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1页
第2页 / 共231页
第3页 / 共231页
第4页 / 共231页
第5页 / 共231页
第6页 / 共231页
第7页 / 共231页
第8页 / 共231页
第9页 / 共231页
第10页 / 共231页
亲,该文档总共2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用评价模型,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苗敬毅,题外话,1。对专业的认识:信用评级、社会征信、商誉评估、行业研究。 2。要确定目标:考研、就业。 3。就业:理论上的就业方向评级公司、银行、企业、政府。实际的就业方向。职业资格证书。 4。考研:如何复习。,题外话,5。如何学习,具备什么能力学习能力。 6。本课程的要求(掌握简单方法、熟悉信用评价方法的基本内容、了解现代方法)。,题外话,7。使用教材:信用风险度量度量与管理(叶蜀君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企业信用评级基于国外经验的中国体系研究(夏敏仁、林汉川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银行信用分析手册(乔纳森.戈林著,王欣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信用风险模型基于EXCEL和VBA平台(冈特.勒夫勒 彼得.N.波施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2月)。,题外话,8。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信用评级行业需要的主要能力(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经济学、经济论文的写作能力. 9.独立思考、社会价值、目标追求、义无反顾、真正有成就的人。,第一章 信用评价模型概述,1 信用 1.1 信用的内涵 信用的中文解释: 一是:信任使用 二是:履行诺言,实践承约,从而取得别人信任 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 前两种是社会学解释,第三种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解释。,第一章 1.1信用的内涵,信用的广义内涵: 指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主体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践约行为。它是从道德范畴、伦理学方面来理解信用的,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而且是一种基础性的社会联系。,第一章 1.1信用的内涵,狭义的信用内涵: 指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它是从经济、金融以及法律的范畴来理解信用的。,第一章 1.1信用的内涵,经济学中信用的标准定义: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即借贷双方凭借借贷契约,以借贷方式实现货币、商品或劳务单方面转移的交易。 它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是在一定期限内,受信方与授信方以契约形式对上述能力的双方约定。,第一章 1.2 信用关系的构成要素,信用关系的构成要素有: 信用主体、信用客体、信用内容、信用工具和时间间隔等。 信用主体:信用作为特定的经济交易行为,要有行为的主体,即行为双方当事人,其中转移资产、服务的一方为授信人,而接受的一方则为受信人。 授信人通过授信取得一定的权利,即在一定时间内向受信人收回一定量货币或其他资产与服务的权利。 受信人则有偿还的义务。,第一章 1.2 信用关系的构成要素,信用客体: 信用作为一种经济交易行为,必定有作为交易的对象,即信用客体。 这种被交易的对象就是授信方的资产,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信用内容: 指在信用交易行为的发生过程中,授信人取得一种权利(债权),受信人承担一种义务(债务),没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就无所谓信用。,第一章 1.2 信用关系的构成要素,信用的流通工具: 信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需要表现在一定的载体上(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这种载体被称为信用流通工具。,第一章 1.2 信用关系的构成要素,作为载体的信用流通工具,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返还性:商业票据和债券等信用工具,一般都载明债务的偿还期限,债权人或授信人可以按照信用工具上所记载的偿还期限按时收回其债权金额。 (2)可转让性:即流动性,指信用工具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买卖。 (3)收益性: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为其持有者带来收益。,第一章 1.2 信用关系的构成要素,时间间隔: 信用行为是在一定时间间隔下进行的,没有时间间隔,信用就没有栖身之地。,第一章 1.3信用的基本特征,金融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信用的基本特征。 金融属性: 信用的金融属性包括收益性和风险性两个方面: (1)收益性。信用活动可以带来收益,获得收益是信用活动的目的。信用活动带来的收益有三种:一是固定收益。指授信方按事先规定好的利息率获得的收益。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义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与本金的比率。,第一章 1.3信用的基本特征,二是即期收益。也被称为当期收益,指按市场价格出卖时所获得的收益。三是实际收益。指名义收益或当期收益扣除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后的真实收益。 (2)风险性。为了获得收益提供信用,同时必须承担风险。授信方不仅要考虑能否获得利息收入,还要对本金能否收回的风险进行评估。,第一章 1.3信用的基本特征,文化属性: 信用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民族(或者国家地区)对信用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信用文化就会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传统信用文化特点是量入为出;西方信用文化特点是透支和超前消费。,第一章 1.3信用的基本特征,社会属性: 首先,社会心理层面是信用的社会属性的一种重要体现。信用关系的产生是建立在相关主体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信用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 其次,信用还体现一种社会关系。信用既是个体行为又是发生在信用关系建立的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体现。,第一章 1.4信用的作用,信用的积极作用: (1)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用具有调剂作用。通过信用的调剂作用,资源可以及时的转移到急需它们的地方,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第一章 1.4信用的作用,(2)推动经济的增长 一方面,通过信用的调配,可以将社会上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将消费性资金转化为生产性资金,直接投入到生产领域中,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产出,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信用可以创造和扩大消费,即经济学所讲的引致需求,通过消费的增长刺激生产扩大和产出增加,也能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一章 1.4信用的作用,(3)促进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 信用的存在使得借贷更容易实现,从而引起资金向投资收益更高而风险更小的项目转移,既可以为投资项目筹集必要的资金,又可以使资金所有者获得一定的收益。