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寒六经辨证思维训练,实训一,原发六经病与合并病实训,一 病例4,刘某某,男, 50岁,干部。1999年2月3日就诊。 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答案 中医诊断: 太阳病(伤寒表实证)/感冒(风寒表证)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八纲辨证 治法:辛温发汗,解表散寒。 处方:麻黄汤。 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 1剂,水煎服。 服药后,温覆衣被。,二 病例6,邓某,男 ,30岁,干部。2001年7月15日就诊。 身体素壮,时值夏令酷热,晚间当门而卧,迎风纳凉,午夜梦酣,渐转凉爽,夜深觉寒而醒,入室裹毯再寝。俄尔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渐至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浮紧。,答案 中医诊断:太阳病(风寒表实,内有郁热)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辛温解表,内清郁热。 处方:大青龙汤加减。 生麻黄12克,川桂枝12克,生石膏120克,杏仁泥12克, 炙甘草9克,生姜9克,鲜竹叶15克。 1剂,水煎服。 药后温覆衣被。,三 病例8,李某,男,49岁,干部。1963年4月10日就诊。 恶寒战栗,发热,热后汗出身凉,日发一次,连续三日。伴见头痛,肢楚,腰疼,咳嗽痰少,食欲不振,二便自调。脉浮紧,舌苔白厚而滑。,答案 中医诊断:太阳病(表郁轻证)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轻剂辛温解表 处方: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9克,白芍9克,杏仁6克,炙甘草6克, 生姜6克,麻黄45克,大枣3枚。2剂,水煎服。,四病例39,田某,男,49岁,农民。1999年10月2日就诊。 因“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天”入院。患者于1天前感受风寒后迅速出现腹痛,脐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伴有肠鸣,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同时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于我院门诊就诊,X线腹部透视提示:中上腹部肠腔内充气,可见多个液平。考虑为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因患者惧怕手术治疗,来我科求诊,服中药治疗。查:体温37,脉搏100次分,血压1268KPa。急性痛苦面容,腹隆起,腹肌紧张,脐周可见肠型,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舌质红,苔黄厚,脉细数。,答案 中医诊断:阳明病(急下证)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急下阳明肠腑 处方:大承气汤 生大黄、枳实、厚朴、桃仁各15g,藿香、红花、芒硝、炙甘草各10g。 急水煎后,将中药汤剂从胃管内分二次注入(两次间隔为半至1小时),注入后,关闭胃管23小时,每6小时一次。,五,李某,男,41岁,市民,于2000年5月3日就诊。 2天前晨起突发眩晕,视物旋转,耳鸣如蝉,双目畏光,伴见心烦喜呕,寒热交作,口苦咽干。前医诊为感冒,投银翘散加减2剂,次日眩晕加剧,故来诊治。症如前述,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少阳病(邪郁少阳,上扰清窍)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疏解少阳风热 处方: 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黄芩、法半夏各9g,钩藤、竹茹各15g,生姜3片。,六,杨某某,男,2岁。1999年10月13日就诊。 家长诉患儿因进食冷饮后突发性腹泻1天,呈水样便,每日8次,无粘液,无腹痛,食欲明显减迟。舌质淡,苔厚腻,指纹紫滞。大便检查:未见异常。,答案 中医诊断:太阴病(外寒伤脾)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 温中健脾止泻。 处方:理中汤加味 党参10g,白术、干姜、台乌、桂枝、云苓各6g,苡仁10g,甘草、诃子各3g。