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7页
第2页 / 共97页
第3页 / 共97页
第4页 / 共97页
第5页 / 共97页
第6页 / 共97页
第7页 / 共97页
第8页 / 共97页
第9页 / 共97页
第1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章 梁板结构 (girder-beam-slab system),12.1 概 述 12.2 整体单向板肋梁楼盖 12.3 整体双向板肋梁楼盖 12.4 楼 梯,1. 结构形式(reinforced concrete girder-beam-slab system),什么是梁板结构体系?,由梁(或无梁)、板和柱(或墙)组成的平面结构体系称为梁板结构体系。例如:平面楼盖或屋盖,整体伐片基础等。,主要结构形式,肋梁楼盖:有单向肋梁楼盖和双向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由板和柱组成; 井字梁楼盖:纵横两个方向的梁等高,且梁网格近乎相等。,密肋楼盖:肋梁小而密,其间距一般为0.5m2.0m;,按施工方法分类,整体现浇式楼盖 cast-in-place slab 装配式楼盖 pre-cast slab 装配整体式楼盖,1. 单向板(one-way slab) 与双向板(two-way slab),楼板被梁将板分成若干个区格,每个区格支承在梁或墙上。由于梁的刚度比板的刚度大很多,故分析板的受力时可忽略梁的挠曲变形对板的影响。因此,假定梁(或墙)为板的不动铰支座。以一块板为例,在均布荷载 q 的作用下,当 l1 q2 。 如果忽略板带间扭距的影响,则两板带的跨中挠度分别为:,若 (忽略两个方向配筋不同和裂缝开展差异对刚度的影响)。则由 条件可得,所以,同理可得,若,则,故当 时,,当 时,其比值越小,两个方向的曲率半径越接近,故两个方向均承担一定的荷载。对于这种板称为双向板。,按塑性理论,当 时,为单向板;当 时,为双向板。,规范规定 1.长短边之比小于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设计。2.长短边之比大于2小于3,宜按双向板设计。3.长短边之比大于等于3时,可按单向板设计。,2. 楼盖的结构布置,单向板的荷载传递路径,荷载,板,次梁,主梁,柱(墙),基础,板,次梁,主梁,柱,次梁的间距决定板的跨度;主梁的间距决定次梁的跨度;柱的间距决定主梁的跨度。因此,如何选取柱网、梁的网格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影响建筑内部的美观和工程造价。,结构布置应注意的问题,柱网布置与梁网格布置应统一考虑;建议(1)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2)次梁跨度4m6m,主梁跨度5m8m 。 主梁应尽量布置在建筑物的横向,以增大建筑物的横向刚度;次梁的间距决定板的厚度,每增加10mm板厚,永久荷载增大0.25kN/m2,而且要相对增加混凝土的用量。建议(1)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2)次梁间距(板的跨度)1.7m2.7m为宜;(3)每跨主梁内布置两个以上次梁为宜。 柱网及梁网格布置应力求简单、规整和统一。方便设计和施工、经济和美观。梁板的跨度尽量等跨。,3. 计算简图,支座简化原则,尽量反映构件实际的受力状态; 便于计算。,由于板的刚度远小于次梁的刚度;而次梁的刚度远小于主梁的刚度(忽略抗扭)。因此,将次梁视为板的不动铰支座,将主梁视为次梁的不动铰支座,简化引起的误差在计算内力时予以调整。支承在砖墙的板或梁,由于墙对其嵌固作用较小,故均视为铰支座,墙体的嵌固作用在构造中考虑。主梁与柱相互关系的简化依线刚度比 ib/ic确定,当ib/ic5时,可视主梁铰支在上,否则按框架计算。这样在一般情况下,板、次梁和主梁均简化为多跨连续构件。,计算跨数,连续梁任意截面的内力与跨数、各跨的跨度、刚度和荷载的作用形式等因素有关。,对于等跨连续梁,随着跨数的增加,除边跨外,中间跨的内力的差异很小,故为了简化计算,对于跨数多于5跨的等跨、等刚度、等荷载的连续板或梁,可近似按5跨计算内力。,实际跨数,计算跨数,配筋及构造,计算跨度,计算跨度与构件的刚度和支承长度有关。弹性理论按支座反力间的距离,塑性理论计算跨度按塑性绞位置确定。,按弹性理论计算时:,板,对于单跨板和梁,两端搁置在墙上的板:,两端与梁整体连接的板:,对于多跨连续板和梁,板边跨:,且,h,梁边跨:,且,板中跨:,且,梁中跨:,且,按塑性理论计算时:,板边跨:,且,梁边跨:,且,板、梁中跨:,荷 载,(1)永久荷载 (2)可变荷载,计算单元:梁按T形截面计算(60页表44),4.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elastic analysis ),假定梁、板为理想的弹性体,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求内力。(382页附表6),1)表格系数法(等跨的板或梁),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表中系数,表中系数,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表中系数,表中系数,注意,当连续板或梁的跨度不等,但相差不超过10时,仍可按等跨计算;,在计算支座负弯矩时,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或取其中较大跨度值)计算; 在计算跨中弯矩时,则取本跨度计算; 当各跨板厚或梁截面不同时,但其截面的惯性矩之比不大于1.5时,可不考虑刚度变化对内力的影响,仍按表中系数计算。