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如何接受媒体采访如何接受媒体采访(一)评估采访要求当拿到一个采访要求时,回答以下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你进行评估。具体包括: 采访的主题和角度分别是什么? 什么原因促使记者对这条新闻进行采访? 新闻线索来自何处? 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发表?是电视还是广播希望进行这个采访? 谁是采访者? 他们希望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采访? 记者对采访要求的时间是多长? 新闻的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 这个采访将于什么时候出版或是播出? 这是什么类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专访、特写还是问答形式的新闻? 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是否还有别人也接受了采访? 这个媒体以及采访的记者本人分别有什么特色?这有助于了解以下内容: 媒体本身是否对于该新闻事件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观念。 记者对于事件到底了解多少? 如果媒体或记者在过去已经对事件进行过了解甚至曾经报道过,就要查看一下以往媒 体剪辑中该媒体的报道内容。 采访的记者是友好的还是敌对的? 媒体的受众群体是什么样的人?对于广播或是电视采访,还需要另外弄清楚这样一些问题: 是现场直播的形式吗? 采访在演播室进行还是通过电话采访?在办公室进行,还是其它地方? 是否通过远程控制被访者不需要出席现场,而是由记者在另一个地方通过卫星传 送设备对被访者进行提问? 采访是否不经剪辑直接播出,还是剪辑后播出? 节目是否包括观众打进的电话或是发来的电子邮件?是否安排即时在线观众参与到采 访中来? 节目持续多长时间? 节目的形态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小组人座谈的形式,还是一对一的采访?或是两个采 访者和一个嘉宾?抑或是两个嘉宾辩论的形式? 如果节目还邀请其它的嘉宾,那么嘉宾发言的顺序是什么样的? 采访现场是否有观众?这些观众是如何挑选的? 是否会运用一些视频资料? 是否会有电影剪辑和录像资料插入节目当中?如果有,是否有机会可以提前观看,以 便准备相关的评论和回答。对于纸媒体的采访,我们必须另外弄清这样一些问题: 出版物的哪个版块刊登采访的文章? 记者是否会带上摄影记者进行拍照? 照片是在采访前,还是在采访中或是采访后拍摄?(二)采访前的准备对于任何采访,你都需要在采访前确立一套基本底线和规则,例如是否可以对你的谈 话进行录音,你说的话是否可以原原本本出现在媒体上,采访是直播还是录播,以及采访 需要多长时间等等。不要寄希望于采访进行中或事后才去制定规则,那样就太晚了。例如, 如果记者要求采访的时间长度为半小时,你可以限制更短的时间。如果对方想进行远程遥 控式的采访,你可以要求记者亲自来采访,因为如果有可能,亲自采访总是比遥控式采访 要好。亲自面对面的采访总是让人觉得亲切,而且使被访者比较善谈。你可以看到对方的 体态语言,而且,你不必佩戴耳机。如果耳机中途滑落或是信号不好会对采访效果造成影 响。 一旦同意采访,接受采访的人在采访中只需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规 则。这样可以促使整个采访始终围绕中心在进行。谈论的内容多于三点对于观众来讲都是 属于过度分散而使他们无法抓住信息的重点。采访前,要就三点核心内容做好准备: 你所在机构想要强调的三点内容分别是什么? 对于其中的每一点,搜集并记录下支持此观点的背景资料,例如事例、故事和一 些佚事等。这些东西能帮助读者、听众和观众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例如,如果 其中一点是关于倡导一项新的经济政策,那么,就可以搜集当前政策需要改变的 原因,这些改变意味着什么,以及公众生活将受到怎样的影响等信息。 写下你认为采访中将会被问到的问题以及你认为合适的问答。另外,在三点主要 内容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准备更多的话题,因为,记者通常会从一些既定的问题 转移到其他问题上。思考已经拟定的三点重要主题,这样有助于你想出更多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在构 思问题和答案时,须考虑这些问题: 可能被问到的最有争议的问题是什么?