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委会心得体会全委会心得体会 中共凤县第十四届六次全委会 会议学习心得 刘振斗 一、准确把握形势 根据形势发展确定工作任务,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 传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 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 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深 入研究“三期叠加”在我县的表现,对于我们统一思想、 理清思路,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常委会认为,要切实 增强三个认识: 第一,我县发展仍处在上升通道。XX 年以来,在经济 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稳中向 好的态势,特别是龙源风电一期项目并网发电,唐藏石材 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达效。加之 宏润重工、浙江运达、新疆特变电工风能发电三个重大产 业化项目的落户,宝汉高速东西线的全面开工,既为我们 稳增长、惠民生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我们调结构、转方 式预留了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县级几大班子坚强团结, 全县各级干事创业的氛围日趋浓厚,形成了全面推进、加 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 XX 年以来我 省经济增长与全国经济的相关关系作了分析,陕西这几年 基本上年均领先全国 34 个百分点,并参考经济总量过万 亿省份的发展轨迹,得出了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我省 10%以 上的增速还可保持 58 年。从整体上看、历史地看,我县 的速度区间、时间跨度和全省是一致的。即使我县的发展 基数已经很大、持续上升的空间相对变小,但是我们仍处 在发展的上升通道。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有利的外部环 境和发展机遇:一是随着国家向西开放、推进新型城镇化 等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实施,为我们拉大开放格局、扩大招 商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难得机遇;二是国家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等改革政策措施的 落实,有利于我们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内生动力;三是从 现在起 5 年内,省上每年从地方留成的两权价款中列支 10 亿元,专项用于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凤太矿区作为 全省整装勘察区和金矿、铅锌矿重点区,必然在新一轮找 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赢得转机。可以说,我县发展在上升通 道运行的态势持续向好。 第二,我县正处在转型突破的攻坚阶段。近年来,我 县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以旅游三产崛起、风 能发电和石材项目落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为标志,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明显加快。但同时,工业链条 短、产品附加值低、铅锌黄金产业一元独大的现象依然存 在;农业散而不优,有特色但规模不大、效益不高;旅游 业快而不优,有名气但内涵不足,产品单一老化的问题突 出。从增收情况看,根据新的财税体制改革政策,我县将 长期得益,但短期受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消化债务的任 务很重;农民增收空间收窄,经营性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增收难度持续加大。解决这些问题, 最根本的就是要在转型突破中加快发展。 第三,换挡是“调速”而不是“失速” 、必须守住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一定的速度,就很难说经济工作 做得好。中央强调,做好 XX 年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并将 全年经济增速确定为%,省上确定为%,市上高于省上 2 个 百分点。可以说,都是在坚持发展速度上的底线思维。前 不久,中组部关于改进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不 搞 GDP 排名,对于限制开发区生产总值的考核权重明显弱 化、生态保护的绩效评价明显加强。这绝不是不要经济增 长,也不是降低标准、降格以求,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 不留后遗症的增长,标准更高、更严,压力更大、更重。 为此,立足我县实际,顺应中央和省市稳中求进、提质增 效的新要求,常委会经过认真研究讨论后提出,今年我县 经济增速确定为 5%。 基于上述分析,XX 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 的工作总基调,以转型突破、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把幸福凤县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稳中提质,增长 5%;地方 财政收入结构优化,达到 3 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 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5 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10%以上,收入比控制在 31 以内; 万元 GDP 能耗下降%。 二、在稳中求进、转型突破中加快发展 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要把抓项目、扩招商作为 转型突破、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认真研究中省密集出台 的一系列政策规划,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切实 做好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和策划包装,按照前期土地、资 金、投资主体、行业准入等要素对 项目成熟度进行等级分类,确保项目质量提高、接替 有序。要坚决摒弃“拾到篮子都是菜”的传统观念,更加 注重选择性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增后劲、利长远、带全局 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重点项 目建设进度,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用, 签约项目抓落地、储备项目抓谋划”的要求,全面推行重 点项目“五个一”管理机制和现场办公制度,夯实责任、 全力推进。特别是对宝汉高速、龙源风电、内外矿业石材 等带动能力强、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要配强工作的专门 班子,全力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力争早日建成投产。要持 续开展优化投资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出重拳、用重典,严 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确保项目零障碍投资、零 干扰建设。 加快新型工业化。工业是富民强县的希望所在,也是 转型突破的重中之重。要继续按照“稳铅锌、扩黄金、壮 建材、兴风电”的思路,优化存量强基础,培育增量增后 劲。一方面,要抓好铅锌、黄金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 提高资源转化率、产品附加值,推动东岭锌业、四方金矿 等骨干企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抓好风能发 电、石材产业建设,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确保石材产 业园一期、龙源风电二期、声威水泥余热发电项目投产达 效,运达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要实施扶助中小微企业专 项行动,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功能,抓好企业家培育和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向农业规模经营和旅游 三产转型。