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1页
第2页 / 共121页
第3页 / 共121页
第4页 / 共121页
第5页 / 共121页
第6页 / 共121页
第7页 / 共121页
第8页 / 共121页
第9页 / 共121页
第10页 / 共121页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热烈欢迎 各位领导、专家 !,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2002年5月,规划编制过程,2001年1月,明确总体规划进行重新修编 2001年3月,确定修编单位,进行准备工作 2001年4月,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正式启动 2001年4月5日,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动员会 2001年4月9日,无锡市城市规划工作及重点地区规划构思意见征询会 2001年4月7月,规划项目组与无锡市规划局商讨规划初步方案,走访国内著名规划专家、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 2001年6月27日,省规划院召开无锡总规专家咨询会 2001年7月31日,规划初步方案征询无锡建设系统意见 2001年8月1日,规划初步方案征询无锡各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2001年8月16日17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召开总规专家咨询会 2001年12月4日,江苏省建设厅初审无锡总规纲要 2002年1月9日10日,江苏省建设厅组织召开无锡总规纲要论证会,建设部规划纲要审查组同时工作 无锡总规纲要论证后,向无锡四套班子汇报,纲要论证,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意见 进一步做好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研究,统一规划,整体发展 从区域的角度综合考虑硕放机场的改建和新机场的建设、312国道的改线和高压走廊的规划等重大基础设施共建问题 进一步做好空间形态的整合与布局结构的优化,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山水形态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主城区的更新与新区开拓的策略性问题 综合协调城市道路与公路、水运等综合交通网络布局的关系,着重加强城市干线道路网与公路网、轨道交通网的衔接研究,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的换乘系统的综合规划 强化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管理机制,纲要论证,建设部专家组技术审查意见 城市性质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无锡的城市规划区称为“市区” 规划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在市区和中心城补充村镇建设、城乡用地调整、基础设施统筹等内容,提出可行的规划对策 城市布局中用地的主要拓展方向和“一主一副四组团”的提法需进一步斟酌,主城组团式的空间布局要充分考虑用地现状和规划实施的可能性。滨湖新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城镇现状和对太湖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时序应进一步论证。东亭组团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建和基础设施,并进一步完善、配套,作为中心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城市的副中心 在规划中预留机场的发展用地,对具体位置和近期的过渡方案进一步研究 进一步明确路网的等级、功能和结构,理顺城市快速路,处理好城市快速路与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关系 安排苏锡常轻轨线在无锡的线路布局,考虑预留与苏州、常州的线路接口以及换乘枢纽的位置 明确各级道路的规划技术标准 物流中心的规划要注意分类、分级,公众参与,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布局结构、中心体系、城市特色营造、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农村居民点拆迁安置等问题结合总体规划的展示进行的公众参与调查,规划重点,解决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和策略问题解决城市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主要问题1、布局结构的深入研究与调整2、中心体系3、东部地区的整合4、交通问题5、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特色6、基础设施协调规划7、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8、发展时序9、城市发展的引导与控制,专题研究,无锡市城市竞争力研究 