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为何对颜回评价最高?孔子为何对颜回评价最高? 丁启阵众所周知,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逢人便夸颜回好学,有德行,颜回的所 思所想,孔子几乎无一不表示赞赏的。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的, 就有十几处之多。 鲁哀公问孔子哪个弟子最好学,孔子告诉他,颜回最好学,自从颜回死后,就再也没 有那么好学的弟子了(雍也)。回答季康子同样问题时,也有类似的回答(先进) 。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跟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子贡说自己不敢跟颜回相比,颜回闻一 知十,自己只是闻一知二。孔子听后,表示认同子贡所说(公冶长)。 孔子搞过门下弟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三个排行榜,颜回名列德行榜榜首(先 进)。 那么,颜回究竟有哪些优点,让孔子如此地赏识,赞不绝口呢? 根据孔子言语之间透露出来的信息,我将其概括为如下七点: 第一,喜欢并善于学习。孔子认为,弟子中,颜回是最喜欢学习的。他曾说,自己只 看见颜回在不断进步,从未看见他停步不前;弟子中,听自己说话始终不懈怠的,只有颜 回一个(子罕)。他同意子贡对颜回学习上能“闻一知十”的评价(公冶长)。 第二,处事理性有原则。自己做错事,或者心情不好,他不会迁怒于人(雍也);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得到任用时,能好好干,没得到任用时,也可以过隐居生活。 孔子认为,这一点,只有自己和颜回做得到(述而)。 第三,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样的错误,他不会犯第二次(雍也)。 第四,追求道德完善,精神充实,不注重物质享受。孔子评价颜回,说他的心可以长 久地不离开仁德,别的学生,只是短时期内偶尔想起仁德(雍也);他可以过贫寒生 活而感到快乐,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 第五,能够对孔子有所启发。孔子曾说,跟颜回说一整天的话,他也不会有半句不同 意见,好像很愚笨。但是,回头想一想,又发现颜回的话对自己还是有所启发的,颜回其 实并不愚笨(为政)。 第六,十分尊敬老师,遵循老师教诲。孔子说,颜回对他讲的话,没有不喜欢的,还 说他对自己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先进)。颜回请教仁的含义,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 仁。颜回问具体要求,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表示, 自己要努力奉行老师的说法(颜渊)。 第七,有幽默感。孔子在匡国被围困,颜回最后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呢”, 颜回说“老师还活着,颜回怎敢先死?”(先进) 以上七点,几乎就是整套的圣贤标准。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 代,大约都是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类型。 但是,论语和史记中的两段文字,不禁使人想到这样一点:孔门弟子中,颜 回是最善于拍孔子马屁的一位。 论语子罕记载,颜回这样赞叹他的孔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 尔。吾欲从之,末由也已。”颜回话里,孔子是泰山北斗,是世间最博学、最有耐心、最 循循善诱、无所不在、须臾不可离开的伟大导师。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在陈蔡之间被围困在旷野之中, 粮尽人病,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孔子本人,还在那里继续讲课、弹琴、唱歌。但是, 子路、子贡等弟子却都非常不满,纷纷跑去质问孔子,他的学说是否错了。换言之,他们 对孔子那一套儒家理论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这个时候,只有颜回一个人,依然表示,对孔 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在回答孔子“我的学说错了吗”“我们为什么被困在旷野中”两个问 题时,颜回是这样说的:“您的学说太伟大了,所以天下没有容纳得下的。