煎汤剂50ml,每日1剂。,七病例24,唐某某,男,75岁,退休。1999年12月12日就诊。 冬月感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家存羚翘解毒丸,感觉精神甚疲,并且手足发凉。其子恳求刘老诊治。就诊时,见患者精神萎靡不振,懒于言语,切脉未久,即侧头欲睡。握其两手,凉而不温。视其舌则淡嫩而白,切其脉不浮而反沉。,答案 中医诊断:少阴病(阳气虚衰)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急温少阴 处方:四逆汤。 附子12克,干姜10克,炙甘草l0克。,实训二,六经病兼变证辨治实训,一 病例2,潘某,女,56岁,工人。2001年7月15日初诊 一个月以来因咳嗽、鼻塞、流涕反复发作,期间先后自服过“感康”、“白加黑”“康必得”等药,于2000年7月5日出现恶寒、发热、自汗不止症状,即到兰医第一附属医院求治,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予静点“克林霉素”、口服“金熊炎必克”,并仍自服“感康”、“白加黑”等药,3天前患者出现恶寒怕风、大汗淋漓、四肢拘挛、屈伸不利等症状。遂来就诊。自述虽正值盛夏酣暑,气温高达38,仍瑟瑟发抖,覆被而卧,下铺电褥,汗出淋漓,浸衣湿被,身凉如水,肢体蜷缩,不敢暴露,连诊脉伸手都惧怕。查:面色苍白,神志尚清,舌质红赤,体瘦,上有裂纹,无苔,脉沉弱。,答案 中医诊断:太阳中风兼证(阴阳两虚)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扶阳敛阴,固表止汗。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合生脉散加味。 桂枝10g,白芍15g,附片15g,麦冬12g, 五味子12g,山茱萸30g,人参10g,炙甘草12g, 大枣12g。 水煎服,每日一剂,共2剂。 注意休息。,二 病例3,曹某某, 女, 45岁, 教师,1990年3月15日就诊。 平素身体赢弱,两周前感受风寒后自觉周身疼痛如被杖,自服去痛片而痛稍止,但后汗出淋漓不止,又继服疏风散寒、活络止痛中药,亦不应。现头痛,背痛,身痛,心悸短气,四肢逆冷,面色少华,言语低微,脉象沉迟,舌淡苔白。,答案 中医诊断:太阳中风兼证(气营两虚)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 治法:益气养阴,生精补血,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新加汤加减。 川桂枝12g,炒白芍36g,东人参12g(另煎),炙甘草6g, 生黄芪24g,全当归12g,生姜5片,大枣7枚。 每日1剂,水煎温服。,三 病例7,镍某某, 男 ,6岁。1984年11月5月就诊。 家长代诉:患者因受凉发病,先发热恶寒,继咳嗽气喘,喉中鸡鸣音,吐少量白沫痰,小便清白,查:体温37,心率l04次分,律齐;两肺可闻及干性罗音,偶可闻及湿性罗音。血常规:白细胞14,500mm3 ,中性72,淋巴28,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经用青、链霉素及退热止咳化痰药一周,虽热势渐退,但咳喘不减,两眼睑微肿,舌苔白腻中心微黄、脉滑数。,答案 中医诊断:哮喘(风寒引动素饮,肺气不宣)/太阳病(伤寒表实兼里有内饮)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脏腑辨证/六经辨证 治法:宣肺解表,化饮止咳。 处方:小青龙汤化裁。 生麻黄3g,半夏3g,生姜3g,细辛1.5g, 灸甘草1.5g,地龙3g,桂枝5g,白芍5g, 杏仁5g,炙五味子3g 2剂水煎服。,四病例9,袁某,男,24岁,学生。2001年10月 23日就诊。 患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予麻黄汤一剂,不增减药味,服后汗出即瘥。历大半日许,患者即感心烦,渐渐增剧,自言心乱如麻,言难表述。有时闷乱不堪,神若无主,辗转床褥,不得安眠,特来就诊。神情急躁,面容怫郁。其身无寒热,以手按其胸腹,柔软而无所苦。脉微浮带数,两寸尤显,舌尖红,苔白。,答案 中医诊断:太阳病变证(热扰胸膈)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清宣胸膈热邪。 处方:栀子豉汤。 栀子9克,淡豆豉9克。 2剂水煎服。先煎栀子,后纳豆豉。 注意情绪调畅;饮食清淡。,五病例10,张某某,男,18岁,学生。2002年10月10日就诊。 因为与同学游北海公园失足落水,经救上岸则一身衣服尽湿,乃晒衣挂于树上,时值深秋,金风送冷,因而感寒。请医诊治,曾用发汗之药,外感虽解,而变为喘息,病情为剧,已有五六日之久。