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8 页 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主持人:张玉荣主持人:张玉荣 荀升亮荀升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1 年 6 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 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 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 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 中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更多地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上。 2013 年教育部向全国各省市颁发了 13 号文件教育部关 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文件 要求,加强教师研修社区、学习空间建设,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微课”这一新 生事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新方式, 也为教师的成长开拓了一个新途径。研究微课、利用微课已成为目 前教学改革潮流中的新亮点。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 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用于帮助其他教师改进课堂 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 第 2 页 共 8 页 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 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有机地利用微课所具有的特殊的呈现方式和功能,根据教学的 需要,精心设计微课,有效使用微课,把教育思想、信息技术、信 息资源、信息方式、人力资源与课程的内容有机相结合,从而促进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 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 大化和最优化。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的价值: 对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是为了实践、落实省、 市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微课、利用微课所具有的特殊的呈现方式和 功能,把教育思想、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式、人力资源与 课程的内容有机相结合,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 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拓展教师成长的新途 径,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必将促进教师素质的 提高,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四、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 (一一) )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目标: 1.认识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实现教育观念的改变。 2.熟练掌握微课的制作技术,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第 3 页 共 8 页 3.能灵活地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4.探索微课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加快教师成长的新途径。 ( (二二) )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内容: 1.微课的内涵、种类、功能及呈现方式。 2.微课在目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4.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 (三三) )课题研究重点:课题研究重点: 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五、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 (一一)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加强领导,注重调研,收集分析相关资料,求真务实,从形势 的迫切需求出发,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紧抓课堂教学这一教改 主阵地,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概括 性,努力探索实现快乐、高效的小学数学学习和教师快速成长的新 途径。 1.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 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2.课题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合理 措施,实施验证; 3.定期组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第 4 页 共 8 页 4.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实验教师 的教研能力,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5.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 (二二) )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将历时两年时间,拟分四个阶段完成,各个阶段研 究内容和重点不同,具体实施设想为: 第一阶段:申报立项阶段(第一阶段:申报立项阶段(20152015 年年 3 3 月月20152015 年年 1010 月)月) 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申报立项(张玉荣 荀升亮) 第二阶段:培训学习阶段(第二阶段:培训学习阶段( 20152015 年年 1111 月月 20162016 年年 4 4 月)月) (1)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提高研究队伍素质(张玉荣) (2)准备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荀升亮)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62016 年年 5 5 月月 20172017 年年 1 1 月)月) (1)进行调查研究,准备调研报告。(刘静静 丁桂阳) (2)根据子课题和相关工作进行成员分工。负责人:(张玉荣 荀升亮) (3)研究操作实施。(陈 娟 沈立刚) (4)教师提供相关研究论文。(全体成员)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72017 年年 2 2 月月 20172017 年年 6 6 月)月) (1)阶段性工作总结,撰写报告。(赵洪威) (2)子课题研究报告。(左达超) (3)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张玉荣) (4)课题结题报告。(荀升亮) 第 5 页 共 8 页 (5)收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集和优秀微课作品集。(全体成 员) (6)向县市申报结题。(张玉荣 荀升亮) 六、课题研究方法六、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初期,通过调查,认真调查微课在目前 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进行岗前培训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微 课的内涵、种类、功能及呈现方式,并熟练地制作微课、使用微课。 3.案例研究。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案例分 析研究。 4.辅助研究方法: 文献法:借助于有关书籍、报刊、网站,搜集整理资料,在研 究中借鉴经验,不断学习,改进方法。 实验法:运用理论为指导,通过具体教学实验,验证理论的科 学性。 比较研究法:对实验班和比照班进行观察、调查、分析、总结。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利用微课所具有的特殊的呈现 方式和功能,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微课、熟练制作微课、有 效使用微课,把教育思想、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式、人力 第 6 页 共 8 页 资源与课程的内容有机相结合,就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 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 现教师的快速成长和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本课题立足于本校数学教学的实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 针对存在的问题来制作微课、利用微课,从而使微课能广泛高效地 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成长探索出一条切 实可行的新途径。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收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学习成果、学生总结自 主探索学习的方法 2.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集锦 3.课题研究案例集锦 4.课题结题报告 九、九、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情况分析: 本课题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有进行课题研究的前 期基础。余栋梁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主持淮安市教学研究第七 期课题“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并已结题。 张玉荣主任,一级教师,曾参与淮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 题“小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研究”并已结题,其他成员也都是我校 的教学骨干。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 7 页 共 8 页 (1)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本校常态课堂教学实 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进行本校“有效课堂教学”的摸 底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以把握我校各班级课堂教学有效程度以及 改进优化的必要性分析及突破口的寻找与确定。 (2)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 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 在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2)师资力量雄厚。承担课题的老师是一线老师,有足够的时 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独立承担过县级、市“十五”课题 的研究并顺利结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 行。 (3)我校特别注重教学教研活动,始终以“科研兴校”作为办 学方针。我校尤其重视教研开发建设,在教学科研上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精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组织和经济保障。我校 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藏书条件都为课题 的研究实施创造了可靠的保障。 (4)我校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各办公室、教室都能上网;各教 室都安装了最先进的“微光量子多媒体一体机”、摄像机等教学设 备,闭路电视、广播系统完善;每位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 第 8 页 共 8 页 我校教师学习使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微课制作和展示教学提 供可能。 鉴于此,本课题组有能力也有信心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