,第一章 1.4信用的作用,信用的消极作用: (1)信用带有风险性。信用的风险性是指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2)信用会导致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是指资产或商品的价格较大幅度的偏离其实际价值。,第一章 1.4信用的作用,经济泡沫的开始是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价格暴涨是供求失衡的结果,即这些资产或商品的需求急剧膨胀,极大地超出了供给,而信用对膨胀的需求提供了现实的购买力和支付能力的支撑,使经济泡沫的出现成为可能。,第一章 1.5信用的分类,信用通常被分为: 公共信用、商业信用、个人信用(或消费者信用)、国家信用、投资信用。 公共信用: 是社区提供给各种政府机构的一种信用,它用于帮助这些政府机构实现其政府功能。在西方国家,公共信用是各级政府的举债能力。,第一章 1.5信用的分类,商业信用: 是指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的信用。 具体来说,商业信用是一个组织在经营过程中的诚信和信誉程度的综合性反映。它体现该组织在经营活动中的特征、经营方式、信誉状况、信贷能力和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第一章 1.5信用的分类,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的信用。消费者信用或个人信用: 是指消费者以对为了偿付的承诺为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易关系。,第一章 1.5信用的分类,国家信用: 是以一国的中央政府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筹集资金和对外举债。国家的偿债能力是由税收来保证的。投资信用: 一般指一些金融机构或私人基金向企业提供的相对较长期的信用,它们多数是没有经过保险或足够抵押担保的。,第一章 2风险,2.1 风险的内涵 风险定义: 风险是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决策方案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遭受的损失的程度。它包括损失的概率、可能损失的数量以及损失的不确定性三方面内容。,第一章 2.1风险的内涵,风险内涵的7种观点: (1)现代决策理论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客观不确定性和主观不确定性。 (2)统计学家认为风险是客观实际与理论预期的偏差。 (3)古典决策理论认为风险是某一事件未来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第一章 2.1风险的内涵,(4)部分学者认为风险是一种损失机会或损失可能性。 (5)信息论认为风险是对信息的缺乏程度。 (6)部分学者认为风险是可能遭受的损失量。 (7)韦伯新世界辞典:首先是损失的机会、其次是损失的概率度、再次是可能损失的数量。,第一章 2.2风险的类型,(1)根据操作结果,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指通过联合协议或者风险分担协议可以使不确定程度降低的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指通过联合协议并不能使不确定程度降低的风险。,第一章 2.2风险的类型,(2)根据载体不同,风险可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 财产风险:指导致财产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 人身风险:指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疾病而引起的人的伤残或死亡等风险。 责任风险:指行为主体因为行为上的疏忽或过失,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承担责任的风险。 信用风险:指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第一章 2.2风险的类型,(3)根据风险的性质不同,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风险承担者遭受了因风险而引起的损失却没有获得任何收益,它所导致的结果有两种,包括损失或无损失。 投机风险:是指风险承担者可能会遭受损失也可能会获得收益,它导致的结果有三种,包括损失、无损失和获利。,第一章 2.2风险的类型,(4)根据风险发生的原因不同,风险可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客观风险:是指实际的结果与未来的结果之间的相对差异和变动程度,这种相对差异越大,风险也越大。 主观风险:指由于人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所引起的不确定性。,第一章 2.2风险的类型,(5)根据根源不同,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战略风险和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也称为 操作风险):是指企业为了形成竞争优势、增加股东的价值而自愿承担的一种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于政治环境或经济环境的根本性变化而产生的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变量发生变化而导致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第一章 2.2风险的类型,(6)根据损失发生的根源不同,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 自然风险:指由于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造成财物的损毁或人员的伤亡的风险。 社会风险:指由于个人或者团体的异常行为造成损失的风险。 经济风险:指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因对市场判断失误或投资行为不当导致损失的风险。 政治风险:指由于政治因素引起社会动荡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技术风险:指因为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风险。,第一章 2.2风险的类型,(7)根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风险可分为可承受风险和不可承受风险 可承受风险:是指行为主体在对自己承受能力、财物状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认能够承受的最大损失的限度,低于这一限度的风险称为该行为主体的可承受风险。 不可承受风险:是指风险已经超过行为主体所确认的能够承受的最大损失限度。,第一章 2.3风险的特征,风险的特征: (1)对立统一性 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伴的,高风险高收益。 (2)相对性 风险具有相对性,不同风险所隐含的风险水平会有所差别。 (3)客观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发生转移并超越人们的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人们可以认识到风险的不确定性,却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它。,第一章 2.3风险的特征,(4)偶然性和必然性 风险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因此风险发生的时间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偶然的,且导致风险发生的各种因素也都是不确定的和偶然的。但是随着风险识别与度量技术的进步以及大量历史数据的支持,人类在看似混乱的风险当中仍然能够发现其中内在规律。因此,风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