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体育体育锻炼的方式、特点和基本要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行为,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 1. 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 2.情意表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还涉及到学生的情意表现。如能否战胜困难,坚持 参与锻炼等内容。 3.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对于评价的手段,既可以采用定量的评价,也可以采用定性 的评价。例如出勤次数就可以作为定量评价的内容,而教科书中提供的自觉参与体 育锻炼的要素表就可以作为定性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同学 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特别是采用自我评价,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 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还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有关评价表来激励学生进步,例如,教 科书中提供的自我评价表,在一个单元学习初始可以用作给学生提出自觉学习的要 求,而到了单元学习中又可以用于进行过程评价,激发学生不断努力进步,如果是 在学期末,还可被用作终结性的评价。而教科书中的探究园地则可以作为每位同学 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一个资料,作为档案袋评价的一个材料。 4.鼓励有个性地学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停留在按照 教师的要求去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主动地选择锻炼的手段和方法,找到适合自己 的锻炼模式,制订适合自己健康情况的锻炼计划,甚至可以将所学的锻炼方法进行 适当变化或改造,增加趣味性和锻炼的实效。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充分 的肯定,鼓励他们有所创新,坚持锻炼。5.课程标准中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水平六的发展性目标为:在坚持参与体育 锻炼的基础上带动同伴进行体育锻炼。虽然教科书中没有对这些方面提出具体的学 习内容,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体育骨干、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引 导学生带领同伴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并对这样的学生在进行评价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三、教与学策略 (一)教法策略 1.本节课建议教师可结合实例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对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展开讨论, 使他们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讲授开始时最好从问题切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让学 生自己总结、归纳;然后再提出问题,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使所要讲授的内容层层 深入,在热烈讨论、反复思考中得出正确结论。 3.在课堂上,多举些比赛或同学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例子,避免空洞地说教。使所讲授的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但要注意,在举学生体育活 动的例子时,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4.实践课中多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亲身体验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在体育活动中的重 要作用,利用游戏、比赛等方法渗透这些教育。 (二)学法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2.加强研究和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探究园 地,加强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体能的内容与方法发展体能的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体能的含义,提高学生对体能的认知。 2.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合作精神,能够正确体能对身心锻炼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与分析 1. 发展心肺耐力。首先介绍心肺耐力的锻炼方法。长跑是最简便、最常用的发展心肺耐力的方法。 但是学生普遍不喜欢长跑,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比较枯燥,没有趣味性,还比较艰 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教科书也给出了多种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有丰富的选 择空间。教科书中列出的锻炼项目有多种,例如常见的长跑类的锻炼手段,如慢跑、 走跑交替、快走、远足等。远足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到郊外或公园中进行长 时间的远足,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发展心肺耐力的有效手段。 此外,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快走、远足都应该有一定的强度,不是随心所欲的散步, 步行的速度应保持在 120 步/分钟以上,并逐步提高;而采用慢跑的方式进行锻炼则 不能跑得过快,当然也不能太慢,否则对心肺耐力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教科书中 介绍的锻炼方式很多,对发展心肺耐力都有各自的作用。但是,在锻炼中有一个共 同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控制好锻炼的强度,以保证进行的是有氧运动,从而达到 发展心肺耐力的目的。控制锻炼强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心率是评定和调控运动强 度的简易指标(参见参考资料),此外还可以用吸氧量、血乳酸浓度、主观感受, 以及自行车功率计、跑台功率计等多种方式来推算评定运动强度。那么运动强度控 制在什么范围内对促进心肺耐力效果最好呢?教科书中介绍了由最大心率推算靶心 率的方法来确定有氧运动强度的公式。靶心率就是根据锻炼者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 适宜锻炼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学生在这个心率范围内进行锻炼最有利于提高体 能,促进健康。教科书中介绍的靶心率计算方法是通过最大心率的方法来推算靶心 率。靶心率是一个范围,教科书中提供的公式是:(220-年龄)65%80%。对于 这个范围,有几点要说明:(1)这个公式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前一部分(220-年 龄),是根据年龄推算最大心率次数的公式;(2)以往的研究认为靶心率的范围是 70%85%,但根据这几年的研究认为,低强度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在改善心脏功 能和能力方面并不亚于高强度运动训练,采用 70%85%最大心率的强度进行锻炼比 较适合有一定锻炼基础的人,而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采用 65%80%最大心率的强 度进行锻炼比较合适;(3)对于体能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进行体育锻炼一定要注 意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采用靶心率的下限强度开始进行锻炼,不应急于求成。2.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爆发力。为了便于对比说明,教科书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爆发力的锻炼方法一起进行 了介绍和对比说明。