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全国 IIIIII 卷卷题目题目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年。40 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 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 2017 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考题解读考题解读高考场上写高考高考场上写高考 贴近考生有新意贴近考生有新意2017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题目可以看作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语中 的“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 ,就是“任务” 。副标题的要求,既在情 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也许高三师生并没有把副标题的训练当成重点,但是这个要求却并 不生僻,也不偏、难、怪,因为考生对副标题还是比较熟悉的。如在“非连续性文本”阅 读中,副标题是常常出现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的原文就有副标题一一“阿 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 。副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篇文章的精神、 主调。主标题体现文章的内涵,正副相结合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另外,主标题和副标题应 该各自单独成行,副标题前应该有破折号。如果文章和主标题没有任何关联,会造成文不 对题的后果,缺少标题扣 2 分,但如果文不对题被暗扣的可能就不止 2 分了。此外, “我看 高考”和“我的高考”这两个副标题,要求考生紧紧围绕“我”和“高考”这两个关键词 来审题立意、构思成文。 “看” “的”体现文体要求, “看”可以考虑论述类文本, “的”可 以写成记叙抒情类文体,如果考生没有领悟到文体要求这一层,可能会造成文体混乱,以 至于分数被打压。本道作文题的材料由四句话组成,这四句话构成了一个整体,其中既有观点,也有论 据。第一句话是引入,关键词是“恢复高考” ,表示我国的高考曾经一度中断,是邓小平亲 自主持恢复的。另一关键词是“40 周年” ,往回推算是 1977 年,那年的高考在“文革”后 的拨乱反正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国家和时代的一个 拐点。第二句话说高考的目的、意义和成就,这句话是升格作文立意的关键。人才选拔与国 家昌盛、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甚至可以联系古代文化常识复习中反复提及的 “科 举考试” 。第三句话由大到小,由国到家,由集体到个人,这句话是增加作文厚度与温度的关键。 考生联系亲人、朋友,或自己的高考经历,都可以写出比较有内容和情怀的文章。能在文 中体现家国情怀,是不错的选择。第四句话“想当年” “看今天”则是涵盖古今、包罗个人与国家的句子,是张扬考生个 性的关键。考生可以从反面假设去思考“如果没有高考” ,时代和个人会怎样。仔细分析要求语中的两个副标题,可以确定两个立意方向。 “我看高考” ,一个“看”字,就要求考生对高考有看法和评价,文体选择应该是论述类。要“看”到高考之于国家、 社会、家庭和个人的价值:对于国家来说,有助于选拔人才;对于社会来说,有助于各阶 层流动,进而推进社会进步和促进公平竞争;对于家庭来说,有助于整个家庭命运的改观; 对于个人来说,有助于其知识与能力素养的提升。当然,材料只是展示了高考的正面意义, 并没有提及如影相随的负面效应,但是作为考生,还是应以建设性的积极立意为稳妥。 “我的高考”则是以记叙性的文体为主。内容上要注意一定是“我”的高考,而不应 该是别人的,更不应该是古人的。文学性强,文字优美、描写生动、富有审美意蕴的文章 更容易打动阅卷老师。可以记叙自己的高考故事,辅以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敢说真话、抒 真情,以情动人则是获得高分的不二法门。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言之有思,表达上要注意技巧的使用,如景物渲染、语言对话等等。思路一定要清晰,过 分含蓄委婉的表达,可能会费力不讨好。四川省四川省阅卷实录阅卷实录今年四川省的高考语文阅卷场仍然设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2017 年 6 月 10 曰,阅卷老师报到。阅卷老师到学科组报到时,需要出示身份证、职 称证(教师资格证)、单位介绍信、照片等以核实评卷者身份,然后领取工作证、饭卡和相 关资料。非成都市五城区的教师可以凭借工作证、身份证领取评卷住宿卡。阅卷老师进入 宿舍大门需要出示工作证。宿舍楼下,有安保人员执勤。6 月 11 日,阅卷老师集训、试评。6 月 12 日上午考核,下午正式阅卷。6 月 18 日阅 卷结束。这次参与作文阅卷的老师,由近 260 名中学一线教师和大学教师组成,被分为 13 个作 文阅卷小组。其中,中学教师必须是连续任教三年以上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高中专任 教师;高校教师必须有相关学科三年以上教学、教研经验和一定的评卷经验,具有中级以 上职称。而阅卷组组长则要求具有七年以上教学、教研经验,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高校本 科教师担任。评卷开始前,评卷场组织全体评卷教师进行保密、评卷规定、评卷程序、网上评卷操 作等培训。培训结束后还组织了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参加评卷工作。阅卷老师每次进评 卷场都需要凭本人评卷工作证,无证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今年高考作文仍由两位老师同时评阅,和上一年一样,系统设定的阈值仍为 5 分,即 两位老师所打分数的分差超过 5 分,系统会自动把试卷发给第三位老师评阅。最终,取其 中两个较接近的分数的平均分。此外,作文错别字仍是错一字扣 1 分,以 3 分为扣分上限。 另外今年新增“副标题”的要求,缺副标题扣 1 分。不过今年考生答题用字都较为规范和 谨慎,未出现“火星文”和“异体字”等。今年 54 分以上的高分作文有 700 篇左右,其中包括 14 篇满分作文。而低分作文与零 分作文亦有不少。作文得零分的原因,主要是有的考生一个字不写,交空白卷。作文得低 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考生将原材料照抄一遍,或将前面的阅读题文章拼 凑起来;更有考生在作文中辱骂自己的语文老师等。高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已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很多 人情感的传承。这道作文题看起来容易,但要写出深度是有难度的,考生虽然有话说,但 不容易说好。另外考生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等来选择副标题。从宏观上讲,题目希望全社会都能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思考和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并借此思考继承传统与时代创新发展等重大问题。