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镇位于*市*区北郊,镇机关驻地距区政府 8 公里。北与*省*县东宋门乡搭界,东与市经济开发区宋官屯镇接壤,西与*省庙镇隔运河相望,南接城区天衢街道办事处。地处鲁西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东西最大距离 7 公里,南北最大距离 8 公里,总面积 5600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2800 公顷。主要河流有南运河、宣惠河,境内流长 20 公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大豆、向日葵等,小杂粮有绿豆、红小豆等。全镇辖 25 个自然村,总人口 20890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6。全镇人均为汉族,姓氏有张、王、李、*、刘、杨、陈、郭等 70 多个,其中张、王、李、*等姓较多,几乎遍及各村。*镇的主要经济状况:建国初期,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1978 年为 268 万元,XX 年为 10 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收入比为 105040。XX 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2148万元,年末社会各项存款余额 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 元。工业发达,位居全区、全市前列。自 1967 年先后兴建镇办集体企业、村办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计 60家,主要有华北纸业集团总公司、*市碳素厂、*银杉塑料有限公司、*天福集团公司、*亿利达饮品有限公司等。上述企业促进了全镇农业、工业、运输、服务、商贸等业的发展,安排了大批劳动力就业。一、*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全镇共有农村劳动力万人,农业从业人员万人,从事二、三产业的万人,其中长期在外打工的合同工、临时工达到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 13%,同比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以本地转移为主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本地用工大量增加,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转移。如*地区前小屯村 XX 年共转移劳动力460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42%,是市中办劳动力转移最大的村,在*地区区打工的有 350 人,占转移劳动力的 76%,转移到大中城市的有 110 人,占转移劳动力的 24%。(二)兼业性明显首先,要整顿农村法律服务业,净化农村法律服务市场。对于购买假律师执业证,并以“律师”名义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社会人员,应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49 条规定(即定性为诈骗行为)和第 51 条规定(即定性为招摇撞骗行为),以及第 52 条规定(即定性为买卖公文行为),对当事人进行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据刑法第 266条规定(即定性为诈骗罪)和第 280 条规定(即定性为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另外,对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还可以依据.我们针对基层妇女培训所作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烹调营养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需求比例提升,其中尤以子女教育和健康知识为重。这说明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将成为今后农村妇女培训的新需求。办园长培训班。幼儿园的园长是带路人,园长要转变教育观念,贯彻学习幼儿园新纲要;制定教育目标;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严禁小学化的倾向;鼓励园长们在办“特色园”上下工夫,以此提高收费标准,改善教师待遇,增加幼儿园教学设备。要开展对幼师的岗位培训,经常组织幼儿园开展一些教研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与能力。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竞争的激烈,要求教育与时俱进,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因此重视、加强和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本镇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属季节性转移,兼业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家庭劳动力较多,在外务工时间就长,劳务收入也较高,反之则短。(三)政府、中介组织引导与自发性转移平分秋色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场中介组织引导,二是靠亲戚朋友向外自发转移。XX 年*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和中介组织转移的人数约占 51%,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转移的占49%。(四)以青壮年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象大多数是农村劳动力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人员,文化程度越高,实现转移就业的机会越多。如*地区前小屯村转移的劳动力其年龄分布情况为:30 岁以下的 110 人,占转移劳动力的 23%以上,30-50 岁的320 人,占转移劳动力的%,50 岁以上的 30 人,占转移劳动力不到 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 7%,初中文化程度占40%,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占 49%。妇女不仅占社会人口的一半,而且正在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从事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保护好她们的土地权益,不仅关系到调动她们投入农村小康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平安与和谐。针对目前农村妇女在土地权益上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五)行业分布以工业、建筑业为主工业:1949 年以前,仅有少数白铁、零散木工、手工针织、食品加工等手工业,形不成规模。建国后,仅在原基础上有所发展壮大。农业合作化时期,各高级社建起部分砖瓦窑,如光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光明窑厂等,但由于条件所限,后大部停办。1967 年开始发展社队企业,先后建起*公社铁木加工厂、糖厂、林场,以繁育树苗为主,后发展为三站(兽医站、农科站、林业站)。1968 年成立*运输队,1970 年底筹建*公社第一砖瓦厂,此后,先后发展起被服厂、面粉厂、木器厂、第二砖瓦厂、纸箱厂、纸袋厂、水泥预制厂、铸造厂、亚铵厂等。各村也先后建起了碳素厂、砖瓦厂、印刷厂、染织厂、恒温库等。1992年以来,大搞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玻璃钢、塑料、饮品、化工、染织、针织、石油、木器、绿色建材、奶制品、印刷等数十家企业。至 XX 年底,全镇企业总产值达到 6 亿元,从业人员 6000 人,创利税 5000 多万元。*碳素厂的产品远销俄罗斯、伊朗等国;第三砖瓦厂试制的粉煤灰烧砖得到省、市建委的认可。