教科书首先说明了这三种体能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关系,并通过一幅对比图直观地说明通过力量练习可以使肌纤维增粗,有效提高肌肉力量。 通过这样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准备进行锻炼时,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针对性地安排锻炼。 对于具体的锻炼方式,由于力量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可能全部一一列举,因此 教科书进行了较概括的说明,基本涵盖了力量练习的各种方式,并有简单的举例。 在实践学练的小栏目中,通过给学生提问,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并引出下文 如何调控锻炼的强度。一般来说,力量练习总是进行多次重复对抗一定阻力的一种 练习,教科书中介绍了用“RM”来定量描述锻炼的强度。RM 是英文 Repetition Maximum 的缩写,直译为最大重复次数,这是一个针对个人情况的强度指标,是指 在肌肉疲劳前完成一定次数的最大负荷。以推举杠铃为例,如果一个人能将 25 公斤 的杠铃最多推举 10 次(即最大重复次数为 10 次的负荷重量为 25 公斤),30 公斤 的杠铃最多推举 7 次(即最大重复次数为 7 次的负荷重量为 30 公斤),35 公斤的 杠铃最多推举 3 次(即最大重复次数为 3 次的负荷量为 35 公斤),40 公斤的杠铃 最多推举 1 次(即最大重复次数为 1 次的负荷重量为 40 公斤)。那么该练习者 1RM 负荷就是 40 公斤,3RM 负荷就是 35 公斤,7RM 负荷就是 30 公斤,10RM 负荷就是 25 公斤。对于 RM 的理解和使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对于不同的人来说, 由于锻炼的基础不同,要想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安排不同 的负荷进行锻炼,RM 充分考虑了个体的差异;(2)对于同一个人尽全力去锻炼的 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强度进行练习能够重复的次数是不一样的,负荷强度和重复次 数还存在一种反比关系,因此可以用重复次数来对应练习的强度。采用 RM 来描述锻 炼时应采取的负荷强度可以有利于练习者根据统一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安 排锻炼,并且同时也说明了每组锻炼的量。 发展肌肉的绝对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的方式基本是一样的,但是区别在于对抗 阻力练习的强度、次数和组数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发展绝对力量 的负荷强度应该大,重复次数少;而发展爆发力的强度应该较小些,重复次数多些, 并且要快推慢放;发展肌肉耐力的强度应该更小,但是重复次数要更多。教科书提 供了一个不同强度和组数力量练习对肌肉影响的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材料指导 自己的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发展肌肉的绝对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 等。3.发展柔韧性。 柔韧性也是重要的、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教科书首先用一幅图显示成年人柔韧 性下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来强调良好柔韧性与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以 引导学生注意加强柔韧性的练习,同时还强调发展柔韧性应针对特定的关节进行练 习,全面发展。同样教科书也给出了多种具体的锻炼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使用。 并且说明柔韧性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做到每周三次以上,每次练习前要做好热身活 动,循序渐进。此外,教科书还利用“实践与体验”和“试一试”这两个栏目教给 学生一些实用性非常强的锻炼小窍门,帮助学生科学发展柔韧性。4.改善身体成分。体育锻炼对于控制体重,改善身体成分,通俗的讲就是“减肥”也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但是只有科学锻炼才能有效地改善身体成分,控制体重。教科书中首先介 绍什么样的人需要“减肥”,然后介绍减肥的锻炼方法。减肥的锻炼方式主要是有 氧运动,与改善心肺耐力的锻炼方式基本一致,但是锻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教科书中将二者进行对比说明,并引导高中学生进行分析,教会他们科学地进行降 体重的体育锻炼。由于控制体重不仅需要坚持体育锻炼,同时还应该调整饮食。这 样一方面限制热量的摄入,另一方面加大运动量,增加热量消耗,从两个方面改善 身体成分。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坚持,只有改变旧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才能最终实现改善身体成分、控制体重的目标。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 方式,教科书中利用一个“跟我做”的栏目,提出三项改变生活习惯的实用方法, 帮助学生改善生活习惯。 5.提高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教科书还 专门对如何提高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进行了介绍。并特别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应 该在全面发展各种体能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某些体能,以促进技术动作和竞技运动水 平的提高。对于发展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教科书还提出四条建议,特别强调发 展体能要多和自己比,以引导高中生正确地进行发展运动技能的练习。三、教与学策略 (一)教法策略 1.本节课建议教师可结合实例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对体能的作用展开讨论,使他们 明确体能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2.讲授开始时最好从问题切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让学 生自己总结、归纳;然后再提出问题,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使所要讲授的内容层层 深入,在热烈讨论、反复思考中得出正确结论。3.实践课中多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能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利用 游戏、比赛等方法渗透这些教育。(二)学法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2.加强研究和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让学生探究怎样才能 把体能的作用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学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探究 园地,加强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3.必要时可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研究题目,这样做能够发挥集体优 势,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加强了同学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沟通,便于教与学 目标的达成。体育锻炼与营养需求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与营养需求的关系,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后的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 仅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保证他们有强健的体制以应付繁重的学 习。由于儿童少年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易疲劳,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