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鹏翼垂空英雄志 落日常照赤子心 论辛弃疾词中的日意象 【摘要摘要】 稼轩词是两宋词坛存世量最丰、艺术成就也最大的一部 词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赞誉辛弃疾曰:“其堪与北宋人 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1。此言得之。 稼轩词的突出特点之一 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通过对辛词中日意象的分析和探究,尤其是 对“落日” 、 “明日”和“日边”等意象的具体研究,不仅可以再现 一代词宗的壮怀理想和拳拳赤子之心,更能见出辛弃疾豪迈而又充 满悲壮的一生。 关键词:关键词:辛弃疾 稼轩词 意象 日 辛弃疾,生于儒乡,弱冠之年已然经史满腹,日日念怀天下;辗 转江湖,华发苍颜依旧壮心不已,每每思归君侧。六十八个春秋, 四十六年宦游。辛弃疾“从事于诗文歌词创作活动的年代是从公元 一一六一到一二零七这四十六年” 2。根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 注考证审定, 稼轩词共存世六百二十九首。据笔者统计,其中 涉“日”字的词共有 161 首,占全词的 26;把“日日”联用的情 况只算作“日”字出现一次论,则日意象共出现 184 次。而其中, 日意象的不同组合竟高达 67 组,又以“落日”14 次、 “日日”12 次、 “明日”11 次、 “何日”10 次、 “当日” 、 “日月”和“日暮”各 8 次、 “今日”和“少日”各 7 次为最,其余组合由于太过繁多便不再一 一述列。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曾指出:“风雅之规,典则居要, 古诗之妙,以求意象。 ”可以说,日意象是辛弃疾运用得最多也最有 特点的自然意象之一。 “落日” 、 “明日”和“日边”等典型词汇在词 人的笔下,已然不仅仅是一个个粗浅的名词性意象,相反却深深地 烙上了丰富的主观情愫。通过对其进行具体地分析和探究,将有助 于深入一代词坛巨匠的内心深处一探幽微,对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 爱国赤子形象更是备显重要且必要。 一、落日楼头,英雄志顺水东流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 南)人。其父早亡,主要由其祖父辛赞抚养成人。因成长于金人占 领区,又受其祖父影响,少时习武;更加之身处儒学腹地,经史博 通,自幼便胸怀天下,立志剑指三秦,收复失地。正如满江 红鹏翼垂空中所云“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高宗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 1161 年)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下侵宋,时年仅 22 岁的辛弃疾揭竿而起,不久又转投耿京。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 害,辛弃疾亲率勇士 50 骑直扑济州(今山东巨野)屯有五万之众的 金兵大营,生擒张安国,继而解往建康明正典刑。擒拿叛徒的同时, 辛弃疾还及时感召了近万名兵士起而反正。这便是“壮岁旌旗拥万 夫,金襜突骑渡江初。 ”仅此一事便足见辛弃疾智勇非凡,好一派大 将风范。时人洪迈稼轩记对此曾评述说:“壮声英慨,懦士为 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怎奈何,赵宋朝廷重文轻武,又恰逢 天下分崩,神州大地,政权林立,辛弃疾一干人马刚入南境旋踵即被 解除武装,其人被丢到江阴做签判。辛弃疾满怀一腔热血南来,自 认为“咫尺长安日” ,总希望“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 发” (念奴娇论心论相 ) 。无奈朝廷用人“重南轻北” ,而辛弃 疾一人却身背“归正人”和北方人的双重身份,因此更是频遭猜忌、 屡受排斥,只得“日日闲看燕子飞” 。自 1162 年奉命南归到词人辞 世,三仕三已,辗转江湖,宦海沉浮,身犹雨中浮萍,根虚无着处; 意随华发增添,渐行渐迷离。 昔日的英雄志渐渐化为“闲愁千斛” ,昨天的复国梦业已随江水 东流。于是,一种莫名的“落日情怀”便时时萦绕在词人心头,挥 之不去。 走进稼轩词的世界,便犹如徘徊在“落日的画廊” ,左 顾右望,尽是日暮情殇。残阳如血,孤鸿哀鸣,此时的“落日”已 然远非仅是日薄西山的时间指针,而早已转成了饱含惜时叹老、壮 志难酬的悲伤象喻。譬如: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 周显先韵 ) 背人白鸟都飞去,落日残鸦更断肠。 (鹧鸪天水底明霞十顷 光 ) 天宇沉沉落日黄。