实践证明,制度与法律的进步,与食品安全事件高发之间,未必存在想象中的关联。换言之,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更全面、更实际的视角来需求解决之道。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国家在严惩食品安全犯罪上的决心很笃定。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共同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明确了有关定罪量刑标准。根据司法解释,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最高可判处死刑。建筑业:1949 年前,全镇仅有瓦工 1100 余人,主要从事民间修建。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各村从事建筑业的人越来越多。1957 年,北京建筑公司来招收建筑工人,主要是架子工、瓦工、抹灰工,为农民从事建筑业提供了机会。当时去北京 300 多人,后陆续返回家乡从事建筑业,也有长期定居外地的,如头百户村杜华堂、前小屯村王振芳,当时享誉京津和东北三省。翟时在村翟文彬跟北京建筑公司青年突击队张百发完成许多建筑任务,向建国 10 周年献礼的北京十大建筑包含了*建筑工人的汗水。1973 年,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建筑业需要,成立建筑队,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四级资质的工程公司,把各村从事建筑业务的人员全部纳入公司管理,完成了镇内全部建筑任务和市区一些工程。现在全镇从事建筑业人员达 500 多人,每年建筑安装量在 1000 万元以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是新形势下壮大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发展道路。要总结推广农村中年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实践,帮助更多的农村中年妇女参与到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中,形成信息共用、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力联结。要为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指导和服务,创立交流的平台,宣传有关的政策,提供相关的信息,推广可借鉴的做法。胜利乡妇女徐景雪,依靠当地丰富的妇女劳动力资源,牵头组建了胜利乡冠冕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通过举办免费培训班,吸收周围乡镇的妇女参加学习编织技术,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吸纳固定女社员 1000 余人,人均年收入 8000 余元,草帽编织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家庭妇女致富的主要产业。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首先受到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制约,主要是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当前许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一些年龄略大一些的,除农业以外没有其它特长,外出务工只能从事人力搬运、清洁、建筑等简单体力劳动或经简单岗前培训后从事简单加工。其次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还有部分剩余劳动力受一些陈旧观念的束缚,离不开土地,制约了其向非农产业转移。一是帮扶贫困。解决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就业和实际生活问题,是推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护、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二是政策倾斜。根据妇女实际,推动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在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中优先照顾她们。同时为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几年来,虽然政府部门和劳动培训单位组织外出务工成效显着,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有近一半靠亲戚朋友介绍,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这种自发组织形式的输出分布零散、发展后劲不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三、思路与对策目前*地区农民在市内务工的人员年收入一般在 9000元左右,在市外务工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 15000 元以上,文化层次较高又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年收入超过 2 万元,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今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向应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消化三分之一,发展非农产业吸纳三分之一,发展外出打工输转三分之一,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农业内部劳动吸纳能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和精耕农业,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劳动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仍是一条可选的途径。寄宿制学校条件简陋。寄宿制学校与省教委要求的“十有八配套” 、 “五改” 、 “五建”的标准仍有距离。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的宿舍、食堂、运动场地和卫生设施达不到基本要求, “吃水、吃饭、吃菜、洗澡、入厕”等“五难”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有的学校没有餐厅,学生只能在简易的饭棚或露天里就餐;有的学校学生住宿简陋、拥挤, “冬天挡不住风,夏天遮不住雨” ,不到 1 米宽的床铺睡 2 个学生,4 个学生一张床,一间不足20 多平方米的房子居然要睡 40 多个学生;有的学校宿舍里没有卫生间,学生夜晚入厕十分不便,为了学生的安全,只得在每间宿舍里放个围桶,淮河中学全校 1140 多名学生共用一处 24 蹲位的厕所(男女各 12 人),下课 10 分钟,根本不能解决学生如厕问题;有的学校饮水难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二)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一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拉长产业链条,使生产、运输、加工、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大、中、小项目一齐抓,尽快形成“个数“与“个头“的快速突破。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拓展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增强城镇的载体功能,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四是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多方沟通、广泛联系,积极开拓市场,形成多元化、宽领域的劳务输出格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