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信部信息化司产业信息化处 李颖新,目 录,1、政策背景和主要内容 2、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 3、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政策背景,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主要内容,广义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大社会历史进程的交织、融合和相互促进发展,覆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狭义讲,是推进信息化与产业体系、工业体系融合,构建现代产业(工业)体系。,主要内容,推进两化融合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 具体讲,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资源、信息化标准等信息化要素,在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基础设施、工业市场环境等各个层面的渗透与融合,形成新型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态,形成新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目 录,1、政策背景和主要内容 2、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 3、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推进两化融合是工信部肩负的重要职责和重点工作之一。 在工作机制上,我部成立了由15个司局组成的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组,统筹协调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在推进思路上,从企业、行业、区域、政策等层面,按照 “点、线、面、体”整体推进。,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企业层面,企业层面(点) 企业是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要发挥企业的内生动力。 以项目为载体。 推进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各业务环节的渗透融合。,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行业层面,行业层面(线)按细分行业推进。每个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基础不同、行业特点不同、生产工艺不同、产业文化也不同,按细分行业推进两化融合更有针对性。加强行业间的沟通和协同。抓住工业行业的共性问题,推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行业层面,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 目的:掌握工业行业两化融合总体情况,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树立标杆企业和标杆模式,引导行业发展;作为制定政策、支持两化融合项目的依据。 做法:坚持总分结合。总,是做好总体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和评估方法。分,是分行业组织开展,把握好细分行业的颗粒度。 2009年,钢铁、石化(化肥)、机械(重型)、汽车(轿车)、纺织(棉纺)、轻工(造纸)、食品(肉制品)等7个行业。 2010年,继续扩大和深化评估工作。钢铁、石化(纯碱)、有色(铝)、建材(水泥)、装备(机床、造船、乘用车)、轻工(家电)、纺织(棉纺、服装)、食品(乳制品)等11个行业。,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行业层面,推进行业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交流。 目的:提高重点工业行业对两化融合的认识,推动形成对两化融合的共识,挖掘工业行业两化融合的最佳实践,明确推进实现路径,推广典型经验。 我部召开了钢铁行业(2009年5月)、消费品行业(2009年7月)、装备行业(2009年11月),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2010年9月),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交流会。 将继续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典型经验交流会议。 这些会议,对于凝聚共识、推广典型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区域层面,以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带动全国两化融合发展。发挥好辐射和带动作用。 推进试验区是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从区域层面推动两化融合工作的具体载体。,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区域层面,2009年3月起,批复上海、重庆、内蒙呼包鄂、珠三角、广州、青岛、南京、唐山暨曹妃甸,第一批8个试验区。 2011年4月,经评估和答辩复评,已经确定第二批两化融合试验区,正式批文正在报部领导批准。 围绕构建区域新型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工作,在工业,生产服务业,政府对工业经济的服务以及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探索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模式。,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区域层面,抓重点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 推广典型经验。推广两化融合新型模式。 抓园区(区县)试点。 做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政府、企业、运营商,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计划、信息化服务平台。 促进生产服务业发展。支撑产业、电子商务等。 探索物联网应用。行动方案、产业联盟、产业规划。 人员培训。培训基地,培训机构,实训基地。 评估。区域、行业、企业,三位一体。 促进中心。区域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创新运营机制。 完善政策。制定指导意见,规划。创新机制,考核。,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政策层面,营造环境,推进全局性的关键要素和专题领域工作,推进两化融合综合性、基础性和前瞻性重大问题研究。 制定两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商务部、国资委五部委已经联合发布。 制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电子商务规划作为子规划。 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两化融合是重要内容。,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成效,认识逐渐深化。重要性,紧迫性,意义。 共识初步形成。内涵,外延。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理念逐步转变。融合、不是两张皮,体系对接。 目标更加明确。促进企业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定量指标。 工作更有套路。点线面体,政策、项目等。 成效初步显现。企业竞争力、新型模式;新兴产业;区域块状经济;金融危机。 困难依然较多。认识、资金、政策、人才、标准等等。,目 录,1、政策背景和主要内容 2、两化融合的前期工作 3、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两化深度融合-宏观经济环境,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世界各国经济都面临金融危机之后的调整和发展。 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新生劳动力下降;“民工荒”;人力成本上升。 资源压力更加明显。石油、铁矿石等资源,原油价格上涨;国内资源压力;国际投资和并购的阻力。 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贸易保护;质量、环保、安全标准等技术壁垒。 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升级。 日本大地震的影响,福岛核电站的影响蔓延。