云遮望眼,山割愁肠。 (一剪梅尘洒衣裾 客路长 )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 渔父词 ) 辛弃疾胸藏一腔热血,手握三尺长剑,本以为能够“看试手,补 天裂” ,只可惜君昏臣媚,奸佞环立,往日沙场跃马冲杀的飞将军只 落得个“茅檐低小” ,纸上拈花空寂寥。凡此种种,怎一个愁字了得! 且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 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 1174 年)秋,词人时年仅仅 34 岁,正是春秋鼎盛,本该宏图大展, “平戎破虏” ,建功立业,可奈 何登楼远望, “故国沦陷、国耻未血的仇恨和焦虑,故乡难归、流落 江南的漂泊感,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英雄的生命等闲虚度的失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3一一扑面而 来,郁结于胸,不得排解。此词起笔雄浑,比肩唐人高处;过片连 用三典,委曲诉衷肠;结煞笔力千钧,更兼丝丝凄美。一问世便犹 如风雷动,更赢得后人代代称颂。 词人胸怀一腔热血,然而却岁月蹉跎,报国无门,赳赳雄心只换得 踉跄登高,落日楼头,满目苍凉,顿感英雄志顺水东流,可惜、可叹、 可悲!正因此词含蕴万端,恰可作为辛弃疾一生行藏的诗化总结。 二、明日何其多,赤子心成蹉跎 辛弃疾既有诗人气质,更有一腔军人的热血豪情。他的人生理想 本来就是要做“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一代名将,凭借“平戎 破虏”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 。无奈, “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 (新荷 叶和赵德庄韵 ) 。以气节自许、以功业自负的辛弃疾奉命南归之 后,雕弓挂壁,长铗生苔,壮岁传奇旋即滑向宦海沉浮。然而,根 深蒂固的入世英雄观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又时刻躁动于心间:“我 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 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 。纵然仕途多舛,烈士暮年,入夜也 要梦回长安看尽“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绕床饥鼠 ) 。 儒家 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事功观念一时一刻都未曾脱离辛弃疾的心田, 反而时时刻刻促使他对明天充满希冀,也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勿忘 国耻、收复失地。譬如: 明日伏波堂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 (满江红绝代佳人 ) 尊前老泪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玉楼春往年巃嵸堂前 路 ) 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 (感皇恩春事到清明 ) 此时的“明日”已非单指隔夜可触的晨光,已然熔铸了词人满心 的期待与希望。可是,纵然“从今日日倚高楼” ,算而今,北望神州, 试问几人曾见“日日春风好”?怕多是“落日残霞更断肠”!如 临江仙风雨催春寒食近下片: 绿叶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 醉,却笑众人醒。 此词作年无可考, 稼轩词编年笺注将其列于甲辰岁寿韩南 涧词之前 1。然而尽管如此,后人仍然可以从中窥见些许隐情别义。 该词下片文虽短却连用两典。唐宰相裴度隐退洛阳时,曾建有一堂 名绿野,常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酬唱,不问朝政。词人化用此 典,以“绿野先生”比况同样赋闲在家的前尚书;而“闲袖手”一 词看似平淡,却暗含微情,给人一种隐隐约约的不得已之感,这也 使得下文的抒情变得水到渠成。 “未知明日定阴晴”虽然明写现实天 气阴晴无定,其真正的意图却在暗示宦海风雨难测。最后两句虽典 出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遭遇,但却反 用其意,更显言短意长。词人为何不渴望醒而期望“一饮动连宵, 一醉长三日” (卜算子饮酒不写书 )呢?个中三味,一言以蔽之:世 乱而君昏,主和者众而权势滔天,主战者寡而人微言轻。