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十二五”建设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一)(一)“十二五十二五”建设的成效建设的成效“十二五”期间,本专业快速发展,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总体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就:1.1.专业专业建设开创新局面建设开创新局面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发展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 从 2013 年秋季恢复招生,学制三年,每届 2 个班,到目前为止,在校生规模到达 200 人左右。学院依据专业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河南省产业发展重点,及时转变专业建设的思路,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调整专业面向,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2.2.师资队伍师资队伍迈出新步伐迈出新步伐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专业在十二五期间,聘请客座教授 1名,引进教师 2 名,其中博士一人,硕士一人,自我培养博士 4 人,期中在读二人,毕业归岗二人,晋升副教授职称一人,晋升高级实验师 1 人, 晋升讲师 3 人, 工程实践岗位培训教师 6 人, 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日趋合理。3.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在学校和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增大经费投入,创建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购置实验实习仪器设备 800 余万元,改善了实验实习教学条件,建设完善了校内校外实验实习基地,配备了多套高性能计算机,更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4.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了 2013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进行了实施,同时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力度,为新版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做好基础调研工作, 并进行了毕业实习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跨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步伐。5 5、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情况、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情况、在十二五期间, 本专业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材内容,使课程建设符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增大了实训课程的学时,增加了全站仪、GPS 仪器操作实训操作专项课程训练,并对测量学授课内容作了进一步调整,淘汰了落后的经纬测图,增加了数字测图内容,并加大了绘图技能实训科目,突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三大技能( 仪器操作能力、绘图能力、测绘软件应用能力)的训练。编写了测量学教材一部。完善了省级精品课程测量学的建设更新。积极推动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工程测量课程作为为我院首批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完成厅级校级教改项目 2 项。6 6.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上新台阶质量上新台阶学院不断丰富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构建特色学校文化、产学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资源共享, 集约办学,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构建并实施“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技能大赛机制,实施产教融合工程,不断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多次获得全国测量技能大赛、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各类专业奖项, 专升本比例达到 15%。 本专业学生就业率达 98%7 7.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创新业绩创新业绩学院立足与西南面向中原经济区,努力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开展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以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服务,技术服务经费超 100 万元,开展测量技能培训和鉴定近 1000 人次。7.7.图书资料等建设情况图书资料等建设情况学院建有图书资料室,藏专业书籍杂志 6000 册,网上数字图书馆更为丰富,本专业图书资料达 10 余万册。8.8.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十二五”期间,学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四个全面”要求为指导,围绕学院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干部执行能力,促进了专业的科学发展;学院本着“立德树人 服务学生”的原则,围绕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二)存在的不足(二)存在的不足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仍然跟不上转型改革的发展形势和学院工作的需要。2.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制约专业发展的关键。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不够系统,“双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较大差距,教科研领军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还偏少,师资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3 融合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影响校企合作深度;实践教学管理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内部管理效率偏低,学院治理水平亟待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民主化还存在薄弱环节;校内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二级管理需要探索并向前推进,职能部门服务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二、二、“十三五十三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今后五年是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从总体上看,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1.1.“十三五十三五”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建设面临的新机遇(1)高职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河南省进一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 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专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2)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更加明显。国家经济建设步入新常态,“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维必将进一步对专科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出新的要求。(3)专业教育功能定位更加清晰。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4)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为学院内涵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品牌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专业的发展,提升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国际合作,强化特色、树立品牌,这是未来学院专业建设乃至内涵提升的重大责任。2.2.“十三五十三五”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建设面临的新挑战(1)生源减少给办学带来严峻考验,高职专科院校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招生工作将面临很大压力,直接影响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学院必须在拓宽招生路径和生源渠道以及社会培训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2)产学结合一头热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从宏观政策上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办学活力不足;从学院层面看,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有待创新;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影响社会服务内容、数量和水平。(3)学院内涵建设还需要不断夯实。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量偏少,强势专业特色不明显;教育教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力度亟待加强;有影响的名师以及专业发展领军人物不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4)办学资金制约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新一轮院校间的激烈竞争将会加剧, 内涵建设和学院发展受办学资金制约的矛盾客观存在。三、三、“十三五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个全面”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追求卓越, 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使本专业的发展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二)(二)发展思路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本专业建设的发展思路是:巩固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稳中求进;注重内涵、提高质量。(三)总体目标(三)总体目标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打造具有工程综合运用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创建省级名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工学结合,打造适应行业和市场要求, 具有高水平基础测绘能力、 面向建筑交通、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领域的名牌专业。四、“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一)人才培养(一)人才培养1.1.预期目标预期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定位,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城建大学的目标,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现有培养规模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本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达到 360 人,即每届两个班,每班人数 60 人。在课程和教学环节方面,进一步加强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侧重于学生绘图、测量软件应用、仪器操作技能培养,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2.2.主要举措主要举措(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进行 “双证融通, 产学合作” 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适应 “新常态”要求,创新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要打造品牌专业,建成省内先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面向学生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2)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通过学院校企合作部整合资源,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力争让企业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结合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平台,提高教师资源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3)推进协同育人、配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创新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探索。(4)加强德育工作、。学院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性, 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打造崇尚劳动光荣,德以修身的学校文化氛围,不断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5)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切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开展素质教育应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和帮助,并且受到社会的监督和支持。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应具备良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外,更应注重增强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生存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其基本方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强的政治分析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牢固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为国争光的人生准则。文化身心素质。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善于与人交往和沟通,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专业素质。按照专业职业培养方向和就业岗位群的要求,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课和专业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