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陈超,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与探索,内容概要,综合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目的教学方式现状 建设统一教材 构建团队式、群体式的教学梯队教学质量控制,设计的意义与目的(1),综合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工科专业、同时也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培养计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的意义与目的(2),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将大学前期所学的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工程设计方法和原则,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的能力。,教学方式现状(1),没有可参照的统一教材,指导教师根据各自的理解进行个体式指导,随意性比较大;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参考资料过多、过细,学生独立查阅资料、选择比较设计方案的余地和空 间减少了;,教学方式现状(2),一些近年毕业的青年博士,由于工作的需要很快走上了本科教学的岗位,这些青年教师大都是校门-校门的学习经历,理论基础扎实是他们的优势,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综合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学方式现状(3),100余所高校中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大部分是近些年新设置的专业,从师资的配备到师资的构成与老校比较都存在较大的距离。,改革途径1建设统一指导教材(1),建设一套可适用于指导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综合课程设计阶段与毕业设计阶段学习的教材, 将有利于工程实践教学的系统化、全面化、以及科学化。,改革途径1建设统一指导教材(2),教材的内容:1)设计总则设计的深度要求、以及它与实际工程设计的异同性;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熟悉的国家相关规范和法律文件;基本的工程图纸设计要求及其工程图纸的构成。,改革途径1建设统一指导教材(3),2)专业部分设计涵盖内容: 采暖与供热系统,空调系统,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空调净化系统,冷、热源系统。,改革途径1建设统一指导教材(4),2)专业部分设计重点介绍:相关的负荷计算方法及其原则,以及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常用系统设计特点、设计方法及其设计原则;重点介绍:常用设备性能及其选用、计算原则;介绍相关的图纸内容构成和画法。引导介绍:各部分相关的具体计算公式和设计细节,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改革途径1建设统一指导教材(5),3)建筑节能的方法。4)介绍新技术、新方法。,设计指导教材,改革途径1建设统一指导教材(6),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第三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部2006年4月,目 录 第1章 设计总则1.1 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2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任务和要求1.3 相关规范及通用图集1.4 图纸构成与要求1.5 与其他专业的配合第2章 采暖与室外热网系统2.1 采暖设计热负荷2.2 室外热网设计热负荷2.3 室内主要采暖系统形式、特点及设计方法2.4 主要散热设备性能及选型计算2.5 水力计算2.6 室外热网的布置及保温2.7 供热系统的热力入口2.8 采暖系统的节能技术2.9 施工图构成,第3章 空调系统3.1 空调热、湿负荷计算3.2 常用空调系统的特点、设计方法及比较3.3 送风量与气流组织3.4 空调水、风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其计算3.5 主要空调设备性能及设计选型3.6 空调设备及管道的保冷与保温、消声与隔振3.7 空调系统的节能3.8 施工图构成第4章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4.1 通风系统设计4.2 防排烟系统设计4.3 施工图构成,第5章 空调净化系统5.1 洁净室概述5.2 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过程及步骤5.3 大气含尘浓度及室内发尘量5.4 空气净化系统的形式5.5 气流组织设计及送风量计算5.6 正压设计及新风量计算5.7 过滤器设计5.8 洁净度的计算5.9 相关专业的配合第6章 冷、热源6.1 冷源6.2 热源6.3 冷、热源共用6.4 施工图构成,第7章 新技术简介7.1 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7.2 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7.3 冰蓄冷空调系统7.4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CFD简介7.5 空调系统能耗模拟分析软件DeST 简介,多媒体课件,改革途径1建设统一指导教材(6),改革途径2构建团队式、群体式的教学梯队(1),目前教学一线青年教师比较多、缺乏实际工程经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前长期沿用的个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于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指导。,改革途径2构建团队式、群体式的教学梯队(1),搭建指导教师团队,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是这个团队成员的主体;设计指导变以前的个体式指导为现在的团队式指导;针对学生在设计中各个环节可能或已经遇到的问题,由团队的教师有针对性的、分专题进行辅导和答疑。,改革途径2构建团队式、群体式的教学梯队(2),收获:教学模式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和调动老中青教师的优势和积极性;教师将平时的科研活动和工程实践活动与设计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师间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建设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改革途径3教学质量控制 (1),重点考察学生在负荷计算阶段以及系统方案比较与设计阶段的设计情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个人+团队的形式进行答辩,考核各部分的设计要点、过程分析、结果比较的正 确性;在负荷计算部分,重点考核空调、供暖负荷计算与建筑节能;在方案比较与设计部分,重点考核方案优化与节能。学生通过多次的总结、答辩和设计优化,工程综合设计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结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通过与同行的相互交流,共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术人才。,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