回答中最敏感的话题是什么? 最难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难以回答? 可以想出一句很妙的引语,或是“sound bite”加以运用,以使你的发言更加生动。“sound bite”是指对某个重大事件发表的简短精炼的讲话,它通常看似现场的临 时发挥,但其实多数情况下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特别是在电视或是广播节目中, 这些片段会被不断的重复。 除了记者的录音外,自己是否也应留有采访录音备份?录音是事后校验自己在采 访中言论的一种好方法,同时也可以提供给没有听到采访的其它重要官员。 对于可能提问的回答进行训练,在采访前对于热点问题的信息进行快递及时的修正和 更新。在采访前帮助领导快速了解信息的人,通常是新闻秘书。他/她应该对发言人需要的 信息进行更新和修正直到采访前的一分钟。千万不要让官员在采访中被问到出其不意的问 题。 在采访前给记者提供一些有助于了解你的材料,例如个人资料、事实资料页、文章、 图片或是相关报道。 不要介意向记者建议一些问题或是话题来进行提问。(三)采访期间的注意事项将采访控制在你的手中。即使可能与你的设想有些许的出入,你仍然可以完全控制整 个采访过程。虽然你是被采访者,但不代表你不能对你所说的话进行控制。就如一位美国 总统曾经说的:“没有不好的问题,只有不好的回答。 ” 采访期间要做如下事情: 采访前制定基本的规则。 一定要简洁。不要让重要的信息淹没再又长、细节有多的回答中。尽量用简短、清楚 和叙述性的句子。 使用 sound bite。 始终围绕要传达的意思,不断重复三个重点,将所有的回答都最终与之联系起来。 先将你的结论和可供记者引用的句子进行陈述,使你要讲的重点被众人了解,然后再 用大量事实进行论证。 使用明确的、描述性的、形象的话语让人们理解。人们总是容易记住那些影响了他们、 激励了他们的东西,还有他人的经验。 列出证据,例如事实、数据、事例、佚事、引语和故事。 不要觉得有些事实是不言而喻的,对你的回答进行清楚而简洁的解释。 保持提供正面的信息。如果被问到一个负面的问题,迅速回到你先前的三个重点。 对任何错误信息都要迅速澄清。 永远别透露一些你不希望被媒体登载或播报的信息。 避免做出任何让编辑或记者可以断章取义或是曲解的言论。他们这时通常只选取你谈 话的一部分,不管前后内容连贯而进行引用。 永远不要说“无可奉告” 。 把所有的内容表述清楚。不要让媒体有机会对你的说法进行解释,因为他们有可能误 会你的意思。 总是说实话。如果对某个问题的答案不清楚,就照实说。事后再找提问的记者给出确 认之后的答案。 紧绕中心,实用过渡性的短语或词句回到你所要强调的三个重点上来。采访中常用的过渡句式: “实际上事件是这样的” “我补充一下”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 “特别不容忽视的是” “更重要的是” “更值得记录的重点是” “关于这类问题,我经常被问及的另一个问题是” “这与一件更大的事件相联” “是的,而且除此以外” “不对,容许我澄清一下” “在所有事实还未完全清楚的时候,谈论这个问题有点为时过早,但是,我可以告诉 你” “我对此不太确定,但我可以肯定的是” “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这让我想起” “很高兴你能问这个问题,不少人有类似的误解,但真相是”(四)有效的电视出境如果采访是面对面进行的,那么保持直视采访者而不是摄像机镜头。如果采访是远程 进行的,采访者在别处,就要对着镜头,这时镜头就变成了你谈话的对象。 保持热情和精力充沛,因为电视总是将人变得平面而乏味。 穿纯色和浅色的衣服,但不要纯白或纯黑。中间色是最理想的。不要穿褐色、格子花 呢、有条纹、过分花哨或颜色刺眼的衣服。不要穿那些俗气的,鲜艳而且质地反光的衣服。 对于女性而言,不要在衣服上佩戴太多饰物,例如,戴过分炫耀的耳环就会将人们的注意 力从你要表达的意思上转移开。对男性来讲,不要穿比领带颜色更深的衬衣。 端坐面向前方,对着镜头。 自然地运用手势,这样既不会让你显得呆板,也不会让你显得不安。 不要运用一些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不熟悉的商业或科技术语,或是一些缩略语。 如果在谈话中,你想澄清某一个问题或补充一些信息,可以直接在谈话中提起,并不 需要等主持人许可才说。但是,不能表现得过于无礼。 避免运用太多的数字,这会使观众觉得无聊而转台。当你必须运用数字时,可以使用 大概的数量,以便能更好地被理解。 通常的情况是,当发生了突发事件或者演变成为危机再和媒体联系并接受采访就往往 来不及了,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就致力于以科学的、持续的方式保持与媒体的和谐互动关系。 