,两化深度融合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发展方式以粗放型为主,不可持续。制造业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工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弱,产能结构性过剩,高端和核心技术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提升空间很大。,两化深度融合信息化,国际主要发达国家加紧布局信息化发展,制定新的政策。宽带化;ICT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7个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方兴未艾,孕育重大的突破。重新审视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云计算落地;物联网务实推进。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宽带、泛在、融合发展。高速光纤;IPv6等。 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化。政务、社会领域、生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两化深度融合十七届五中全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主要认识,两化深度融合与两化融合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是两化融合进程的延续和不断深化,是两化融合的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两化深度融合的目的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是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推动持续创新,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和产业发展形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产生更加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深度融合产生新的工业技术、工业产品、业务模式、新的生产工具(装备)、数字企业、新的管理理念、新的劳动者素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信息资源)、新型产业形态等等。,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一是更加关注信息化综合集成。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经过单项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阶段,正处于系统的局部集成应用阶段,并向综合集成的阶段发展。 推动业务流程、应用系统、规范、标准的融合集成,建设信息化平台,形成新型企业发展能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战略牵引。信息化条件下战略转型方向和实施。 全面覆盖。覆盖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 纵向贯通。管控模式(战略、财务等);决策、管理、作业、控制、装备。 横向延伸。内外;供应商;用户。 顶端突破。科学决策;商务智能;风险管控;知识创新;经验积累。 资源优化。深挖信息资源的价值。是无形资产、社会财富。 体系对接。领导;管理;工作人员。 整体提升。集成框架;标准、规范;信息平台和能力平台。 持续推进。融合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二是更加关注信息化创新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五中全会) 支撑产业创新发展,贯穿两化深度融合始终。 两化融合也是信息技术和产业本身创新的动力源泉。 两化融合的本质是创新发展。,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所形成的新型工业技术。 产品创新。虚拟仿真、多学科优化、协同设计等所带来的新型研发设计模式;嵌入式软件在工业产品的应用,产品信息化。 知识创新。长期的知识、诀窍、经验,所产生的知识创新。 管理创新。管控方式;组织结构变革;流程重组和优化;管理思想革新。 文化理念。两化融合是一种文化,是企业文化扬弃和再造的持续过程。 模式创新。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个性化大规模定制、精益制造、网络组织、模块化生产等等。,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三是更加关注智能化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当今社会,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智能发展,就是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就业形态,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处理、协同工作。” 智能化发展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趋势,是对已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成果的全面应用、提升和飞跃发展,也是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各地方、各行业、企业都积极探索物联网应用。规划;产业基地;示范项目。 坚持需求导向、应用驱动。 依据已有的工作基础,综合利用传感技术、自动化、RFID、M2M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统筹规划和布局,先导应用、技术攻关、产业发展、标准制定、网络布局、安全防范等问题。 积极推进物联网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业务环节的应用试点。 重点企业推出智能装备、智能产品等等。,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四是更加关注绿色化发展。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五中全会) 两化融合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节能减排不仅需要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也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更需要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更为有效、更为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更多更广的节能减排效果。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在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地开展,通过信息化与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融合,产生节能减排的效果。,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推进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应围绕重点行业,聚焦行业重点企业,抓住企业生产经营的用能耗材排污的关键环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始终。 去年,根据有关评审办法和评价标准,经有关地方和行业协会推荐,组织专家经过初评和复评,确定了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60家),9月底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一是将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二是实现信息化与企业关键业务环节融合是主要抓手。 三是推进单项节能向集成化节能减排方向发展。 四是全流程应用与区域统筹是提升减排治污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的重要抓手。 五是不断创新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推进机制。 六是推进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业发展提升节能减排整体水平。 七是把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作为地方政府提升区域节能减排水平的重要举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