,2)荷载的最不利组合(combination of live loads and dead loads),可变荷载最不利布置原则:,(1)求某跨中最大正弯矩,(2)求某跨中最小弯矩,(3)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4)求某支座最大剪力,3)荷载调整,支座的刚度(stiffness of the supports),M1,B支座首先开裂,BB降低,而“1”截面尚未开裂,故BB/B1减小。因此, MB随F1的增大的增长率慢,而M1随F1的增大的增长率快,直到“1”截面开裂。,当 B 截面的受拉钢筋屈服,并形成塑性铰,塑性铰处承担MBu,相应的荷载F1u,梁有两跨连续梁转变为两跨简支梁。继续加载F2,使“1”截面形成塑性铰,此时,梁由结构变为机构(几何可变体系)。总承载力为 F=F1u+F2 。 若As= As,则 Mu=Mbu,截面开裂,截面形成塑性铰,跨中截面,支座截面,图 MF 的关系,由图 MF 的关系曲线可知,按弹性理论计算, MF的关系是线性的,梁各截面的弯矩M随荷载F的增加成一定比例增大,即弯矩图形状保持不变。但随着梁受力最大截面产生塑性铰, MF的关系呈非线性,即梁的内力产生了重分布。内力重分布的两个过程:,在弹塑性阶段(塑性铰形成前):由于|M|max截面混凝土的开裂,刚度比(例中BB/B1)改变引起内力重分布; 在塑性阶段(形成几何可变体系前):塑性铰的转动(例中B截面塑性铰的转动),计算简图改变引起内力重分布。,一般情况下,塑性铰的转动引起内力重分布比刚度比改变引起内力重分布显著。,小 结,对于静定结构,塑性铰一出现即结构达到极限承载力;但对于超静定结构,只有结构出现足够数目的塑性铰,使结构成为几何可变体系时,该结构才达到极限承载力; 超静定结构出现第一个塑性铰至结构成为几何可变体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承载潜力; 考虑结构内力重分布这一特性,可适当减小支座截面负弯矩设计值,故实配筋减少;减少某些弯矩较大的区域的钢筋的密度,简化配筋构造,方便混凝土浇捣,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塑性铰的出现顺序可以人为确定; 按塑性理论计算,挠度和裂缝宽度相对较宽。,影响内力重分布的因素,内力重分布充分与否主要取决于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钢筋铰、混凝土铰);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取决于纵筋的配筋率、钢材的品种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即取决于 x=x/h0 或截面曲率 f=ec/x 。 确保构件在形成几何可变体系前,不发生斜截面破坏;注意:出现塑性铰后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有所降低(约10左右);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越大,内力重分布越充分。但结构挠度大、裂缝宽度大; 内力重分布越充分,结构承载力的储备越小;,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的适用范围,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构件相对节省材料、改善配筋、计算结果更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但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相对较大,因此,下列情况应按弹性理论方法进行设计: 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 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结构构件(水池),预应力构件。 处于重要部位而又要求有较大承载力储备的结构构件(主梁),弯矩调幅法设计连续梁、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方法很多:极限平衡法、塑性铰法、弯矩调幅法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法等,其中弯矩调幅法最实用、最方便,故为许多国家规范推荐的设计方法。 我国于1993年制定了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93),弯矩调幅法的概念和计算的基本规定,弯矩调幅法简称调幅法。它以弹性计算的弯矩为基础,根据设计需要适当调整某些截面的弯矩,通常调整|M|较大截面的弯矩,然后按调整后的弯矩进行截面设计。调幅系数为,(121),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值,调幅后的弯矩值,下面以两跨连续梁为例说明调幅法,=,+,Me图,MB图,Ma图,现将B支座的负弯矩调整为,按弹性理论计算,则调幅系数,弯矩平衡,调幅的基本原则:调幅后构件的受力应满足平衡条件,集中荷载作用下,所以,另外说明,当支座负弯矩调幅后,跨中弯矩相应有一增量(本例为MB/2)。但是,支座弯矩增量和跨中弯矩的增量并不相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