其父请中医高手服生石膏、杏仁、鲜批杷叶、甜葶苈子等清肺利气平喘之药不效。遂来就诊。现喘息甚剧,张口抬肩,面色通红。脉滑数,舌苔薄黄。 答案,答案 中医诊断:太阳病变证(邪热壅肺)/喘证(肺热壅盛)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脏腑辨证 治法:清热宣肺止喘。 处方:麻杏甘膏汤。 麻黄4克, 杏仁 甘草 石膏 2剂,水煎服。,六病例17,王某,女,19岁,学生。1989年8月4日就诊。 患者20d前上山劳动,却遭大雨淋,出现全身不适、低热,今日上午体温升高,腹痛剧,渐昏不识人,胡言乱语,踢人扔物。下腹胀满拒按,面色无华,神情呆滞,脉沉结,苔黄腻、舌边有瘀斑。询之父母诉溲畅便秘。,答案 中医诊断:太阳病变证(外邪入里化热,瘀热互结,心神受扰)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破血逐瘀 处方:抵当汤加减。 水蛭、虻虫、丹皮、甘草各6g,桂枝、茯苓、桃仁、川牛膝各10g。 2剂,水煎服。,实训三,动态思维诊治六经病实训,一病例14,患者,女性,63岁,家庭妇女。1986年11月30日就诊。 因发热、右胸痛、咯铁锈色痰l天入院。查体呈急性病容,体温398,呼吸24次min,脉搏114次/min,血压14488kPa右侧胸部呼吸运动减弱。右肺中下野叩浊。听诊右肺闻管状呼吸音,左肺呼吸音增强。血常规:RBC3981012L,Hb15gL ,WBC 98109L,胸透:右肺中下野可见大片致密阴影。临床诊断:大叶性肺炎。入院后给予青霉素800万u静点,每l 2小时1次。肌注庆大霉素及对症治疗。十天后患者体温降至376。2周后胸透:右肺纹理增强。WBC98109L。但体温一直持续在376379之间不退,患者咽燥口渴,食少欲呕,继续治疗l周。仍低热不退,干呕。不能进食。遂就诊。查:患者表情淡漠,形体瘦弱,舌红少苔,脉虚数。,答案 中医诊断:发热(余热未清,气液两伤)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脏腑辨证 治法:清热降逆益气生津 处方:竹叶石膏汤竹叶 石膏 半夏 麦冬 党参 甘草 粳米3剂,水煎,米熟汤成。,二病例21,于某,女,36岁,干部。1983年9月15日就诊。 患者素体强健,一个月前因夜间睡时着凉,翌晨六时突然感到腹痛、肠鸣,随即腹泻,呈水样便,四十至五十分钟泻下一次,泻如暴注下迫状,频频呕吐水样物,继则住院治疗,诊为急性胃肠炎。治疗二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两日,复吐泻不止,吐出为黄绿样水,泻下不化之物,又二次住市医院治疗六天,呕吐腹泻止。出院后复因食冷吐泻复作,呕吐食物,有时夹有血样物,泄下水粪夹杂,时有完谷不化,伴胃脘胀闷,食则甚。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脱水状。舌尖红、边有齿印、苔白厚微黄稍腻,脉沉、关上弦滑。,答案 中医诊断:泄泻(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痞证(脾胃虚弱,升降失常)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脏腑辨证/六经辨证 治法:缓急补中,和胃止泻。 处方:甘草泻心汤治疗。,三病例43,梁某,男,28岁,工人。1999年10月23日就诊。 住某医院,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现病已六日,曾连服中药清热、解毒、养阴之剂,病势有增无减。就诊时,体温高403,脉象沉数有力,腹满微硬,哕声连续,目赤不闭,无汗,手足妄动,烦躁不宁,有欲狂之势,神昏谵语,四肢微厥,昨日下利纯青黑水。舌苔秽腻,色不老黄。,答案 中医诊断:阳明病(阳明腑实,热结旁流)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攻下腑实 处方:小承气汤 大黄 枳实 厚朴,四,张某,男,46岁,1994年10月20日就诊。 患者2年前因感冒高热在某院静滴抗生素l周。痊愈出院后即觉唾液多,但未治疗。以后每当饮用生冷之品,唾液即明显增多,不停吞吐,睡觉时流出湿枕头一片。经西药治疗无效。半月前,因喝啤酒加重,唾液难以控制,常流出口外,清澈如水。精神不振,纳差,舌淡胖,脉滑。,答案 中医诊断:太阴病(脾胃阳虚,津液不化,上泛为液)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 健脾和胃,温补中阳 处方:理中汤加味: 党参15g,干姜9g,白术30g,甘草6g,吴茱萸6g,水煎服。(“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治以理中汤加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