可以想见, 后者自是“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 (水调歌头寄我五云字 ) ,英雄空怀报国热忱却无用武之地,只落得个投闲置散!辛弃疾反 用屈原“是以见放”之典正是借别人酒杯以浇自己心中块垒,只可 惜,酒销愁不销,借酒销愁愁更愁。 英雄壮志难酬,赤子心空悠悠。明日事风雨难期,而今赋闲在 野,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 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水调歌头鸥盟 ) 。词 句貌显悠然自得,然而却断无李太白“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 1 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 M.北京:中国书店,2006.1.第 313 页. 的飘逸潇洒。与其说“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是欢欣之语,倒不 如直剖其理,实指生活极度单调, “心似孤僧” ,百无聊赖, “一日甚 三秋” ,只得侣鱼虾、与鸥盟!也正因心中“闲愁千斛”难解,词人 在近二十年的赋闲蛰居期间自然而然地把陶渊明引为异代知己,并 在其词作中频频向陶渊明发出由衷的钦佩和赞叹。譬如: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 桑陌上尘。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 岁月何须溪上记,千古黄花,自有渊明比。 (蝶恋花洗尽 心机随法喜 )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与诗情不相似。 (洞仙歌婆娑 欲舞 ) 尽管辛弃疾与陶渊明的生命遭际有诸多相似之处,并且他的隐 逸词在遣词用字和志趣情怀方面也都有意向陶渊明学习、靠拢,但 是二人的确不能“异质同构” 。概而言之,辛少陶之三分田园痴,而 陶逊辛之一片事功心。只此一异,转成天壤。辛弃疾作为一位具有 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的爱国赤子和军事家,纵然蛰居廿载,置散山野, 其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雄心或许会有所降温,但抗金复国之心却是至 死不休,正所谓“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 明日风光明日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辛弃疾满心期待 “看一日,须有致君时” ,可是迎接他的却是光阴水逝,屡遭贬斥, 一颗赤子之心总被抛向冰天雪地。无奈、忧怨、失望、悲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三、日边消息迟迟,空喊杀贼 赵宋立国,重文轻武。自太祖太宗以降,武备偏废,致使诗礼 之民渐成积弱之躯,更加之治国失策,冗官泛滥,冗兵如蚁聚,纵 有庆历新政,难解“三冗”之困;熙宁变法,不振兵甲之坚。不料 北族南下,赵室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以致惨酿靖康之变, 神器蒙尘,徽钦二帝,竟为胡虏!从此宋室南渡,偏安江南。靖康 之变后又十三年,辛弃疾降世。山东, “三孔”之乡,儒风甚浓。辛 弃疾生于斯长于斯,长期浸淫,自然诗礼旁通;加之身处外族铁蹄 之下,胸中更藏一股“平戎破虏”的怒气与一腔建功立业的热血豪 情。孰料身背“归正人”和北方人双重身份的武将辛弃疾一入宋境, 旋即便被牢笼下僚,从此仕途坎坷,悲喜参差。自辛弃疾 1162 年奉 命南归,至 1207 年溘然长逝,词人在南宋总共生活了四十六个春秋。 而就在这 46 年间,又被投闲置散、蛰居上饶、铅山将近二十年之久! 词人生命中余下的三分之一也同样曲折坎坷、荆棘满布。辛弃疾一 生“三仕三已” ,宦途辗转,先后“竟被调动了 37 次” 4!短短一 生,竟有如此遭遇,换作任何人,焉能不生“闲愁千斛” 。 纵然仕途不顺,沉沦下僚,辛弃疾也从未真正放弃过抗金复国 的宏志,时时刻刻都在期盼着“消息日边来” ,获得皇帝召见,一展 抱负。词人饱读诗书,自然深知“天之神,日为尊”和“日为人君” 之典,于是辛词中频繁出现“日边”意象。此时的“日边”不仅仅 象征人君,更隐喻了辛弃疾的“弓马事业”和壮怀理想。词人在与 友人唱和或是给上官、同僚祝寿时,也时刻不忘以此与诸君共勉。 譬如: 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 (满江红鹏翼垂空 ) 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 ) 看看有诏日边来,便入侍,明光殿里。 (鹊桥仙寿余伯熙 察院 ) 辛弃疾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