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诊医学十大研究进展,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Journal Watch2011,Chapter 2,氨甲环酸治疗外伤出血,1小时内给药最佳,Chapter 3,院前主动按压减压CPR,可在减压阶段得到更高的胸内负压,Chapter 4,仅胸外按压的CPR效果不及常规CPR,日本分析了日本全国急诊医疗数据库,Chapter 5,成人心搏骤停院前气管插管预后差,美国北卡莱罗纳州1142例成人心搏骤停,Contents,Chapter 1,稳定的肺栓塞住院和门诊治疗效果相似,肺栓塞(PE)患者应住院治疗,Chapter 7,肾上腺素与心搏骤停,澳大利亚研究534例心搏骤停患者,Chapter 8,心肺复苏术,何时电除颤,Chapter 9,hs-Tn试剂检测AMI,1197例急性心肌梗死,Chapter10,何时不必行腰椎穿刺术,头颅CT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ontents,Chapter 6,儿童闭合性颅脑损伤,急诊CT正常者神经并发症风险低,Hot Tip,How do I incorporate my LOGO to a slide that will apply to all the other slides? On the View menu, point to Master, and then click Slide Master. Change images to the one you like, then it will apply to all the other slides., Image information in product Image : www.themegallery.com Note to customers : This image has been licensed to be used within this PowerPoint template only. You may not extract the image for any other use.,儿童闭合性颅脑损伤 急诊CT正常者神经并发症风险低儿科急诊医疗应用研究网络(PECARN)研究者对一项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按计划进行了二级分析(secondary analysis)。研究者评估了闭合性颅脑损伤(孤立性或多系统创伤)、初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14或15分、急诊CT扫描结果正常的儿童(18岁)患者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在2年的研究期间,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有13543例(平均年龄为8.9岁,20%2岁),其中2485例(18%)为住院患者。在住院患者中,137例(6%)后续接受了影像学检查,其中16例(0.6%)有异常发现。在出院患者中,197例(2%)后续接受了影像学检查,其中5例(0.05%)有异常发现。患者均无需神经外科干预治疗。,肾上腺素与心搏骤停在首项肾上腺素治疗心搏骤停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共纳入了534例任何原因导致的院外心搏骤停成人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73%为男性),随机给予其肾上腺素或生理盐水,不给予其他复苏药物,但允许医疗辅助人员应用包括电除颤在内的其他标准的心肺复苏技术。结果显示,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作为主要研究终点的康复出院率无显著差异(4.0% vs. 1.9%),有评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研究效力不足;但肾上腺素组院前自主循环恢复和急诊转至专科病房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5% vs. 8.4%)。,心肺复苏术:何时电除颤?该研究纳入美国和加拿大复苏终点研究(Resuscitation Outcomes Consortium)网络10个研究中心的9933例非创伤性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进行组群随机研究。患者被分为两组,分别在电除颤和初始心电图心律分析前接受3060分钟或180分钟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30:2的比率进行。主要研究终点为获得满意神经系统功能且存活出院患者的比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这一比例均为5.9%。研究者得出结论:延迟电除颤并不额外增加益处。,hs-Tn试剂检测AMI一项国际前瞻性观察研究连续纳入了1197例急诊入院、有疑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初始心电图检测示非ST段抬高的患者,采用高敏肌钙蛋白(hs-Tn)试剂检测肌钙蛋白I和T水平,并评估其绝对和相对改变诊断AMI的准确性。患者同时接受了常规治疗。AMI最终诊断由对hs-Tn检测结果不知情的独立的心脏科医生进行。研究获取了590例患者刚入院时和入院1、2、3和6小时的血样。108例(13%)患者最终被诊断为AMI。肌钙蛋白水平绝对改变诊断AMI优于相对改变。2小时内肌钙蛋白T述评绝对改变值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3%、64%和98%,肌钙蛋白I也有类似结果。肌钙蛋白T和I水平6小时绝对改变值诊断AMI的准确性并不优于2小时绝对改变值。,何时不必行腰椎穿刺术?当前的观点认为,即使头颅CT检查阴性的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也应当行腰椎穿刺术(LP)。加拿大一项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了11所三级医院急诊科3132例年龄大于15岁、神经功能未受损的患者,采用第三代多层螺旋CT对患者行头颅检查,以评估急性头痛或头痛伴晕厥。患者主治医生判断是否行LP。CT的判读由对研究不知情的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结果显示,010分模拟评分评出的平均头痛严重度峰值为8.7分。在CT阴性患者中,49%接受了LP。总体上,240例(7.7%)的患者被诊断为SAH。头颅CT诊断SAH的敏感性为92.9%,阴性预测值(NPV)为99.4%。急诊科医生确定了3例之外的所有SAH,这3例患者均为头痛发作后6小时以后接受头颅CT检查。在953例头痛发作后6小时内接受头颅CT检查的患者中,头颅CT的敏感性和NPV均为100%。随访1和6个月时未发现有漏诊SAH的情况。,稳定的肺栓塞住院和门诊治疗效果相似一般来说,肺栓塞(PE)患者应住院治疗。一项公开标签、随机、非劣效性研究连续纳入了欧洲和美国19个急诊中心的成人死亡风险4%、有症状的PE患者,对比了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效果。室内空气条件下血氧饱和度90%、收缩压100 mmHg、胸痛需阿片类治疗、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风险高(近期卒中、胃肠出血或血小板计数75000/mm3)的患者不符合入组条件。