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9页
第2页 / 共399页
第3页 / 共399页
第4页 / 共399页
第5页 / 共399页
第6页 / 共399页
第7页 / 共399页
第8页 / 共399页
第9页 / 共399页
第10页 / 共39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 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 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 19 世纪 40 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科学性 革命性 行动指南 2 当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 克思位列榜首。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论” 、社会主义 “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的确发人深思。在人类社 会刚刚走过的 1 000 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马克思逝世已 100 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 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 150 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 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正像邓小平所说的: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 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纪;它虽然产生 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 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 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82 页。 3 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 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 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 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 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 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 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 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 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 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 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 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 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 4 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 论,恩格斯在 1886 年曾经作了说明。他说:“我不能否认, 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 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 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 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 内) ,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 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 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 做不到。马克 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 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 ,我们的理论远不会 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 ,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 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 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 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 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 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2 页注。 5 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 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 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 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 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 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 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 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 程。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 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就是具有 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 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 6 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 制度。资本原始积累为建立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 力和巨额的货币财富,工场手工业的长时间发展,分工的日 益发达和深化,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 条件。在这样的基础上,18 世纪 60 年代后,纺织机和蒸汽机 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 提高。到 19 世纪 30 年代末 40 年代初,英国已成为第一个从 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 家。1820 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一半,1830 年 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从 1770 年到 1840 年的 70 年间,英国 工人每一个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0 倍。法国于 19 世 纪初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迅速增多,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快。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虽然落后于英国 和法国,但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也已开始进入了工业革命 的阶段。此外,欧洲其他国家如比利时、瑞士、西班牙等国, 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到了 19 世纪上半叶也都先后进 入了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的这种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统治 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 在矛盾。这不仅表现为生产技术发生了飞跃,而且表现为以机 7 器大生产和雇佣劳动制度代替了封建社会古老、陈旧的生产方 式,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 展。但是,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 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 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在英国,自工业革命开始后, 就先后于 1778、1793、1797、1810、1815、1819 年多次发生 过局部性的经济危机,1825 年则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 剩危机。此后于1836 年和 1847 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给资 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 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 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正如马克思恩格 斯指出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 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 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 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 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 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7278 页。 8 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的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 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 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对 立和斗争。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 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 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 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 关系的取代和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在创 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个与大工业 相联系的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工业中 心城市的形成和工厂制度的建立,不仅使无产阶级数量迅速扩 大,而且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 益突出。机器大工业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发展,不仅没有使工 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境遇得到改善,相反地,却使工人日益成 为机器的附庸。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采取延长劳 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廉价雇佣女工和童工 等手段,拼命压榨工人血汗。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工人们不甘 9 心这种境遇,他们开始采取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等形式进行 反抗和斗争。然而,破坏机器的运动遭到政府和资本家的残 酷镇压,而且带来的是机器更加广泛的采用。斗争的实践使 工人进而采取罢工等形式,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缩 短劳动时间等展开经济斗争。但初期的这种斗争也还只是自 发的、零散的。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 发展有了重大转折。一是 1825 年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二 是在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和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资产 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又使无产阶 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 会矛盾。马克思指出,从 30 年代起, “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 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1。随着 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 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9 世纪 30 至 40 年代,英 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 争。1831 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 年举行 第二次起义;1838 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 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 年在德国西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7 页。 10 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 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 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 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 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 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 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 命的革命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 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 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 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 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 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