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黄尾密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俗称黄尾、黄片、黄姑子、黄瓜鱼 等,隶属于鲤科、鲴亚科、鲴属,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 珠江、闽江及闽东南各溪流,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易捕捞等特 点,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移入池塘驯养,至 20 世纪 60 年代初人工繁殖获得 成功,但其体质嫩弱、性情急躁,人工繁殖难度较大,未能形成批量的苗种生 产。近年来,随着黄尾密鲴野生资源的锐减,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促进了人工 养殖的发展,其人工繁育技术也日趋成熟,且该鱼易养殖,饲料来源广,养殖 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增养殖前景,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 整中首选的优良品种之一。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 黄尾密鲴体长而稍侧扁,腹部圆。头小而尖,眼居头侧上位, 吻端圆突,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横裂呈弧形,下颌有发达的角质边 缘。体长为体高的 3.23.6 倍,为头长的 4.44.8 倍。头长为吻长的 2.73.7 倍,为眼径的 3.74.7 倍。下咽齿 3 行,主行侧扁,外形呈细条状。鳃耙 4751,短而侧扁,呈三角形,排列紧密。背鳍,7;有硬刺。胸鳍不发达。 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稍后。臀鳍较小,有 911 根分枝鳍条。尾鳍分叉, 上下叶近相等。侧线前部弯曲,后延至尾柄中央。鳞较小,侧线鳞 6368。肛 门靠近臀鳍,肛门前有一小段不明显的腹棱,以此区别于细鳞斜颌鲴。体色背 侧灰色,腹部银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斑块,尾鳍桔黄色。2.生活习性 黄尾密鲴属底层鱼类,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下层,尤其 喜栖息于多水草、软泥底质的水域底层,一般少到上层水域活动,但在缺氧时 会浮上水面而出现“浮头“现象。生存水温 538,最适生活温度 1630。冬季群集在深水处越冬,春季水温回升时开始分散于水域下层, 繁殖季节上溯至流水浅滩产卵繁殖。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最适生长水温 1825;水体最适溶解氧含量在 3mg/L 以上,当溶解氧含量低于 1.5mg/L 时 出现缺氧浮头,甚至窒息死亡;适应 pH 范围在 6.08.5,最适 pH6.87.5。3.食性与生长 黄尾密鲴属杂食性鱼类,食性特点偏于植物性,主要食物以 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和藻类为食,摄食方式以下颌角质边缘刮取。仔鱼阶段以浮 游生物为食;体长达 3cm 以上转食附生藻类、水生植物的枝叶、有机碎屑以及一 些底栖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常栖息于水体下层,刮取有机碎屑、腐殖质 及水体中的附生藻类等,也可摄食人工饲料(如米糠、麸皮、菜籽饼和配合饲 料等) 。若与其它鱼类混养,放养量适中时可不必增加投喂饲料,只靠其它鱼类 摄食的剩余饲料残渣和天然饵料生物即可。在自然水域中,黄尾密鲴个体体长 30cm 左右,体重 250g300g,最大个体体长可达 40cm,体重 400g500g;当年 鱼可生长至体长 15cm20cm,体重 150g200g;2 龄鱼生长至体长 25cm30cm,体重 250g300g。在池塘养殖条件下,1 龄鱼体重 250g300g,2 龄鱼体重 350g400g,3 龄鱼体重 500g600g。4.繁殖 黄尾密鲴 2 龄即可达性成熟,成熟个体体重在 300g 以上。产卵时 间在 4 月6 月间,以 5 月为产卵高峰期。在自然条件下,生殖季节亲鱼群集 于浅滩处,相互追逐、交配、产卵,通常将卵产附于砾石之上进行孵化。繁殖 水温在 2028,最适水温 2225,低于 20或高于 28均难于产卵 繁殖。个体怀卵量在 6 万粒10 万粒,最高达 15 万粒20 万粒。卵为沉性卵, 稍带黏性但黏着力不强,卵产后沉入水底,黏着于水底固着物上,有时还会相 互黏结成团状。卵子的外围包着一层卵壳,人工孵化时最好将卵壳清除。二、人工繁殖技术1.亲鱼选择 达到性成熟的 2 龄黄尾密鲴一般体重在 300g500g,可于每 年的捕捞季节从江河、湖泊、水库中捕获而作为繁殖用后备亲鱼,经池塘强化 培育后进行催产;也可在繁殖季节从江河、湖泊、水库中捕获亲鱼,直接催产。 雄鱼头部、鳃盖、尾柄、胸鳍等处“追星“较多,抚摸粗糙,轻压腹部有乳白色 精液流出,个体较小;雌鱼腹部突出,卵巢明显而柔软,无“追星“出现。选择的 亲鱼要求为性成熟特征明显,体型好,体色鲜艳,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个体。2.亲鱼培育 通常采用分段培育法,在每年冬季选择 2 龄以上的亲鱼进行专 池强化培育,加强池塘水质管理,直到催产后再把产后亲鱼放入成鱼池中混养, 混养期每年 8 个月10 个月,产前单养 2 个月4 个月,既有利于养殖水面的 合理利用,又能促使亲鱼正常发育。亲鱼培育池以面积 1 亩左右、水深 1.0m1.5m 为宜,池底平坦并含有一定的腐殖土,进、排水方便,亲鱼放养密 度 300 尾/亩左右。亲鱼混养可与鲢、鳙、草鱼等品种搭配,放养密度 90 尾/ 亩100 尾/亩。无论单池或混养,均应合理施用人畜粪来肥水,尤其在产前, 除保持水质肥、爽外,应投喂一些米糠、麸皮、菜籽饼等饲料,也可投喂部分 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 2%3%。此外,从 3 月起每隔 7 天10 天对单养池加注新水 1 次,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3.