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归语文 落到实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浅谈,一、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是一种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必要性1它是由语文课程性质所决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要求人格整体 发展的时候,课程的综合化也就成为必然,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是课程综合化趋势的具体体现。 3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与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使生成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特点。这是因为综合性学习有别于“大统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4是有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在综合性活动中,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视野,深入生活,调查研究,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亲身体验,以掌握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 5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 。,课标要求,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三、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策略初探1借助办手抄报、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书法比赛等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学习形式灵活恰当,便于操作。,2利用参观、考察、游览等课外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比如,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的活动,可以将扫烈士墓与参观、调查、访问结合起来,组织学生搜集一个革命烈士的故事,拟定一份活动计划,写一篇观后感等,引导学生将缅怀先烈与活动体验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再如,学生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引导他们了解当地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者搜集民歌民谣,既能陶冶情操,体验生活,又能增长见识。 3依托网络平台搜集资料,开展综合性学习。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交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4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启迪性,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抓住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以五年级大综合“遨游汉字王国”为例,具体做法:,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大主题,我们先在 年级组讨论确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子课题: 字谜大本营; 电视广告语中的汉字智慧; 谐音妙用(歇后语、对联、笑话); 诱人的菜单名; 汉字字体演变; 取名的秘密(人名、店名、公司名); 书法名家名作欣赏; 学生优秀书法赏析; 不规范用字调查; 常见错别字研究(现象、原因、对策),1.做好两件事:确立子课题,制定计划2.适度放手,引导实践3.注重评价,评价要多样、灵活、适时。在平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力求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同时采取相应方式,欢迎家长评价、其他代课老师评价。还可以评“最佳作品奖”、“最佳演讲奖”、“最佳参与奖”、“最佳记录奖”等多种奖项,目的在于鼓励参与,激发兴趣。,总之,开展综合性学习,我们就犹如鱼儿置身于知识的海洋,要抓住一个“活”字,内容活,形式活,学得活,用得活,这样,你就能教得如鱼得水,孩子们才会学得兴致盎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