尽管如此,您 还是一直在努力推行自己的学说,容纳不下有什么关系呢?容纳不下,才证明您是君子! 学说不够完善,是我们的耻辱。学说已经完善而得不到采用,那是君主们的耻辱。容纳不 下有什么关系,容纳不下才证明您是君子!”这一番宽心话,说得孔子烦恼顿消,心花怒放,一反常态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得太好了,老颜家的儿子!倘若你是富豪,我愿意给 你做管家。” 颜回不但没能成为富豪,因为家境贫寒,营养不良,他才三十来岁就夭折了。他父亲 颜路给他料理后事时,连棺椁都置办不起。 孔门弟子中,有的是将相、栋梁之才。例如,子贡、子路、宰我、冉有等人,都是出 将入相之才。但是,孔子却如此对颜回情有独钟,赞不绝口。我认为,这反映了孔子办学 理念和人才衡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太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忽视了学以致用的教育;太注 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忽视了工作能力的培养。有一次,孔子大发感慨说,颜回的学问道德 都很好,可是常常穷得揭不开锅;子贡不安本分,但囤积投机,往往能够成功(先进) 。如果说子贡是积极进取善于创新的人,那么,颜回则是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有 一天,颜回、子路呆在孔子身边,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子路说自己愿意把车马衣服跟朋 友们分享,坏了也不觉得遗憾。颜回说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张扬自己的功劳。很显然, 颜回有独善其身的倾向。 说一句老实不客气的话,论语中之所以有那么多赞美颜回的话,我认为跟颜回早 死不无关系。这说明,圣人之门,也不能免“诬生谀死”之俗;嫉妒之心,圣人师徒也有。2011-7-10 孔子也常常言行不一孔子也常常言行不一 丁启阵 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如何才可以称为“士”时,说“士”的第二个层次的标准是“言 必信,行必果”。但是,孔子本人对“言必信,行必果”并不十分推崇,孔子把不分是非 黑白只管贯彻自己言行的做法归入小人行为的范畴。事实上,孔子本人也的确有出尔反尔 的时候。请看例子: 孔子五十岁那年,鲁国执政季氏的管家公山不狃,觉得没有得到季氏应有的重用,于 是借助阳虎的力量发动叛乱。公山不狃占据了费地,作为反抗季氏的基地。公山不狃派了 使者去邀请孔子。孔子因为很久没有得到任用,对公山不狃的邀请有点动心。就说:“当 年西周文王、武王从丰镐起家,后来做了王。现在费地虽小,莫非也像西周文武王的丰镐? ”孔子想去接受公山不狃的邀请。弟子子路知道后,很不高兴,阻止孔子不让去。孔子说: “人家邀请我,难道我是白去的吗?如果他能任用我,我也许能让他变成东边的周王朝呢! ”尽管孔子最后还是没有去,但他心思已动,已经违背了他自己“危城不入”的理论。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 496),即孔子五十六岁那年,被任命为大司寇兼宰相。得到 任命后,孔子面有喜色。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是祸至不惧,福至不喜的。”孔子回 答说:“是有这说法。但不也有快乐是由于有机会使下层人活得有尊严的说法吗?” 虽然说,孔子把自己面有喜色的原因说得很堂皇,但毕竟跟他平时所说的君子的标准是相 龃龉的。 孔子师徒周游列国,一次经过蒲国时,蒲国大夫公叔氏占据蒲,发动叛乱。蒲人围住 孔子不让离开。孔子一个叫公良孺的弟子,组织了一个有五辆马车的车队跟随在孔子身后。 此人头脑聪明,勇敢有力,对孔子说:“我跟随先生,曾在匡地遇到麻烦,现在又在这里 遇到问题,这是命运。我跟先生两次遇到困难,我宁愿战死。”说完就勇敢地冲杀起来, 蒲人见状,感到害怕。于是对孔子说:“如果你们离开蒲国后不去卫国,就放你们走。” 因此,双方停止战斗。一番盟誓之后,放孔子师徒从东门离开。不料,离开蒲国之后,孔 子一路奔卫国而去。弟子子贡大惑不解,问孔子:“盟誓可以不算数的吗?”孔子回答道: “被要挟的盟誓,神灵是不听的。” 晋国掌权者赵简之属下中牟的地方的长官佛肸占据中牟进行叛乱,派人聘请孔子。孔 子想去应聘。弟子子路表示不解:“我曾听您说过,其人自身不善者,君子不去他的国 家任职。现在佛肸本人以中牟为据点进行叛乱,您想要去应聘,这是怎么回事?”孔子 回答道:“我是说过这话。但是,不是也有说坚硬啊,怎么磨也不变薄,雪白啊, 怎么染也不变黑的吗?