酸 肌醇)、DG(二酰甘油)、钙离子等,(三) 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 成的跨膜信号转导,肽类激素 结合膜受体蛋白膜外肽段细胞因子 膜内肽段激活激活的膜内肽段有磷酸激酶活性:(1)使肽段中酪氨酸残基磷酸化(2)使胞内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磷酸化使细胞功能改变以上分别为已确定的三种类型的跨膜信号转导。,谢谢观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