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2、教育随着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到再到的过程。 (学校系统,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5、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学校教育系统)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也就是指。 (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年的钦定学堂章程 (又称学制)以及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又称学制) 。 (清朝末年,1902,壬寅,1903,癸卯)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提出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化社会)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10、普通教育主要以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升学,就业)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化、职业中学化的趋势。 (职业,普通)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13、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14、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私学)15、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隋唐以后盛行的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科举)17、宋代以后,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四书(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 )18、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19、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其次是。 (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骑士教育)2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21、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是。 (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论语)3、战国后期, 礼记中的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教育思想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等。 (学记)4、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第二步叫;第三步叫。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 (理想国)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亚里斯多德,追求理性)亚里斯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的教育。这些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的思想渊源。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中有大量反映。 (自然,分阶段,和谐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政治学)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的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8、法国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 。 (卢梭,爱弥尔)9、德国哲学家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康德)10、瑞士教育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裴斯泰洛齐)11、英国哲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洛克)1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的为标志,美国的是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赫尔巴特,伦理学和心理学,心理学,伦理学)14、的教育思想对 19 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赫尔巴特,杜威)15、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教育思想有:,等。 (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杜威强调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为目的,围绕组织教学,以著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儿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儿童中心主义,实用主义)16、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凯洛夫)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培养人)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4、通过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培养人才)5、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生产力水平)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的要求。 (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高等中级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4、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学校教育)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第四节教育与文化1、教育是一种的文化现象。 (特殊)2、教育与文化是的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3、学校文化是指。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 (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5、学校文化的特性表现在:(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等等。(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7、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8、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9、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校风)10、学生文化的成因有:(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11、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12、学生文化的特征有:(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社会实践,能动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