从微观上看, 该题着力引导考生要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的发展,激励当代青年树立将个 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大业的观点。 本次作文仍为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即“我的高考”与“我看高考” 。在两个选择中, 又暗含对高考评价的任务驱动型写作倾向。我的高考,萤情,应写出所处的时代发展背景, 反映出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等,表达个人的感悟、体验,反映出时代风貌。学生可以回忆 过去的学习、生活,思考如何面对高考,如何规划人生,既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事明理, 发表议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构思立意:1回忆冲刺高考的酸甜苦辣,品味人生;2结 合个人高考梦想与家庭梦想的关系,谈体验感悟;3从我的高考切入,延伸到人生的各种 考试,谈人生的价值;4结合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谈意志品质、精神修养等;5结 合个人心灵成长历程与高考过程的关系,谈人生顿悟。 我看高考,重理,应站在高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来思考。主要让考生以成人 的角度来正视、看待国家的选拔考试。考生应围绕高考来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文体以议 论为主。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谈:1高考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学生成才;2高考选拔与人才 培养的关系;3高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4高考制度取得的成就和影响;5。理性看待高 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并体现出对当下和未来的价值取舍。 今年四川高考作文的平均分为 4489 分。 有的考生只谈高考本身,缺少主体“我” ,没有将“自我”融进写作过程中,缺少自主 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作文内容面面俱到,但显得空泛,没有直逼与“高考”相关的社 会现实问题。不扣材料,特别是没有扣住“高考”这个关键词。还有的考生问题意识不明 显,没有抓住任务驱动型写作的实质精神,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例如仅局限于谈“科举 制”的发展历程,没有将“科举”与“高考”结合起来;写作过程没有层次性、梯度性, 缺乏深度,总是围绕“科举”绕来绕去,没有将“高考”的历史命运与现在、未来的价值 体现及创新发展结合起来,缺乏远见和发展意识。 另外,有些作文中根本没有出现“高考” ,仅仅谈自己的学习或成长历程,或者空谈 “勤奋” “汗水” “成功”等。有的考生从“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一句出发,谈无 数人、无数家庭的辛酸奋斗史,片面地批判高考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充满了负能量,没 有注意客观辩证地认识高考,观点片面偏激,得分很低。在写作时,我们既要承认高考存 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地方的应试教育现象较严重等,也要肯定高考取得的 巨大成就,理性地思考,做到不偏不倚,以彰显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富有责任感、使命 感。 鉴于此,在写作过程中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紧跟时代脉搏。2017 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恢复高考,尊重人才,对于教育, 甚至对于整个国家的历程都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 2017 年来说,这无疑是 一个时代热点。再加上高考关乎整个社会发展,2018 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即将在 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对于 2017 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社会热点。 2注重现实介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写作需要关注与“高考”相关的社会热点 话题,比如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和人才的选拔等,从中观察社会,深入思考,探究事 物发展的趋势及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因此,写作时需要考生贴近现实,关注社会发展,关 心国家命运,对当前社会现实做深入理解和逻辑分析。 3解决实际问题。该类写作要求考生始终围绕“高考”进行,关注主体“我” ,同时 结合当下社会实际,明确观点,就事论事,缘事析理,将“高考”的历史命运与现在、未 来的价值体现及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提出解决办法,以完成特定的指令性任务。 4注重“我”的意识。 “高考”是主体事件,而“我”则是或真实或虚拟的参与者,将“我”融进写作过程中,由“我”来评论“高考”发展过程的得与失。 5树立读者意识。写作中对问题的思辨分析,最终将由“他者”来进行分析与评价。 因此在写作中,考生需要适时挑起“话题” ,吸引“读者”兴趣。 在备考 2018 年高考作文时,考生一定要紧跟时代脉搏,密切关注社会问题,培养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提出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完成特定的指令性任务。同时,加强 思维训练,以写出较有深度的文章。在行文过程中要结合材料,要有扣题意识,尽量多地 回扣材料的关键词。不要存侥幸心理,以为随便准备几篇文章就可以应对高考作文,而要 做好充分准备。评分标准评分标准项 目 等 次一等二等三等四等(2017 分)(1612 分)(117 分)(60 分)内 容20 分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感情虚假基 础 等 级表 达20 分符合文体要球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 展 等 级发 展20 分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个别语句较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补充说明: 1.能综合材料内容以及含意,联系现实生活,有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