无锡市自然生态资源评价与城市发展研究 无锡市信息化城市发展研究 无锡市中心城形态演变研究 无锡市湖滨城市设计研究 无锡市历史文化保护研究 无锡市旅游发展研究 无锡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市域城镇体系,城市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 2005年为514万 2010年为524万 2020年为538.8万城市化水平 2005年60%左右 2010年65%左右 2020年73%左右,市域城镇体系,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构筑“多中心、开敞式”市域空间发展格局 培育由沿江城镇发展轴、沪宁城镇聚合轴和澄锡宜城镇发展轴组成的“两横一纵”“干”字型城镇发展轴,市域城镇体系,城镇空间和等级规模 一级中心城市无锡中心城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营建湖滨城市和生态城市 2020年城市人口200万,市域城镇体系,城镇空间和等级规模 二级中心城市江阴和宜兴 三级城镇重点中心镇8个 四级城镇一般镇32个左右,市域城镇体系,运输通道(交通走廊)沿城镇轴线集并运输线路,加强协作和衔接,形成综合运输能力沪宁线运输通道沿江运输通道澄锡杭运输通道,市域城镇体系,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九横四纵”的干线公路网络 “五横二纵”的轨道网络 “两横五纵”的内河干线航道网络 “一横一纵”的天然气输送管道网络市域交通运输场站设施 无锡公路主枢纽 长江江阴港 无锡内河港 无锡新机场,市域城镇体系,区域客运轨道交通 东西向,苏锡常客运轨道线 南北向,澄锡宜客运轨道线,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开发建设管治 长江沿岸地区 环太湖地区 无锡市区 锡澄平原区 宜湖平原区 宜南低山丘陵区,市域城镇体系,区域协调 与苏锡常都市圈空间协调 沿江开发 空间形态 与苏中、苏北空间协调 与上海市 与浙江省 与安徽省,市 区,规划重点 市区的规划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协调和空间整合发展目标 最适宜创业发展的城市 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市 区,人口 2020年,人口277.7万人,城市化水平83.3%。城镇人口为231.3万人 中心城人口200万人,周边城镇人口为31.3万人,乡村人口为46.4万人,市 区,空间结构 以沪宁交通走廊为主轴,澄锡宜交通走廊为次轴,中心城为核心,建设空间集聚、生态空间开敞的多层次现代都市空间格局,市 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是区域中心城市,是公共服务中心、现代制造业与技术创新基地,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中心城外围以绿色空间为主,防止中心城向外无序蔓延,是中心城基础设施与区域基础设施的交接地区,为无锡大型基础设施布点提供用地,并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市 区,空间结构 在中心城外围保留梅村、安镇、张泾、港下、荡口、羊尖、八士、后宅、洛社、玉祁、杨市、陆区等12个镇,有效促进中心城对外围地区的带动和协调发展,市 区,空间结构 将洛社、玉祁作为重点中心镇培育,承担中心城功能扩散 在无锡与苏州、常州的边界地区控制2公里左右的禁止建设区,以避免城市连绵成带发展,2公里,2公里,市 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的整体协调、区域共享,提高市区的整体建设标准,如高等级公路、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厂等 控制基础设施走廊,中心城,城市性质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中心城,人口规模 现状159万人 近期170万人 远期200万人用地规模 现状140平方公里,88.0平方米/人 近期195平方公里,91.9平方米/人 远期195平方公里,97.5平方米/人,中心城,城市发展战略 自然山水引入城市内部的“生态城市、山水城市”战略 第二产业向外转移,推动旧城更新和城市外延扩张的有机疏散和做大中心城战略 以中心城扩展带动边缘区空间整合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开辟滨湖公共绿色开敞空间,塑造滨湖城市特色战略 充分利用依山傍水优势,创造一流人居环境战略,中心城,城市发展方向 南拓北展 东整西优,中心城,城市形态 星楔状,中心城,城市布局结构 形成“七片一带”的总体布局结构,构筑“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总体框架 “七片”是城中、蠡溪、东亭、滨湖新城、新区、山北、锡北7个片区 “一带”是“Z”字形的环太湖、五里湖的自然山水风光带,中心城,以居住用地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主,承担行政、商业、金融、文化等综合职能,1、城中片区,中心城,2、蠡溪片区,城市与太湖风景区之间的重要过渡地带,也是无锡在近期建设“滨湖城市”的重要地段以居住、商贸、旅游服务、体育为主的综合区规划在青祁路东、太湖大道以南形成中心城次中心,中心城,3、东亭片区,以工业、居住、商贸为主的综合区沪宁高速公路西侧建成中心城东翼的居住新区和次中心,东侧发展为无锡纺织工业改造升级的主要基地沪宁高速公路和太湖大道互通口附近发展区域超级市场和商贸流通中心,中心城,4、滨湖新城片区,以教育、科研、体育、旅游服务、高品质住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生产型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综合区包括新城中部的城市次中心,远景担负起城市副中心的职能西部是大专院校区和科研园区,中部是居住区,东部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孵化基地,中心城,5、新区片区,以工业、居住、物流为主的综合区用地布局大致以旺庄路为界,以南为工业用地,以北为生活性用地工业以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是无锡最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心城,6、锡北片区,堰桥是以行政办公、居住、现代高科技园区为主的综合区西漳是以现代物流、居住、工业为主的综合区,中心城,7、山北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保留传统的特色手工艺生产基地和集中成片无污染的纺织企业,中心城,8、环太湖、五里湖地区 中心城重要的生态廊道,重点发展旅游产业 太湖岸线资源的利用要统筹安排,分层推进,中心城,城市中心体系 由1个一级中心、3个次级中心(东亭、蠡溪、滨湖新城)和9个三级中心组成,中心城,一级中心 承担行政、商业、金融、文化等职能 高度发达的零售业是其特征 规划重在改善交通和环境,中心城,次级中心 东亭次中心在锡山区现状公共中心基础上,增加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功能,通过空间整合,形成城市东部次中心 蠡溪次中心除商业、文化等职能外,旅游服务是主要职能之一,随着城市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完善,培育为次中心之一 滨湖新城中心以生产服务设施为主,主要有行政、商业、旅游服务、商务信息、文化、体育等职能,是接受中心区功能扩散和容纳新增城市功能的主要地区,远景发展为城市副中心,中心城,三级中心 堰桥、西漳、山北、钱桥、长江北路、清扬路、华庄、雪浪、梁清路 锡北、锡东高速公路互通口的二个区域性的大型超市、交易市场区也是无锡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城,行政办公 近期形成金匮桥东的市级行政中心 将原锡山市行政中心作为锡山区行政中心, 在堰桥、蠡溪片区分别选址建设惠山区、滨湖区行政中心 在滨湖新城城市次中心预留行政办公用地,体育设施 现有体育公园、体育中心、锡山体育场三处体育设施用地保留 在滨湖新城远期或远景建设区域性大型体育中心,具备与周边城市联合承担国家级综合性比赛和国际单项赛事的能力 发展基层体育场馆,加强居住区、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建设,中心城,中心城,医疗卫生设施 合理调整全市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将部分功能重复或相近的机构合并或重组 形成以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分级医疗卫生网络 在东亭、蠡溪、滨湖新城增设大型综合性医院 在锡北片的堰桥建设大型职业病防治医院,中心城,教育科研设施 现状大专科研用地基本保留,鼓励新建扩建的院校向规划大专院校区集中 在五里湖南岸布置集中的高等院校区和科研园区,安排江南大学等高校,中心城,居住用地 控制城中片区住宅建设,改善中心区居住环境 积极引导东亭地区房地产开发和新区配套的住区建设 推进蠡溪地区尤其是青祁路以西地段高尚社区建设 合理配套山北、西漳、堰桥的生活设施 以长期控制为原则平稳推进滨湖新城建设,为城市未来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中心城,工业用地 以集中为原则,在新区、滨湖新城、东亭、堰桥等发展工业 逐步调整各级公共活动中心、风景名胜区、历史保护街区内的工业企业 对不宜在无锡中心城发展,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产业,采取有序向外围扩散的形式,跨越行政区划布局,调整到市区、市域内的其它城镇,以至更远的区域,新区,滨湖新城,东亭,堰桥,中心城,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的调整应与物流园区的布局相适应 以水运为主的相对集中 以公路交通为主的结合工业区布局 以铁路交通为主的结合铁路站场布局 危险品库布置在新长铁路的藕塘站附近,中心城,中心城建设控制分区 控制发展区 限制建设区 风貌协调区 引导改造区 优先发展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城市对外交通 总目标:加强交通枢纽地位,增强中转和集散运输能力 内外公路/道路网络衔接 客运铁路的高速化和公交化,货运铁路专用化 增加水运主通道运输能力 建设新机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