人工催产 每年 4 月下旬至 5 月初,当水温稳定在 20以上时开始人工 催产。催产水温要求在 2028,最适水温 2025。采用胸腔一次注射 法,雌鱼注射 10g15g 的 LRH-A,和 2 个/kg3 个/kg 的 PG,雄鱼注射剂 量减半。注射催产药物后,将亲鱼按雌雄比例 11.52 放入产卵池中,并不 断保持流水刺激,以达到自然产卵、受精。水温 2023时,效应时间 10 小时12 小时;水温 23 25时,效应时间 9 小时10 小时,受精率为 60%75%左右。黄尾密鲴产沉性卵,稍带黏性,但受精卵黏附池底的程度并不 紧,在适当的流水冲刷下可以自行脱黏。若采用人工授精则实行干法授精,发 现亲鱼在产卵池中追逐剧烈,应及时拉网检查,适时采集精子、卵子,受精卵 应用泥浆水脱黏。4.受精卵孵化 采用孵化缸或孵化环道进行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入受精卵 70 万粒80 万粒。孵化过程中,受精卵的卵膜不吸水膨胀,不易溶解,易生水 霉而败坏水质,影响孵化率,所以,必须及时清除带有水霉的受精卵和死卵。 采用产卵池兼作孵化池时,可在产卵池底部铺设网片,待亲鱼产卵完毕及捕捞后,及时将带有受精卵的网片提离池底,让其置于水体的中上层,并不断保持 微流水而进行自然孵化。孵化适宜水温 2027,最适水温 2225。水 温 2224时,受精卵经 45 小时50 小时开始破膜出苗,50 小时60 小时 完全破膜,孵化率为 70%80%左右。仔鱼孵化出 3 天4 天出现腰点,开始平 游,并主动开口摄食,即可转入鱼苗培育。三、苗种培育技术1.鱼苗培育 培育池以面积 1 亩左右、水深为 0.8m1.2m 为宜,要求池底 平坦,水质无污染,池塘进、排水方便。鱼苗放养密度 15 万尾/亩20 万尾/ 亩为宜。鱼苗除摄食池中饵料生物外,还需人工投喂一些黄豆浆,开始时每天 用黄豆 3kg/亩5kg/亩,日投喂 2 次,以后视池塘水质和鱼苗生长情况酌情增 加投喂量。经过 25 天30 天的培育,鱼苗的规格达到体长 2.5cm3.0cm,成 活率可达 50%65%,即可出塘转入鱼种培育。2.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可单养,也可与其它鱼类混养。单养池以面积 l 亩一 2 亩、水深 1.0m1.5m 为宜,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鱼种放养前,用生石 灰 80kg/亩100kg/亩彻底清塘消毒,随后施入有机肥 300kg/亩400kg/亩作 基肥,以培肥水质。规格为体长 2.5cm3.0cm 的鱼种放养密度 8000 尾/ 亩10000 尾/亩。鱼种放养后,应适时追肥,保持池水肥、活、爽,每隔 10 天15 天追施 1 次经过发酵的有机肥 50kg/亩80kg/亩。投喂饲料主要有米糠、 麸皮、菜籽饼等,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 3%4%。经过 6 月8 月的培育,出 塘规格达体长 10cm15cm,成活率可达 70%85%。混养方式既能节约池塘中的 饵料生物,又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在不增加投喂量与不影响主养鱼类出塘规 格的情况下,规格为体长 2.5cm3.0cm 的鱼种放养密度 800 尾/亩1000 尾/ 亩,特别是与草鱼鱼种同池混养的效果最好,出塘规格达体长 13cm16cm,成 活率可达 70%80%。四、成鱼养殖技术黄尾密鲴食性杂,适应能力强,病害少,在我国广大地区均可养殖。在池 塘、水库、湖泊中放养一定比例的黄尾密鲴,不仅与鲢、鳙食性不相矛盾,还 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其成鱼养殖有池塘单养、池塘混养 和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1.池塘单养 池塘要求水深在 1.5m 以上,经彻底清塘消毒,施足基肥,待 池中大量浮游生物出现时方可投放鱼种。规格为体长 10cm13cm 的鱼种放养密 度 1200 尾/亩1500 尾/亩。鱼种放养后,适时追肥,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 25cm30cm,同时防止缺氧浮头、泛塘。投喂饲料以麸皮、米糠、豆饼等为主, 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 4%5%,当年养成规格可达体 重 450g 以上,亩产量可达 400kg500kg。2.池塘混养 在主养鲢、鳙、草鱼为主的成鱼池中,规格为体长 10cm13cm 的鱼种放养密度 200 尾/亩250 尾/亩,在不增加投喂饲料的情况下,黄尾密鲴以池塘中的腐殖质和有机碎屑为食,年底出塘时规格可达体重 350g400g,每亩可增加鱼产量 60kg80kg。3.大水面增养殖 黄尾密鲴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中,并可自 然繁殖,群体生殖能力强。在有机质比较丰富的大水面中进行增养殖,鱼种放 养规格以体长 13cm17cm 为宜,放养密度视水面大小和鱼种来源而定,每亩水 面可放养鱼种 50 尾100 尾。放养 1 年后体重可达 200g250g,2 年后体重可 达 300g400g,连续投放 2 年3 年可进行保护性捕捞,即可形成自然种群, 亩产量可达 5kg8kg,最高可达 10kg12kg。五、养殖前景我国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水产资源丰富,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影响,以及超强度的捕捞作业,黄尾密鲴的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黄尾密鲴是以 腐殖质、有机碎屑及附生藻类为食,在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对大水面进行黄 尾密鲴移植、增殖,并加强资源保护,让其形成自然种群,不仅能增加单位面 积鱼产量,而且对净化水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促进主养鱼增产和提高 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