当然以上的内容对于危机中接受采访同样十分有益。如何准备新闻发布会如何准备新闻发布会(一)突发危机事件的新闻发布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突发危机事件的报道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灾难、事故、知名 企业丑闻等突发危机事件的报道往往充斥报纸头版或电视头条。做好新闻发布工作是处理 突发危机事件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1、 新闻处置原则新闻处置原则 及时原则。在突发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事件向社会公众和媒体公布有关事件的基 本事实。 准确原则。介绍真实情况,并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人本原则。在突发危机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中总是将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滚动发布原则。随着事件的发展和调查的深入,事实的“碎片”不断地让整个事 件清晰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要有信息发布,报告事件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调 查得到的最新事实。 口径统一原则。要求整个事件处理部门都是由统一的出口发布消息,保证消息的 权威性和有效性。 2、 操作程序操作程序 1) 确定媒体沟通目标以及发布口径、形式。 2) 立即指定新闻发言人,并保证发言人能够参与到事件处理的决策当中。 3) 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发出声音。 4) 立即成立新闻中心,为记者采访提供服务。 5) 滚动发布新闻,报告最新进展。6) 舆情跟踪研判,调整发布策略。3、 特殊要求特殊要求 现场发布信息的方式更令人信服。 走出“负面新闻发布难”的思维方式,以此为契机展示企业正面形象。 主动提供采访线索和服务,引导舆论走向。摘自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编写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手册新闻发布会的策划新闻发布会的策划新闻发布会的策划是指新闻发布活动要考虑和安排好“谁说什么时间说在哪 里说给谁说说什么说多少怎样说”这七个环节。 1、 确定发布主题确定发布主题 新闻发布的主题要切合三个“点” ,即“你所在机构要说的、媒体关注的、公众关 心的” 。 新闻发布主题要有新闻性。 精心包装核心信息以增强传播效果。 2、 确定发布人确定发布人 新闻发布人通常情况下是本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或是最了解新闻事实的决策参与者。 新闻发布台上人数要少。尽量不要超过三人,一人为主,其他人作补充回答。 新闻发布台原则上不设列席席位和“陪座” 。 3、 选择发布时机选择发布时机 时机选择遵循权威性和时效性原则。 某些情况下需要考虑媒体的发稿时限。 避免其他重大新闻“冲”掉所发布的新闻。 4、 选择发布地点选择发布地点 通常新闻发布会在专用的新闻发布厅举行,也可用会议室临时改装。 现场发布极具新闻性,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 确定发布受众确定发布受众 根据发布内容确定传播目的和范围。 根据新闻发布的目的,可以选择覆盖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媒体。 6、 选择表达形式选择表达形式 要实用有“数”和有“料”的语言。前者,是说发布要有口径、有底线、要准确,且 简洁生动;后者,是说发布要有新闻性信息量大,避免呆板单调的空话套话。 根据媒体的特点,运用多种“说”的手段,例如图片、图表、视频的有应用,量最大 限度传播要“说”的内容。 图片、图表、视频的应用能让信息发布更直观有效,多数媒体也非常愿意接受和引用 所提供的资料。(二)新闻发布会的组织(二)新闻发布会的组织组织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涉及到舆情分析、材料准备、会务准备、发布主持、效果评 估等诸多环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