我难道是瓠瓜,能够挂在一个地方不被吃掉吗?” 孔子出尔反尔、言行不一的故事是很多的,不止上述几个。 我们能不能据此得出结论,说孔子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呢?我认为是不能的。因为, 孔子的出尔反尔、言行不一,不是有着更为重要的道理、依据,便是事出无奈。这些道理、依据、无奈的背后,往往说明,孔子有其思想灵活、能随机应变、富有人性的一面,不同 于后世人们印象中的“孔夫子”“老夫子”“孔老夫子”。 再举两个例子。“三思而行”这个成语,意思是经过思考后再去行动,是个褒义词。 但是,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在听说鲁国大夫季文子(季孙行父)遇事总是三思而 后行之后,颇不以为然,他说:“想两遍也就可以了。”孔子家语韩诗外传说 苑等记载,曾参(曾子)在瓜地除草时,误锄了瓜秧根部。他父亲曾皙(孔子弟子)大 怒,拿大木棒打了他。曾子当时被打倒在地,过了一会儿才苏醒过来。慢慢爬起来后,暗 自思忖:“刚才我得罪了大人,大人用力教训了我,我能没有受伤吗?”回到自己房里, 关上门,边弹琴,边唱歌,想要让他父亲听了他的歌声后,知道他身体健康,并没有受到 伤害。孔子听到这事后,告诉弟子们:“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孔子对曾参不满, 理由是,在父亲生气的时候,他竟然不逃开,由着父亲殴打。孔子认为,曾参这是陷父亲 于不义、使父亲犯罪(伤害君主臣民)的行为,不是孝顺的表现。 孔子其人其思想,原本往往是鲜活有趣,具有相当灵活性的,但每每被后代的儒家、 理学家给僵化了,直至变成不可理喻的说教。 另外,如今都把孔子当作思想家,许多专家都说,要想了解孔子的思想,要熟读论 语。其实,我觉得,对待孔子,我们更应该学习孔子本人的做法,评价一个人,不但要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孔子固然是思想家,但同时他更是社会政治 的活动家,人生理想的实践家。2011-7-9 红歌:幽默的时代红歌:幽默的时代 丁启阵 江西电视台于 2006 年开始举办的大众歌手选秀赛“中国红歌会”,近两三年我陆陆 续续看过一些片段的直播,阎肃、滕矢初、牟玄甫等评委的风趣点评和一票中外参赛者的 激情演唱,给过我不少快乐。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江西电视台模仿央视“青歌赛”+湖南卫 视“超女(想唱就唱)”的选秀比赛,犹如星星之火,如今在中华大地燃成了燎原之势, 演变成了一场革命运动。从前描述一种幸运人生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今天可 以加上一句:活在红歌中。 我的不少朋友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有人脑子进水了,或者遭驴踢了,总之走火入魔 了;他们忧心忡忡,认为长此以往,历史将被拉向倒退,荒唐、浩劫可能重现神州大地, 最后,国将不国。我的想法,跟这些朋友大不一样。我以为,事情决不会是他们想象的那 么严重。唐太宗认为“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贞观政要文史),即唱什么歌 跟民族国家的兴衰没有任何关系。跟民族国家兴衰有关系的是,人(民)心的悲喜向背。 我服膺唐太宗李世民这个思想理论,虽然唐朝不曾有过“李世民思想”或“李世民理论” 的说法。 事实上,大唱红歌,是不错的全民娱乐项目:年过花甲已经退休的,闲着也是闲着, 新歌不会唱,唱唱老歌,打发时间不成问题;上下通气,舒筋活血,有利于身体健康;歌 声中回忆回忆自己的萌嫩芳华,暂时忘却眼前的羸弱疾病;借着唱红歌的机会,结识革命 老同志,来一场黄昏恋,堪慰老来寂寞。坐在宽大舒适的办公室里、雷打不动月月从国库 领着薪水的各级公仆们,生活从此丰富多彩,离开日日面对、枯燥乏味的办公桌,舒腰展 背,粉墨登场,隔三差五,屏幕上露露脸,收音机里出出声,到更大更炫的舞台亮亮相, 人人都有的明星梦,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实现了。凭自己的才智体力在各行各业打拼的中 青年人士,倘若能够放松心情,劳作间隙,偶尔瞥一眼队列整齐、表情雷同的男女,偶尔 听一耳咆哮体为主的歌声,也不失为难得的耳目享受。当今世界,拥有这种艺术样式、景 观的国家没几个了,场面的宏大繁华,街头耍猴岂可同日而语?珍稀程度,不亚于海市蜃 楼。敝帚自珍,是我中华美德;身在福中不知福,终会有后悔不迭的那一天。至于还在上 学、乳臭未干的青少年婴幼儿们,我想倚老卖老教训几句:不要以为耳朵里塞上个 MP3、iPhone4 的耳机,就听尽了天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