所有患者初始接受皮下依诺肝素(1 mg/kg,每日2次)继以抗凝和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至少90天。结果显示,该研究共纳入171例门诊患者(平均年龄为47岁)和168例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49岁)。90天内,两组均出现1例非PE导致的死亡病例。门诊患者中出现1例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90天内,门诊患者中发生1例大的出血,而住院患者中未发生大的出血。在第14天时,两组患者均有超过90%的患者对治疗满意或非常满意。,氨甲环酸治疗外伤出血:1小时内给药最佳在CRASH-2研究中,20211例成人外伤出血或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外伤后8小时内被随机分为氨甲环酸(TA)或安慰剂治疗组;结果显示,TA治疗降低了全因住院死亡率,但不增加血管栓塞事件。在对该研究数据进行的随访分析中,研究者评估了TA对出血对住院死亡率(35%)的影响。结果显示,外伤后1小时内给予TA较安慰剂可显著降低出血所致死亡率(5.3% vs. 7.7%),13小时内给药也得出类似结果(4.8% vs. 6.1%)。但是,外伤后38小时内给药显著升高出血所致死亡率(4.4% vs. 3.1%)。,仅胸外按压的CPR效果不及常规CPR基于一些大型研究发现,指南建议未经训练的目击者可为院外成人心搏骤停者行仅包含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术(CPR)。日本研究人员分析了日本全国急诊医疗数据库,对比了接受常规CPR(19328例)或仅含胸外按压的CPR(27707例)的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转归。结果显示,常规CPR组1个月生存率和神经功能良好的1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仅含胸外按压的CPR组。考虑了年龄和心搏骤停原因后,研究发现,仅年龄小于20岁的非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获益于常规CPR。考虑了心搏骤停至开始CPR的时间和心搏骤停的原因后,研究发现,非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接受常规CPR相对于仅含胸外按压CPR的益处随心搏骤停至开始CPR的时间延长而增加,而研究未能在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中未能得出这一结果。,院前主动按压减压CPR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较标准CPR可在减压阶段得到更高的胸内负压。一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美国46个急诊医疗机构的1653例成人非创伤性心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标准CPR或ACD-CPR组。ACD-CPR组改良Rankin scale评分3分的存活出院(主要终点)率显著高于标准CPR组(9% vs. 6%),这一差异在随访1年时仍得以维持。两组的残疾等级量表评分和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但ACD-CPR组肺水肿发生率高于标准CPR组(11% vs. 8%)。从拨打急救电话至专业人员开始CPR的平均时间无组件差异(约为6.7分钟),若这一时间超过10分钟,则不能达到主要终点。,成人心搏骤停院前气管插管预后差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美国北卡莱罗纳州急诊医疗机构1142例成人心搏骤停患者,评估了院前气管插管术与现场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存活出院的关联。结果显示,203例患者院前未行气管插管术。院前未行气管插管术者现场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分别比成功进行气管插管术的患者高2.3和5.5倍。中断胸外按压而行气管插管术可能不利于患者转归,进一步研究应确定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院前行气管插管术是否弊大于利,Click to add title,A title about content,Title in here,PowerPoint Diagrams designed by ThemeGallery.,PowerPoint Diagrams designed by ThemeGallery.,PowerPoint Diagrams designed by ThemeGallery.,Add title in here,Add title in here,Add title in here,在美国胸科学会国际会议上提出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定义根据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氧来分类,提示缺氧越严重,病死率就越高,幸存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也越长。轻度、中度和重度ARDS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7%、32%和45%,幸存者接受机械通气的中位时间分别为5天、7天和9天。该研究已于5月21日在线发表在JAMA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重症医学系主任Niall D. Ferguson博士和多伦多大学医学教授兼桑尼布鲁克健康科学中心创伤/急重症项目负责人Gordon D. Rubenfeld博士报告称,新定义是根据国际专家小组的共识意见拟定的,并且通过来自7个中心2个大规模数据集共计4,457例患者的meta分析进行了经验验证。欧洲急危重症医学学会于2011年在德国柏林组建了一个专家小组来拟定ARDS新定义,希望在1994年美国-欧洲共识会议(AECC)所提出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AECC定义被广泛采纳以来,出现了一些关于信度和效度的问题。美国胸科学会和重症医学学会也对2011年的这次共识行动表示支持。,依照新的柏林定义,轻度ARDS患者存在轻度缺氧,定义为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气分数比值介于201300 mmHg (PaO2/FIO2= 201300 mmHg);中度缺氧者(PaO2/FIO2=101200 mmHg)则为中度ARDS患者,重度缺氧者(PaO2/FIO2100 mmHg)为重度ARDS患者。,研究者报告称,柏林定义最初还纳入了重度ARDS的4项辅助参数,但后来开展的meta分析显示,这些参数并不能提高该定义对病死率的预测价值,于是将其删除。被去掉的参数分别为:影像学严重程度、呼吸系统顺应性、呼气末正压和经校正的每分钟呼气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