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省上将我县确定为创新 农业经营体系改革试验区,我们一定要抢抓这一重大机遇,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 权,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 会化服务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转变。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新型经 营主体。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加快土地林地 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推 动花椒、苹果、核桃、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化、 标准化发展,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兴办农业园区、种养基地、 农产品加工经营实体,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 展。二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 关键,按照在企业中培育、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 中成熟的思路,整合培训资源,启动职业农民培训工程, 因地制宜、按需培训、分级负责,着力培育一批种养能人、 经营能手和农业中介服务带头人,加快传统兼业农民向新 型职业农民转变。三是培育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要把政 策扶持的重点由产业培育向市场培育及服务体系建设转变,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农产品交易平台等服 务体系,发挥花椒试验站等专家工作站的作用,加大花椒、 核桃防霜冻技术研发、推广,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农技 服务。 加快旅游产业化。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引领经济转型 的战略性产业,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兴县战略。要加快秦岭 花谷产业带、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古凤州综合开发 和 5 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打造新的旅游产 品。始终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特 色餐饮和文化娱乐项目,不断完善旅游要素体系,提高公 共服务水平,持续增强旅游吸引力。加大羌族文化、驿道 关隘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挖掘、传承与开发保护,推动文 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休闲农业观光和风能发电观光为切 入点,加快旅游与特色农业、新型工业融合,促进消费结 构优化升级。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拉动“双轮驱动” ,加快 景区股份制改革,鼓励支持企业和个人投资开发旅游业, 完善市场监管与行业自律机制,逐步形成市场配置旅游资 源、政府有效监管的新格局。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坚持常 态化宣传与集中推介结合、新兴媒介与传统手段互补,构 建政府与景区互动、旅行社与景区收益共享的大营销格局, 切实提高旅游宣传推介成效。 加快新型城镇化。不久前,中央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为什么搞新型城镇化、怎么搞新型城镇化等重大理论和现 实问题,我们一定要反复学习领会,自觉运用到工作中。 一要提升城镇魅力。始终把县城当作景区来建设、星级酒 店来管理,坚持服务功能与人居环境同步提升,稳步推进 丰禾山周边开发、新建路中段旧城改造,完善县城市政设 施和城市功能,加快省级文化旅游名街区建设,进一步提 高县城品位。坚持一手抓基础设施,一手抓产业布局,加 快凤州市级重点示范镇、留凤关市级统筹城乡重点镇建设, 统筹推动其他建制镇建设,促进人口和各类生产要素向镇 区流动。二是建好农村新型社区。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 独特风光,按照“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 务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的原则,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启 动实施,带动农民就地城镇化。突出发展之美,围绕社区 布产业,紧贴市场搞配套,立足特色育产品,大力发展休 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多种经营,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创业; 突出生活之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改善农民 生产生活条件;突出生态之美,深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 “三化一片林”建设,让社区融入大自然;突出人文之美, 加强村规民约与文明诚信建设,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培育 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青山绿水是我县的最大优势,也 是县域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要认真落实中省主体功能区 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城乡环境 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企业节能减排、重金属污染治 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矿区生态修复、水源地涵养保护 工作,让凤县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要严格环保准入,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 清洁生产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 律不准开工;在建项目环保设施没有验收合格的,一律不 准投产;已建成项目不 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停产整顿,决不能以破坏生态 环境、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需要强 调的是,今年国家生态县创建将迎来考核验收,这项工作 承载着全县上下五年来的心血汗水和市委、市政府的重托, 我们要认真对照考核验收指标体系,围绕技术评估提出的 整改事项,查漏补缺,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创建一举成 功,实现全省国家生态县“零突破” 。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 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几年,我们不遗余力推进幸福凤县 建设,城乡群众的日子普遍越过越好,幸福感越来越强。 但我们也要看到,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 利益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新期盼, 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福祉的实事好事。一要回应 群众关切。把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按照“扶贫补短板, 劳力提素质,产业增效益,创业促就业”的思路,强化举 措,持续增加群众收入。要集中力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医疗和文化体育事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力创建全国 卫生应急管理示范县、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慢性病管理 示范县。全民动员、齐抓共建,确保国家卫生县城复检达 标。针对基层干部“走读”问题,推行廉租房、公租房并 轨运行统一管理模式,启动实施基层干部职工安心安居工 程。重视农村留守群体关爱工作,继续推进农村互助养老 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留守儿童幸福家园建设,使基 层群众与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生活关爱和精神慰藉。持续 推进水毁道路修复和村组道路、土坯房改造、安全饮水工 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