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指粪便带血或自肛门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一般为下消化道出血,即屈氏韧带以下部位。若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短,也可表现为便血。 少数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诊,称隐血(occult blood)。,(一)定义:,一、下消化道疾病:小肠疾病:小肠憩室、Crohn病、肠伤寒、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最常见) , 小肠血管瘤,小肠血管畸形,肠套叠,淋巴瘤,寄生虫。,42岁男性便血1周,回肠中上段肿块有溃疡少量渗血,21岁,男性 反复黑便1年半,再发5天回肠中下段憩室,61岁男性 反复黑便1年,空肠中上段钩虫肿块,一、下消化道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结肠息肉病,缺血性肠炎,血管瘤,血管畸形,过敏性紫癜。,回盲部巨大肿物,CD,胃窦多发息肉,结肠多发息肉,结肠癌,一、下消化道疾病:直肠肛门疾病:直肠肛管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直肠息肉,直肠癌,痔,肛裂,肛瘘。,直肠静脉重度曲张,局部红色征,二、感染性出血: 肠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败血症,血吸虫病,钩虫病等。 三、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及K缺乏症,肝脏疾病等。,1.便血:由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及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不同,便血的表现也不同。 出血部位愈低,出血量愈大排出愈快,则血便颜色愈鲜红。 a、鲜血便:便后滴血-痔疮、肛裂、直肠肿瘤。色鲜红,不与大便混合、附着于大便表面。结肠炎症-血便、粘液脓血便,也可排出脓血或粘液血便小肠病变-水样血便右半结肠癌-暗红色与粪便相混,b、柏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内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称为柏油样便。 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下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肠内停留长,亦可产生柏油样便。 c、隐血便: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时,只有靠隐血试验才能检出,称为隐血便。出血量5ml以下。 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隐血试验阳性,缓解期隐血试验阴性,消化道肿瘤持续性阳性。,d、脓血便:脓多血少粘液脓血便,色鲜红者提示细菌性痢疾; e、脓少血多果酱样血便:提示阿米巴痢疾。 f、洗肉水样便:特殊的腥臭味,提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2.全身表现:出血大急时可有贫血和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出血缓慢、量少时,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少量血便;长期慢性失血可出现乏力、头晕、失眠。,1伴腹痛 慢性反复发作上腹痛、呈周期性与节律性-消化性溃疡;上腹绞痛、黄疸伴便血-胆囊或胆管出血。 2伴里急后重 见于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 3伴腹部肿块 见于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等。 4伴发热 常见于传染病、恶性肿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 5伴皮肤粘膜出血 见于血液病、急性感染等。,1便血的季节 2便血的年龄 3、便血的颜色与性状 4便血的发生发展过程 5还应询问便血的伴随症状 6. 患者的一般情况 7. 过去史,1食用动物血、肝等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假阳性,但素食后即转为正常。使用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检测,则可避免隐血试验的假阳性。 2口腔、鼻、咽、支气管、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咽下后也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阳性。 3口服某些中草药、铁剂、铋剂、炭粉等时,粪便可呈黑色,但粪便隐血试验阴性。,有以下迹象者为继续出血: 1、呕血频繁,血色转为鲜红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呈暗红色,肠鸣音亢进 2、虽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已补足血容量,但外周循环衰竭的表现无明显好转,中心静脉压仍波动或暂时好转后又下降。 3、RBC、Hb、HCT继续下降,Ret持续增高。 4、在补液与尿量足够、肾功正常情况下血BUN持续增高。 5、原有脾大病人,出血后脾脏缩小,经充分补液、输血后脾脏大小不恢复者。,除外上消化道出血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象学检查:结肠镜X线检查DSA胶囊内镜小肠镜,黑便,便血,消化道出血部位与颜色的关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